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演艺 >

《岁月甘泉》十年涓滴

时间:2024-01-07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苏炜 点击:
小引:2023年是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55周年(1968-2023)。此文本是受约为50周年纪念日所写。但随即便传出:所有原约的纪念知青运动的文字都被搁浅,此文也就因此写了这个开头就中缀了。此半截短文述说了一个关于《岁月甘泉》大故事里略微完整的小故事,
小引:2023年是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55周年(1968-2023)。此文本是受约为50周年纪念日所写。但随即便传出:所有原约的纪念知青运动的文字都被搁浅,此文也就因此写了这个开头就中缀了。此半截短文述说了一个关于《岁月甘泉》大故事里略微完整的小故事,也是大故事的一个引子吧,今天就以此“引子”的方式刊发,也是作为知青运动55周年的一个小小纪念。
 ——作者
《岁月甘泉》2011年2月在耶鲁乌斯音乐厅的演出。
近日,知青组歌《岁月甘泉》的选曲——由廖昌永领唱的《山的壮想》08年演出视频,忽然在各个微信群热传。让我恍然惊觉:一晃眼,创作和演出此歌,已经整整十年了!同时马上,进入2018年,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就要进入五十周年了!老友隔洋为知青集子约稿,我呢,却因知青文字以往写得太多而有点“审美疲倦”了,便曰:久未写知青文,还能写点什么呢?老友说:就写写《岁月甘泉》十年来的点点滴滴吧!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不是么?《岁月甘泉》十年走来,也可谓风光旖旎亦关山重重,盛誉频频也蜚声遐迩,其间从未与人言的般般种种——内情外议、喜乐汗泪、成事秘辛包括舞台八卦等等,真真是可以洋洋洒洒写出几本书来的。就让我将宏篇化涓滴,借此偿还稿约吧!

“不动声色的显山露水”
先就从这位约稿的老友说起。“老友”不是别人,正是同为农垦兵团老知青出身、曾在广东党政部门出任高职的我的大学同窗——蔡东士老兄。他和组歌《岁月甘泉》的渊源外人很少关注,以往我也很少言及,却是关涉这部作品生死攸关的、至关重要的一页,这里,不妨作一点开篇的“剧透”吧。



 
2008年是北京奥运年,同时也是知青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的四十周年。两个年头相遇所可能有的岁序敏感,当时却被我们——霍东龄和我,大大低估了。组歌《岁月甘泉》的创作起步于07年开春。刚刚草创不久的粤海知青网负责人、同时也是知青作曲家的霍东龄万里迢迢造访耶鲁。我们俩经过一通彻夜长谈,心神相契,决定要为翌年(2008)的知青运动四十周年纪念,联手做一点事情——组织一场纪念演出晚会,为晚会写一组描写知青生活的歌子,是我们当时定下的基本目标。07年夏天,东龄和我结伴,带上几位知青老友,一起回到暌别多年的海南第二故乡——我们相识结缘的三江围海大堤,下乡的儋州山村,晨星知青墓……故地重游,访亲,忆旧,采风,组歌的写作开始进入具体运作(当时还有另一个设想——创作一部描写海南知青生活的电视剧,几经周折,终因题材高难与操作困难而搁浅)。一切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纪念晚会最初预订在08年2、3月举行(当时就是考虑,提前避开三月的“两会”和八月开幕的北京奥运);为演唱《岁月甘泉》而组建的知青合唱团,从07年秋天开始招兵买马;组歌边写边排,最先完成的《山的壮想》是为晨星知青墓而写,而《半湾银月半湾潮》的曲风,则直接受益于儋州采风时听当地农家姑娘歌唱的“调声”旋律。但是,组歌在排练了大半年之后忽然发现:纪念晚会的演出许可证迟迟批不下来,原来定好档期的广州顶尖剧场——中山纪念堂只好解除合约,而原定08年二、三月演出的时间也被有关部门否决了。纪念晚会和《岁月甘泉》,一时间竟陷入了半途夭折的险窘境地!
粤海知青网领导层当时如何调动各自的人脉关系去解开难题死结,霍东龄兄没有跟我细叙。但其中最关键一点——他们找到了曾任省委宣传部长、时任省委副书记(演出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的兵团老知青蔡东士,获得了这位知青老战友的鼎力支持,则是霍兄向我一再强调的。“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推助力!”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蔡东士是我这个作词人的大学同窗(隔山隔洋的,我完全没参与他们的具体运作),只知道他是农垦兵团知青出身,有在湛江地区军垦农场多年的辛劳历练,便一致坚信:蔡东士一定会对这台知青晚会和知青组歌《岁月甘泉》,伸出援手的!据霍兄告我:当时,《岁月甘泉》的歌词在宣传部门的审查中,在好几句歌词的“负面字眼”下面(如:“在苦难中掘一口深井”等等),被划上了红杠杠、打上了问号。蔡东士仔细审阅歌词后,告诉审稿的年轻官员:你们没有过知青经历,这样的歌词表述得很真实,也很有分寸,没有问题。在蔡东士的首肯和拍板下,词曲审查通过了,演出必须的例行手续——演出许可证拿到了,演出日期被正式确定延至2008年9月,演出地点——白云山国际会议中心剧场的档期,也终于敲定了!
我们随后就从各种渠道获知,为了2008奥运年的诸般敏感,各地纪念知青运动四十年的活动或是叫停或是降格,唯独广东既不减规模、又不动声色地在沉缓推进。我们深知:当时尚在高位的蔡东士老兄为此保驾护航,是要因之承受巨大压力和承当风险责任的!让霍东龄和我喜出望外的是,我们蔡东士老兄不光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帮助知青纪念演出晚会和《岁月甘泉》顺利过关,甚至拿起他的健笔,为正式演出和专辑CD出版,写下了《岁月甘泉 . 序言》——
我们的知青岁月是由特殊年代、特殊人群和特殊际遇铸就的千秋历史印记。
在历史长河中,这段岁月不管有多久,都只是极其短暂的一段流水,但在人们脑海中却是千刀万剑斩不断、百虑千思理还乱的绵绵思绪,是震撼千百万知识青年、牵动整个社会的挥不去抹不掉的沉沉情结。
………………
我们当然心领:正是这样沉甸甸的“知青情结”——对一段关涉“千秋历史印记”和一代人青春和命运的人生经历的爱重之心和汗泪深情,大大重于乌纱帽的分量,促使蔡东士兄慷慨伸出了他的义助之手!

 
有了如此“显山露水”的白纸黑字的“序言”的保障与加持,知青组歌《岁月甘泉》和2008年“永远的情怀”知青下乡运动四十周年纪念晚会,终于作为粤海知青群体共同呵护爱戴的宁馨儿,平安降生了!其演出当晚满堂如雷的掌声和纷飞的泪光,及其高质量的演出被“南方电视台”与“凤凰卫视美洲台”转播后,所获得的音乐界高度评价与知青群体的广泛热烈的反响,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还有一段不能不提的余话:《岁月甘泉》和知青晚会的成功演出和由此造成的积极正面的社会轰动效应,转换为庆功宴上热心农友歌友们的一致倡议:建议趁热打铁,请粤海知青踊跃捐款,在广州著名风景区白云山上,建立一座“知青亭”。霍东龄兄隔洋向我转达此议时,我当时笑曰:这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呀?!知青组歌《岁月甘泉》能顶着重重压力平安顺利地完成演出,我们已算万幸成事,“大功告成”了!尔等还要“得寸进尺”,在广州如此重要的头牌风景区白云山建立“知青亭”,势必要触动各种门槛,遇到比《岁月甘泉》更大的难题,恐怕更是关山万重,阻隔万千,只能等待奇迹出现吧?
——奇迹,果然出现了。我这里只能省略其中艰难繁复却感人肺腑的种种申报、筹款及其建筑的全过程(这本身就值得写出另一本书来)。“白云山知青亭”,今天已然成为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也被广东有关部门定为爱国教育的基地之一。我只能说,每一个游览者,也许都会注意或忽略其中的一个重要细节——那个主体亭廊上由蔡东士题写的“知青亭”的题匾。了解上述故事以后,您也一定能了解:这个题匾,对于“白云山知青亭”最后得以奇迹般地矗立白云山的关键性因素,她,正是高耸在松涛绿浪间这座金色亭廊所蕴涵的一个——奥秘。



 
记得,2013年底组歌《岁月甘泉》在上海演出,上海知青群体看完这一场由著名的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张国勇指挥、歌剧院乐队伴奏、粤海知青和海外知青合唱团联手演出、具有高度专业水平的表演,纷纷向我们感慨:这是迄今为止,代表知青最高水平的一场文艺演出!——为什么是你们——广州知青所为?!而不是我们——由上海、北京这些来自北大荒、新疆、云南的知青大群体,完成这么一场超水平的知青演出?“你们广东知青,真是不动声色的显山露水啊!”这些年来,在组歌《岁月甘泉》在海内外各地持续热演的过程中,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一类感慨。
“不动声色的显山露水”,这确实是千年历史形成的粤地人的区域品格,更是粤海知青群体近十年来沉实耕耘、扎实行事、有热情有章法,因而实绩累累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只是我和霍东龄几乎从未对外言及:蔡东士老兄对《岁月甘泉》的关键性支持,才算真正的“不动声色的显山露水”——敢为天下先却有情有据,合理合法,分寸适度;因而可以低调完成,高质呈现。这,正是组歌《岁月甘泉》创演成功,在音乐专辑正式出版时敢于冠名“中国知青组歌”的又一个——奥秘。

 
作者简介:苏炜,中国大陆旅美作家、批评家,现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曾任耶鲁东亚系中文项目负责人,文革中曾下乡海南岛农垦兵团十年(1968-1978),中山大学中文系77级,1982年赴美留学,获洛杉矶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助理,1986年回国工作,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90年后定居美国。曾出版长篇小说《渡口,又一个早晨》《迷谷》《米调》《磨坊的故事》《远行人》、学术随笔集《西洋镜语》、散文集《独自面对》《站在耶鲁讲台上》《走进耶鲁》 、交响叙事合唱知青组歌《岁月甘泉》、歌剧《铁汉金钉》《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古体诗词集《衮雪庐诗稿》等。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