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书画 >

徐鹏飞的漫画世界

时间:2025-01-22来源:讽刺与幽默报 作者:周喜悦 点击:
徐鹏飞先生是《讽刺与幽默》报原主编,并在2006年至2018年,担任第三、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在中国漫画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漫画艺术上,他不仅形成了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样式,也在国际国内斩获诸多重量级奖项。1月20日,是

徐鹏飞先生是《讽刺与幽默》报原主编,并在2006年至2018年,担任第三、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在中国漫画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漫画艺术上,他不仅形成了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样式,也在国际国内斩获诸多重量级奖项。1月20日,是《讽刺与幽默》报创刊46周年。今天,我们回顾他的漫画之路以及多年来对漫画艺术的探索,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删繁就简,领异标新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但精神生活亟待提升。1983年,徐鹏飞在《吉林日报》适时策划创办了《五味子》漫画专栏。漫画大师华君武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短文《让病人出一身汗》。华老在文中说明了漫画专栏的重要意义,也提出了自己两点想法,其中认为“五味子”的作用是镇静而非发汗,所以提出栏目名有待商榷。目前看来,(讽刺)发汗也确非能涵盖漫画所有艺术特性。五味子,取其字面意思,反映生活五味,漫画艺术的确最擅长、最适合。《五味子》专栏不但汇集来自全国各地漫画名家作品,还培养出一大批漫画作者。笔者的处女作就是发表于《五味子》这片沃土,并从此走上漫画创作之路。
1993年,他调入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随后担任主编、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虽然事务性工作占去他的大量时间,但他对漫画艺术的极致追求没变,笔下诞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之作
徐先生的漫画艺术有如下特点:
01
与时代同频
作品是漫画家人生观、世界观与特定时代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的折射。徐先生用幽默犀利的妙笔,将时代变迁、生活变化、社会弊端、市井民生一一呈现。
《提点意见》(1983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是徐先生早期的代表作,作品把改革开放初期小市民中存在的一些劣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表现的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所以用温和、机智、高级的“文字游戏”表现,具有文人雅趣。立场、逻辑、视觉传达浑然一体,尤其是标题画龙点睛,与作品完美统一。据说此作绝妙的点子是晨练时偶得,可见,漫画家保持对生活的敏锐性是多么重要。


《证据》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企业大量引进国外设备,但因为技术不配套等原因大量闲置,造成了极大浪费。徐先生有感而发。作品中小贩卖进口鲜蘑,市场管理员对其“进口”的宣传提出质疑,要罚款。小贩却理直
 
《妈妈的疑惑》借鉴了传统曲艺三句半的形式。作品产生的背景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很多人文化不高却靠政策和勤劳“先富裕起来”,这给固守“唯有读书高”思想观念的人很大冲击。作品的结构设计,谋篇布局,与徐先生对舞台戏剧的熟悉有关,拓展了漫画艺术结构的张力。 
《捉迷藏——有感于地方保护主义》表现了地方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冲突。徐先生用“捉迷藏”表现这一严肃主题,批评一些地方治理犹如“儿戏”。用轻松的手法揭示严肃的问题,令人莞尔,令人深思,充分展示了漫画艺术的魅力。 
《我们这里鸟均住巢面积已达标》是为民鼓与呼,反映民众心声的佳作。作品以鸟巢喻住房:一鸟两巢,多鸟一巢,蛋也占巢,还有“狡鸟三巢”,无巢可居。一幅漫画表现了住房这个民生问题,揭露官僚主义用“平均”文字游戏的欺世伎俩。


 
《向背图》是国际题材的作品,巧妙刻画了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行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日本一些政客丑恶行径进行了尖锐批判。
徐先生用轻盈的笔触表现浓重的时代,对各时期政治、经济、民生及国际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回过头来看,这些作品关照历史、表现时代,是宝贵的历史切片。



 
徐鹏飞先生热爱生活,富有同理心,作品多取材于寻常生活。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徐先生见微知著,从不同角度折射社会生活典型及非典型的面貌。作品虽常常采用夸张手法,却不悖离生活。
《冬练》把锻炼者因冬季天气寒冷,对奖杯从渴望到泄气的,再到想回去喝一杯驱寒的心理过程、思想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抽烟烧的洞》表现的是吸烟有害健康的主题。从前面三格“洞”导致第四个“洞”的因果关系,为吸烟者敲响警钟。作品生活气息浓厚,所做比喻也令人叹服,能巧妙地起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育作用。 
一部文艺作品留存在大众记忆深处的,往往是作品的某个局部,某个情节,甚至演员的某个动作,这最能体现创作人员功夫水平。
《夫妻吵架》是1989第一届亚洲漫画展特邀作品。从开始互不相让的矛盾到下雨男人撑起的那把伞,体现出男人的担当和对妻子的爱。但爱是爱,理是理,不耽误吵架,表现了这个男人的轴。精妙的设计不亚于文学、影视中那些令人难忘的名场面。一件四格漫画作品,构成了一部浓缩的家庭悲喜剧。


《养猪》浅读可收获会心一笑,深思才可体会其谐隐警示、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作品灵感的来源,应与他在农村工作生活过有关。

《敬畏》是全国美展铜奖作品。徐先生在作品中把道具“乌纱帽”运用到极致。通过乌纱帽及一小撮人卑躬屈膝方向的变化,无情地揭批了趋炎附势者的虚伪面目。同时,也给自我感觉良好的为官者提了一个醒。作品可谓一箭双雕。一“讽”一“警”在同一作品中出现,毫无违和。
小中见大,微中有精,与大众共情,画百姓心声,是徐先生作品广受欢迎的主因。 
03   
与世界交融  
徐鹏飞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参与国际漫画展赛。1985年,他的《动力》《午餐》分别在比利时国际克诺克·海斯特漫画艺术节入选及日本读卖新闻国际漫画大赛上获奖,就此成为国际重要漫画舞台获奖榜单上的常客。徐先生涉猎国际漫画,源于关注生命群体和个体的天下情怀,源于他对民族文化底蕴的自信。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对域外艺术语言进行了深入、有益的探索。
《篡》和《偷生》以崇尚和平为主题。两幅作品以不同的视角,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

篡(第35届比利时克诺克·海斯特漫画艺术节入选作品) 
《篡》是第35届比利时克诺克·海斯特漫画艺术节的入选作品,辛辣地讽刺世界上一些霸权国家,践踏和平却标榜自己是和平卫士的丑恶嘴脸。充分体现漫画寥寥几笔,胜过万千言檄文的艺术特性。 
《偷生》获得第16届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奖赛近藤日出造奖。作品蕴含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拷问,生命的意义三大主题。优秀的作品一般是精准巧妙地表达主题而没有歧义,但更优秀的作品是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领悟作品的不同含义与妙处。徐先生的这幅作品即是如此。


 

权威(获第37届比利时国际克诺克·海斯特铜奖)最有代表性的是获得第37届比利时国际克诺克·海斯特铜奖的作品《权威》,把月桂花环这一道具转化为统治工具,立意高妙。公理与强权的关系在作品中得到了精辟的阐释。  
《信徒》则挖掘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画中人轻重倒置的行为使虔诚变得可疑和滑稽,以矛盾的手法无情地嘲讽了盲目崇拜。
“声矜恤之义”也体现在他的笔下。‌
作品《过桥》通过视障人士与健康者白天夜晚两次相伴过桥,唤起人们对弱者的尊重。
正如徐鹏飞先生所言:“迷醉在讽刺与幽默的天地里。虽然它是那么深奥难测,但我乐此不疲。”如此看来,激发徐先生创作热情的,是漫画的“深奥难测,可以说每一幅漫画佳作都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漫画艺术创作除了需要探索、积累、天赋,还需要勇气。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