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书画 >

大理插队第一课

时间:2025-01-05来源:《缅怀 回顾》 作者:马立军 点击:
马立军 插图 无文字说明 1969年4月17日,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我与940多名上海知青一起奔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插队落户。 我和其他7名同学被分到了鹤庆县黄坪公社围子田大队百户营生产队。这里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平坝地区,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马立军 插图 无文字说明
 
  1969年4月17日,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我与940多名上海知青一起奔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插队落户。

  我和其他7名同学被分到了鹤庆县黄坪公社围子田大队百户营生产队。这里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平坝地区,年平均气温比较高,经济作物以种植甘蔗为主,还种了一部分水稻和玉米。

  知青下乡是要靠挣工分来养活自己的,下地劳动自然是我们的必修课。

  记得第一次劳动是参加生产队里的薅甘蔗。薅甘蔗就是钻在甘蔗林里除草、剔除败叶。当时,大家面对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头的甘蔗林,很兴奋也很好奇,一个个跃跃欲试。每年的四、五月份是云南的旱季,气温比较高,正值甘蔗分枝拔节。甘蔗林面积大,种植密度高,热量难以散发,而且十分潮湿。当大家拿着镰刀、跟着老乡钻进甘蔗林里时,一股潮湿而闷热的热浪扑面而来,待等大家钻出甘蔗林时,一个个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浑身都湿透了。而且,每个人的脸上、胳膊上、手上,多处都被甘蔗叶子上的倒刺划破了,横一道竖一道的,加上汗水的浸淹,真是疼痛难忍。在上海的时候,尽管我们也下过乡、学过农,但这次在云南上的第一堂课,给我们每一个下乡知青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随后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在老乡的带领和指导下,参加了各项劳动,掌握了一些生产技能,初步熟悉了农作物的生长特性。

  七八月份又值云南的雨季,雨水很多。生产队的边上有一条大河流过,河面宽四五十米,平时河里的水不多,河床大部分裸露着。一到雨季,从山上冲下来的洪水则会使河水暴涨,经常会冲毁沿河一带的农田,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所以,每到这个季节,生产队就会组织村里的青壮年成立抗洪抢险队,到河堤边去抢险。

  我和集体户里的其他几位男生一起,积极报名参加队里的抗洪抢险。抗洪抢险的重点是筑堤。将预先编扎好的长长的竹笼靠在河堤边缘,然后往竹笼里装石头,以此来阻挡河水对河堤的冲击。为了使竹笼能牢牢地固定在河堤边,要拿木桩插进竹笼里,然后用石锤把木桩打入河床的淤泥中来固定竹笼。由于河水太深,没办法站在水里打桩,打桩的人必须站在其他人的肩膀上才能使劲往下抡石锤。那天下着雨,河水湍急,人们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肩膀上扛着木条,木条上站着的人挥动着石锤,一锤一锤地砸向木桩。我个子小体重轻,老乡们把我举起来,让我稳稳地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双手紧握石锤,使劲地砸向木桩,一根、两根……。其他几个上海知青在河中,忙着运木桩、抬石头。

  事后,队长在抗洪抢险大会上特别表扬了我们:“上海知青到农村才三四个月,村里遇到自然灾害,他们都敢这样冲在前面,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向他们学习!” 为此,我们还受到了大队部的表扬。

  甘蔗的收获季节到了,这是生产队一年中最忙的季节。糖厂的榨季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至第二年的3月份。榨季一到,每个大队、生产队都忙碌起来。队里要安排收割时间、布置劳动力,准备运输工具(一般是马车)等。甘蔗是队里的重要经济来源。甘蔗的长势好坏、收割的时间节点、市场的收购价格等,都是社员们关心的焦点,然而对于我们知青来说,却是一个甜蜜的季节。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劳作,终于可以吃上自己种植的甘蔗了。生产队有个规矩,收获甘蔗时,允许在田里吃甘蔗,吃多少都可以,但不能带走。

  大家一字形排开,前面的一排人将一人多高的甘蔗叶子削掉,然后按要求砍倒甘蔗。后面的人把甘蔗捆扎起来,扛上马车。待马车装满了,即刻运往糖厂,进行过磅交易。当大家坐下来休息时,边吃甘蔗边聊天。最高兴的是我们这些上海知青了,第一次参加砍甘蔗,第一次吃上自己种的甘蔗,真是心里的甜比嘴上的甜还甜!
 
  作者简介:马立军,中共党员,上海市南洋中学68届初中,1969年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黄坪镇百戶营村及水坪村大水箐队插队务农,曾任大水箐生产队队长,回沪后在上海市第九丝织厂工作,任宣传科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后下海经商。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