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以96幅作品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6年卓越历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策展人之一,艺术家李向阳向“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介绍,这不单是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展览,也是多年来历代上海艺术家美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
2017年10月28日,观众在欣赏艺术家陈逸飞油画作品《兴旺发达》。 澎湃新闻记者 赖鑫琳 图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城市的血脉饱含着红色基因。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文艺工作者记录时代风云、抒发满腔情感,创作了一大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也为我们的党和国家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虽然展览名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实则包含了四个“门”的意向——石库门、延安窑洞门、天安门和复兴之门讲述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成长、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各个历史阶段,并以代表性的艺术符号、生动的画面和精湛的艺术语言描绘中国共产党心怀宏大理想,情系广大人民,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建设祖国、强国富民的一个个精彩故事。
石奇人《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油画,330x188cm,2011年,中华艺术宫收藏
跨越百年、上海一地、多样化作品呈现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展览选取出生在上海或在上海工作的美术家的96件作品,这些作品分别来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龙美术馆、刚泰美术馆以及部分美术家个人的收藏。其中,既有刘海粟、程十发、吴湖帆、陆俨少、唐云、沈柔坚、吕蒙、贺友直等上海著名前辈美术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经典作品,也有施大畏、邱瑞敏、韩硕、张培成等上海美术中坚力量的精品力作,还有蔡广斌、洪健、毛冬华等青年美术家的优秀新作。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策展人之一、艺术家李向阳向“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介绍了展览的特别之处。他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展览,也是多年来历代上海艺术家美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 创作96件作品的作者年纪跨越百岁,从19世纪90年代出生的颜文梁、刘海粟、吴湖帆到1987年出生的年轻艺术家丁阳;作品创作年代亦包含了20世纪40年代在枪林弹雨中诞生的作品,也有以画老上海月份牌著称的谢之光在20世纪60年反映生产盛况的《万吨水压机》、吴湖帆的《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还包括周补田受约刚刚完成的新作《牵挂》。
2017年10月28日,观众在艺术家周补田的油画作品《牵挂》前留影。澎湃新闻记者 赖鑫琳 图
周补田是知名军旅画家,创作过许多领袖题材的作品。在展览开始前40天,周补田接到李向阳的邀约创作“以习近平在上海”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尽管时间紧,但周补田还是接下了这个创作,展览组委会也为他收集创作素材提供了便利。如今,这幅名为《牵挂》陈列在中国艺术宫,这件以上海老弄堂为近景,与远处新建设的高楼分别代表过去与现在。弄堂中的习近平总书记和蔼地和居民交谈。为了画好人物,周补田在画面需要的光线下取材,捕捉每个人们的动作和体态。 此次参展最年轻的艺术家丁阳呈现的作品是石库门下送年轻人光荣参军一家,他认为石库门代表了海派的文化印记。 而96件作品涵盖国油版雕年连宣等传统艺术样式外,还包括一件属于当代艺术范畴的互动装置作品《天路》。根据《天路》的创作者李乾煜介绍,这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作品,通过“扫码”模式将96辆共享单车骑到了中华艺术宫,构成一件代表党的历程的装置作品。
李乾煜,《天路》,装置,2017
“门”为线索,以美术作品,书写艺术史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也是展览的策展人陈琪介绍说,展览以石库门、延安窑洞门、天安门和复兴之门为主线,其中“石库门-窑洞门”版块的作品以党的一大会址石库门为核心象征,围绕党的诞生及其时代背景,呈现五卅运动、长征之路、遵义会议、南昌起义等重大事件。其中俞云阶的作品《吾土吾民》反映了战乱年代人民颠沛流离和对新生活的盼望。
俞云阶,《吾土吾民》,油画, 69x95cm, 1948年, 中华艺术宫收藏
韩硕,《南昌起义》,中国画 ,300x650cm,2011年, 中华艺术宫收藏
陈琪,《托孤图》, 中国画, 240x160cm ,1996年
“窑洞门-天安门”版块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苦奋斗、军民同心的历程,展现党在抗日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波澜壮阔的历程。这一部分中,1978年陈逸飞和魏景山合作创作的《占领总统府》以俯视的角度表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规律。陈宜明的《晨曦——上海解放》则呈现了上海解放前夜解放军在万国建筑前和衣而卧的情形。
施大畏,《老乡》,中国画,150x135cm
滑田友,《轰炸》,雕塑,116×90×37cm ,1946 年
陈宜明,《晨曦——上海解放》,油画,250X350cm ,2011年,中华艺术宫收藏
陈逸飞 魏景山,《占领总统府》,布面油画,335x460cm,1977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天安门-复兴之门”版块中有反映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翻身做主人、歌颂新中国的作品,也是上海美术创作的重点。刘海粟的《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吴湖帆的《原子弹爆炸》、陆俨少的《引水上山》等带着时代烙印的作品反应出老一代的艺术家走近工厂、走到农村,反应当时火热的生活。其中吴湖帆的《原子弹爆炸》创作于1965年,他以传统的卷云皴表达新的题材,在观念、思想、技法、章法上都有了突破,一位带有文人意味的画家以传统的笔墨语言表现新历史环境下的新题材,现在看来依旧觉得震撼伟大,他一个事件表现了一个时代。同时展出的林风眠的《轧钢》灵感也是来自生活,冷静的笔调中描绘着有序的生产。他们以传统的笔墨呈现新的精神。
刘海粟,《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油画 ,60cm×80cm ,1956年, 刘海粟美术馆收藏
谢之光,《万吨水压机》,157×101cm,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中国画院收藏
吴湖帆,《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35×67cm,1965年,上海中国画院收藏
程十发,《我们的朋友和同志遍于全世界》,中国画,125X146cm,1963年,上海中国画院收藏
“复兴之门”版块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艺术展现了五年来上海的发展成就,集中着墨于大飞机、浦东国际机场、高铁、洋山深水港等。其中邱瑞敏、石奇人、马宏道共同创作的《畅想浦江》为“复兴之门”的开端,据邱瑞敏介绍,这件作品反应了浦东改革开放,“畅想浦江”的主角是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在创作之初,邱瑞敏和合作者反复思考,原本计划表现室内场景,后想到浦东的改革开发是在小平同志的构想和指引下发生的,所以要把小平同志和浦东新貌结合起来,由此浮现了邓小平在浦江上的意向。
张培础 季平 韩松《飞的梦想》中国画 207x450cm 2011年 中华艺术宫收藏
李向阳、李鹏,《中国红》,油画 ,200cm x 530cm,2011,中华艺术宫收藏
丁阳,《新的征程》,中国画,210×170cm,2015年,私人收藏
围绕此次美术作品展,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创作的散文诗《通向光明的门》,“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展览还将以美术作品展中的经典画作为背景举行诗歌朗诵会。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