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明日再次开放,“对话达·芬奇”特展布展冲刺
截屏图片
昨天14时45分,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头发飘逸的女人》,缓缓地被固定在上海博物馆二楼展厅的墙壁上,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 视线穿过一道拱门,是已准备就绪的明代画家唐寅名作《秋风纨扇图轴》,画中仕女与达·芬奇笔下这位女子隔空对望,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 至此,上海博物馆将于12月10日启幕的“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三展“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展品全部集结。展览的开幕也宣告因文物搬迁闭馆两个多月后,上博人民广场馆重新向公众开放。 记者提前探营,直击备展的冲刺阶段。 13时,一个1米见方的红色箱子在专业文物运输企业华协珍品众多工作人员的护送之下,缓缓推进上海博物馆二楼展厅的中央位置。定点搬下箱子后,工作人员拆掉红色箱子一侧的固定螺丝,取下面板,露出原木色的内部构造。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来到现场,与意方负责人交流画作的各项细节。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从各个角度拍摄画作,“这些珍品的背面可不常见。”相比中国书法绘画的印章、题跋出现在作品正面,这幅画作背面,先前收藏者留下的红色封印清晰可见。 12时30分许,在逐一确认各项细节之后,双方签字完成点交。这时,另一边的工作人员正取下原本挂在墙上的巨大黑色背景玻璃盒子。据介绍,这个盒子被称为“气候箱”,既牢固不易被损坏,箱内还能保持温度和湿度恒定。 既要确保名画安全,又要让观众看得清晰,气候箱被拆下放到一旁进行玻璃清洁。这项工作就用了一个小时。画作被固定进气候箱时,已是14时45分。 不过,安装工作尚未结束。随着灯光暗下,多名策展人员开始在现场进行光线和细节调试,力求呈现最佳欣赏效果。直至15时30分,调整工作仍在进行。 此次展览是上博首次推出东西方绘画艺术对话原创大展,究竟能对话些什么? “对话的点可太多了。”凌利中表示,最直接的就是同一时间和题材的对话,“很多人一说起文艺复兴觉得非常遥远,其实就相当于中国的明代。” 同题作品中,观众能尝试感受东西方艺术的异同。此次展出的米开朗基罗的素描《腿》,骨骼肌肉十分写实。展览上郭诩的三幅作品同样出现了骷髅的形象,但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绘画中如解剖一般精准的写实不同,在凌利中看来却“更具有观念性和情感”。《头发飘逸的女人》虽然人物五官精致立体,但飞扬的头发却寥寥数笔,以留白方式让观众畅想,这与许多国画手法不谋而合。凌利中表示,观众可以感受的“对话”还有很多,“甚至可以畅想这些中西方艺术家生活方式、命运流转的异同。”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