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影视 >

重温“六一”:回顾那些阿拉小辰光追过的电视剧

时间:2016-06-01来源:东方网 作者:网络 点击:
又是一年六一节,儿童节对于80,90后已经成为怀旧的代名词。遥想起当年的我们,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刷不完的 微博 微信朋友圈,每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期待电视剧播出的场景,不禁感叹那种快乐的感觉如今再也找不回了。 今天,不妨跟着小编,一起重温那些年
又是一年“六一”节,儿童节对于80,90后已经成为怀旧的代名词。遥想起当年的我们,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刷不完的微博微信朋友圈,每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期待电视剧播出的场景,不禁感叹那种快乐的感觉如今再也找不回了。

 

  今天,不妨跟着小编,一起重温那些年阿拉上海人追过的电视剧吧!

重温“六一”:回顾那些阿拉小辰光追过的电视剧

 

  上海滩

  怀旧指数:★★★★

  当年一部《上海滩》风暴席卷全亚洲,许文强的西装和冯程程的麻花辫是那个纯真年代的集体回忆。《上海滩》是一个时代的坐标,开创了江湖爱情片风潮。虽然被翻拍很多次,但原版一直都无人能够超越,赵雅芝和周润发梦一般的璧人组合,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至今令人扼腕长叹。或许就是这样的结局才造就了电视剧的经典。其中发哥白色的围巾、黑色的礼帽成了最经典的造型。那首气势滂湃的主题曲《上海滩》经久不衰。
重温“六一”:回顾那些阿拉小辰光追过的电视剧

 

  排球女将

  怀旧指数:★★★

  当年追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称得上第一批“哈日族”。小鹿纯子的“晴空霹雳”、南乡小雄的“流星赶月”等带有魔幻色彩的打球技巧给小小排球带来流行风。她们的精湛球技与顽强拼搏的精神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小鹿纯子成为“清纯”、“甜美”的代名词。当年不知有多少女生梳着小鹿纯子式的辫子。

十六岁的花季
十六岁的花季

  怀旧指数:★★★

  如果你以为这是个故事,那么你错了。如果我以为这是生活,那么我错了——这句《十六岁的花季》里的经典对白,到现在看来还是那么富有哲理。就是从这里开始,花季成了十五六岁青少年的代名词。有正义感的白雪、可爱调皮的韩小乐、美丽的菲儿,以及帅帅的袁野,之所以喜欢这部片子,是因为它洋溢着自然的青春气息,洋溢着八十年代人们单纯、简单的情感观念。

重温“六一”:回顾那些阿拉小辰光追过的电视剧

 

  成长的烦恼

  怀旧指数:★★★★★

  如果要问小编,最爱的美剧是哪一部?不是《老友记》不是《破产姐妹》,而是《成长的烦恼》,一部伴随我们这一代成长的电视剧。

  风趣幽默的杰森爸爸、温柔干练的麦琪妈妈、帅气花心的迈克、聪明懂事的开罗尔、活泼调皮的本……圣诞节是什么样的,火鸡是什么样的,复活节有巧克力和兔子,万圣节得说鬼故事,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盗版碟当然也没有绿坝的年代里,我们都是通过杰森一家的生活而得知。

  话说,当时配音真好,以致于很多年后看原版都不习惯了。
重温“六一”:回顾那些阿拉小辰光追过的电视剧

 

  家有仙妻

  怀旧指数:★★★

  一只神奇的手镯,无所不能,佩戴它的人只要心念合一,就会心想事成,于是充满滑稽与幽默的故事就此开场啦!印象最深的还是剧里几位演员的出色表演,真实细腻让人一点都不出戏。澎恰恰和白冰冰是真戏骨,表现很自然,十分有喜感。孙兴出演的花花公子太迷人了,小编觉得他身上的那种吸引女生的气质太少有了。过了二十多年再回看,戈伟如还是美得动人,清新自然配上软糯的台湾腔妥妥大众情人。

西游记
西游记

  怀旧指数:★★★★★

  中国的魔幻经典,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西游记》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不可超越的。尽管现在看来里面的特技很“小儿科”,但是在当时简直就是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孙悟空成为几代儿童心中的时代英雄。可以说这部《西游记》是把中国古典文化挖掘得最彻底最完整的一部,故事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演员的表演真实细腻完全为角色而服务,在当时那个物质精神文化匮乏的时候能够用这一部剧造梦,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重温“六一”:回顾那些阿拉小辰光追过的电视剧

 

  还珠格格

  怀旧指数:★★★★★

  这部剧的成功是必然的,对于一向看够了正史的我们来说小燕子的反叛不羁不就是每个人心中小恶魔的投射吗?

  当年的我们,唱着“你是风儿我是沙”,唱着“红尘作伴让我们活得潇潇洒洒”。虽然琼瑶奶奶的剧情现在看来或许槽点满满,但并不妨碍当时的我们看得如痴如醉,以至于每个暑假守着重播看了一遍又一遍,会为里面疯狂的感情而起鸡皮疙瘩,更会为诸如“化力气为浆糊”而哈哈大笑。小燕子如今都当妈了,当年看这部剧的人的下一代又开始看这部剧了。
重温“六一”:回顾那些阿拉小辰光追过的电视剧

 

  孽债

  怀旧指数:★★★★★“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当初这一首歌跟着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但只有上海人才知道,这部戏在上海电视台首播时的原片是沪语版本。当时在上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知青,他们回归城市后内心充满了渴望、幻想,但与现实社会产生了矛盾,这是最动荡最复杂的一种心态。

  回过头看看当时上海人生活状态,许多场面已经成了人们的回忆。如弄堂里的传呼电话;一家三四个人挤住一个亭子间,中间悬一块布就算是一堵“墙”;晚上小便在痰盂中发出的声响……这些都曾是上海老百姓(603883,股吧)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北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