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晓棠录制节目时和孩子在一起
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百年时,王晓棠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2009年,她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终身成就奖”;1995年,为了祝贺世界妇代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女将军》的报告文学集出版,所呈现的14位女将军个个堪称女杰,王晓棠自然也不例外。作为曾经享誉全国的电影演员,王晓棠纯美的影像依然储存在不少人的记忆里,尽管她如今已经78岁高龄。 黄宗江指着左胸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符号说:“伯母,放心吧,您把女儿交给这七个字,错不了” 熟悉王晓棠的人都知道,她有着扎实的“梨园童子功”。这都缘于她酷爱京剧艺术的父母。儿时,王晓棠除了饱览家中藏书,就是学唱京剧。 1952年,正当王晓棠去上海准备投考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时,总政文工团京剧团委派黄宗江等人赴沪招募名角。王晓棠出挑的外形和扎实的功底,给黄宗英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极力向哥哥黄宗江推荐这位京剧小票友,而黄宗江却一口拒绝:“这哪儿成啊,上级指定我们只要京剧名角,她一个中学生,根本不能考虑。”可当黄宗江等人见过王晓棠后,顿觉这个女孩非比寻常。巧的是,总政文工团京剧团一位女武生正在上海治眼病,她证实王晓棠确是杭州名票,曾和她们多次合作过。经总政领导批准,王晓棠破格入伍。 当王晓棠入伍的通知书下来时,黄宗江去做家访,王晓棠父母这才知道女儿守了很久的秘密。黄宗江指着自己左胸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记号,对王晓棠的母亲说:“伯母,放心,您把女儿交给这七个字,错不了的。” 1964年评选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时,部队观众投出的10万张有效选票上填写的竟全是一个名字:王晓棠 参军后不久,王晓棠从京剧团调入话剧团,因为话剧团下部队演出时需要一位报幕员。话剧团只出早操不练功,而王晓棠舍不得苦练了多年的腰腿功,于是人们几乎天天都能看见她一个人在空地上踢腿下腰。 1954年,王晓棠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林农选中,第一次从话剧舞台走上了电影大银幕,在电影《神秘的旅伴》中扮演了女主角、彝族女孩小黎英。当时的中国人口数约为6.5亿,而全年的电影观众数却能够达到12亿多人次。王晓棠的银幕形象被记在了无数热爱电影的人心中。1957年,长影厂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开拍,林农再次想到闪烁着一双大眼睛、聪颖美丽的王晓棠。仍在总政话剧团的王晓棠和青年演员达奇一起领衔主演了这部影片。第二年,王晓棠因在该片中的出色表演获得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优秀青年演员奖”。这年春天,王晓棠被调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王晓棠在赞誉中冷静地做出新选择——出演电影《英雄虎胆》,扮演女特务阿兰,塑造了中国银幕上一个生动、独特的反面人物。之后,王晓棠相继出演《海鹰》《鄂尔多斯风暴》等优秀影片,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她那双好看的黑眼睛,在那个时期中国电影的胶片上留下了岁月难以磨灭的情致。1963年,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上映,王晓棠一人饰演孪生姐妹金环和银环,再次成为亿万观众瞩目的焦点。1964年,王晓棠荣获中国电影第三届“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奖”,那一年,部队观众投出的10万张有效选票中,填写的竟全是王晓棠一个人的名字。 “八一厂”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厂长,中国电影史上从明星到女将军之唯一 上世纪60年代,在数以亿计的观众中盛传着“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说法。当时,文化部评选出来的22位“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的肖像,挂在大大小小的电影院里。王晓棠也在其内。她头披轻纱面含微笑的照片曾轰动一时,成为那个时期年轻人的偶像。 正当王晓棠走红之时,“文革”来了。由于坚持“建国17年文艺不是黑线专政”的看法,她所有的影片均被否定。一夜之间,揭批她的大字报铺天盖地。1969年12月,王晓棠由于“顽固不化”被“特殊复员”到北京远郊的怀柔县,一呆就是6年。1974年,她16岁的爱子得了肝炎,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几个月后就去世了。这一打击不啻五雷击顶,但这位集美丽和坚强于一身的女性并没有被打倒。即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心中也始终抱定信念:生命不息,一定要重返岗位,重回银幕。 经风沐雨后,王晓棠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将军,执掌八一电影制片厂,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她退休。其间,“八一厂”佳作如云,军事大片、军事史诗片作为拳头产品,在为广大观众提供了全新观赏空间的同时,也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多出精品,是王晓棠心之所系。上世纪90年代,王晓棠主持摄制的战争系列巨片《巍巍昆仑》《弹道无痕》和《大转折》一部二集、《大进军》四部八集,加之先前摄制的《大决战》三部六集,以一部又一部史诗般的影片辉煌了中国的电影史册。可以想见,一位女性要协调这么多数量、如此宏大的战争题材作品的拍摄,需要多少勇气和力量。单说拍战争场面,这些影片就动用7个军区150万人次。影片每完成一部,她都听取有关部门意见,亲自参加剪辑等后期制作。指挥这样一系列战争史诗巨片的拍摄,在某种意义上也不亚于指挥一场场战斗。 身为厂长,无论是100字或是1万字的文章,王晓棠都喜欢自己动手写,而不要秘书代劳。她认为,这样更便于自己了解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生活上王晓棠更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她说,廉生威,要求别人做7分,自己就要做10分。一次,一位年轻下属到她专车里放一份文件,无意中瞥见后座上放着一个饭碗,碗里放着吃剩下的半个馒头。“瞧,厂长赶工作时就吃这个。” “能不能做一点有益的事,能不能继续把心用双手‘捧’给人民,这是我唯一看重的情” 1998年7月底,王晓棠从厂长位置上离任了。她说:“能不能做一点有益的事,能不能继续把心用双手‘捧’给人民,这是我唯一看重的情。” 退休后的王晓棠于2000年策划、编导了故事影片《芬芳誓言》。这部以表现海峡两岸骨肉同胞期盼团聚为主题的影片,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好评如潮涌来,她又投入到纪实性电视剧《倚天长剑》的策划和创作之中。她说,这是一部关于介绍“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作品,自己几次亲手改稿,累计达80多万字。“现在人们都在抱怨浮华太多,向往真朴之情。我想,人间总是有一种东西比金钱更可贵。这正是我们想通过作品表达的一种平凡而又崇高的精神境界。” 几年前,王晓棠作为政协专委会成员去四川走访,见到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心里难过。后来因公出差,王晓棠又去那里,为贫困家庭带去早已备好的一箱子生活用品,还留下一笔钱。接送王晓棠的八一厂司机说:“中秋节到了,她买了好多吃的用的送给厂里最困难和最辛苦的人。捐助别人,她从来都是花自己的钱,当不当厂长都是这个样。她常说自己没儿没女,要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这些事都是我们办公室的同志帮她一起办的,但她从不许我们跟别人说……”这些年,为帮困王晓棠到底花掉了多少钱、送出多少东西,她自己也记不清了。上世纪70年代,当王晓棠从人生灾难中走出来的时候,她曾经发自肺腑地说过,要用毕生回报人民。后几十年直到人生的黄昏,王晓棠的身份在变,岗位在变,但是,她心中的这个信念从来不曾有变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