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书画 >

我的珲春情结

时间:2022-01-28来源:《岁月当歌-学“四史”话成长》 作者:李洁思 点击:
1969年3月1日,我坐上了上海北上插队知青的第一列火车,和一大群上海知青,来到了珲春。珲春,当初在上海人眼中是个陌生的地方,就是这个地名也有许多人把珲春误读成辉春。珲春,是我插队和工作了四年的地方,是我人生踏上社会第一步的土地,我的珲春情节从

 

      1969年3月1日,我坐上了上海北上插队知青的第一列火车,和一大群上海知青,来到了珲春。珲春,当初在上海人眼中是个陌生的地方,就是这个地名也有许多人把珲春误读成“辉春”。珲春,是我插队和工作了四年的地方,是我人生踏上社会第一步的土地,我的珲春情节从此起步。
 
      一

  记得43年前来到珲春的那天凌晨,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我们的车队在锣鼓喧天声中缓缓进城。当时人口仅二万的整个县城沸腾了,路边是欢迎的各族群众,朝鲜族妇女载歌载舞。当我得知她们穿着单薄的裙子在寒风中已经等了二三个钟头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边疆人民如此热情迎接我们的场面,至今依然萦绕我的心中,难以忘怀。

  那晚,我们被分到各家各户就餐入睡,好客的房主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第一次尝到晶莹剔透、喷香可口的珲春大米,那是我们从未吃过如此好吃的米饭,自然永远留在记忆中了;第一次睡在火热的炕头,因从未睡过热炕,虽然我们已有四夜在火车上坐着,没有躺下睡过,但那晚却无法入睡,炕太热了,就像珲春人的热情。踏上珲春大地第一天的难忘感受,永远铭刻在心中。

  珲春市位于图们江下游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幅员面积5145平方公里,人口25万,东南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西南与朝鲜咸镜北道和罗先市相望,沿图们江而下15公里即可进入日本海。

  珲春,山川秀美,物产富饶,蓝天白云下是茂密的森林和无边的湿地。这里是东北虎和野生动物的家园,也是天鹅大雁等各类飞禽候鸟的天堂。夏日的珲春敬信莲花绮丽,一派江南水乡风光;秋天珲春的雪岱山枫叶,红得惊艳,一直向白云深处延伸;冬天的珲春,山舞银蛇,原驰蜡像,阳光下冰雪世界反射出耀眼迷人的色彩光亮。

  我爱珲春,不仅因为它那迷人的边陲风光,令人陶醉和向往,更重要的是,我难忘那点点滴滴融化在我血液中的珲春人的情谊。
 
      二

  到达敬信公社二道泡插队落户那天,在欢迎的人群中,一位身体佝偻双目失明的“老阿迈”(老奶奶),穿着单薄尖头的朝鲜族胶鞋,踏着白雪,寒风吹拂着她的白发。她用满是老茧的双手,微微颤抖地抚摸着我,从我的头顶摸到脸颊,从胳膊再摸到身上。她亲切的抚摸,犹如一股暖流,温暖我的全身。她一边抚摸一边用生疏的汉语问道“爸爸、妈妈的有?”虽然她看不见我,我却看到她眼中饱含的泪花,看到她的手因长年劳作指关节有点变形肿大。我点点头连连回答:“有,有。”52年过去了,我一直没忘记老阿迈失明双眼中那饱含的泪花,没忘记那布满皱褶的双手和颤巍巍的抚摸,这股暖流一直温暖着我,温暖了我的一生。

  来到二道泡三队,老乡金今刚阿妈妮是我们集体户的生活户长,她对我们上海知青各方面的关心照顾,难以言表,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记得1970年春的农忙插秧季节,那个星期正好轮到我为集体户做饭。照理做饭的可以不出工留在家里的,可我看见大家都那么忙,那么辛苦,所以也想出一把力,到水田里插秧。于是我每天凌晨两点半就悄悄起来,做好饭,四点钟就随大家一起出工。插一天秧,烧三顿饭,晚上还要参加生产队的学习,每天只能睡3个多钟头,我坚持到第四天就撑不住病倒了,连续几天上吐下泻发高烧。

  当时,金今刚阿妈妮急得团团转,嘴里一直不停地用朝语说着什么。那天当我在昏昏沉沉似睡非睡中睁开眼睛时,只见阿妈妮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糖水煮鸡蛋,送到我嘴边劝我喝下去。我的眼睛湿润了,大滴的泪珠滚落到碗里。现在看来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鸡蛋、白糖到处可以买到的,那时这可是稀罕物,不要说农村的农民,就算是城市的居民,这些都是要凭票供应的。虽说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着鸡,可鸡蛋在他们的餐桌上是很少见的稀罕物,那是农民用来到供销社换咸盐的,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因此鸡蛋几乎是农民惟一可用来换零用钱的宝贝。我记得刚来时暂时住在金今刚阿妈妮家,曾亲眼看到她小儿子道南生病,阿妈妮都舍不得给小儿子煮鸡蛋吃。

  这一刻,阿妈妮无私的爱,深深融进我的血液中,延边朝鲜族人民对上海知青的关爱,已决定了我这一生的去留和选择。
 
      三

  在农村插队不到两年,我被抽调到珲春县革会政治部组织组,从事妇女工作。那两年我有一多半时间都在基层蹲点、调研、总结先进典型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一位朝鲜族妇女的事迹让我深受鼓舞和感动,她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努力向前。

  朴京淑曾是马川子乡的一位普通农民,不幸得了类风湿病,到各处求医问药多年,也未见疗效。她的双腿肌肉渐渐萎缩,最后导致无法行走。可是她凭着顽强的毅力,硬是柱着双拐,下田插秧,挥锄铲地,侍弄农活。社员们见她磨破的皮肉渗出鲜血,劝她回家休息,可她依旧坚持着参加田间劳动。后来乡里领导安排她到敬老院当服务员,她坐着轮椅伺候老人,像闺女一样为老人端屎端尿,擦洗身子,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作自己的“好女儿”。

  我多次整理过她的事迹材料,每次都受到教育和感动,每次都是一次精神洗礼。一个本身需要照顾的残疾人,却能战胜病痛坚持干农活,坚持照顾好老人,她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展示着生命的奇迹;用自己无私的大爱,表达了社会对老者的关怀。她是那么普通的一个妇女,她又是那么崇高的一个巾帼英雄!多年来,她一直是我生活、工作的榜样,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到她,她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调任州妇联副主任期间,就积极向全国妇联推荐,使朴京淑光荣地当上了全国三八红旗手。
 
      四

  2002年开始,我当副州长从事全州的经济工作。正好此时珲春也因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开发开放有了新的机遇。从那年开始,我接过前任领导的接力棒,在全州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关注和争取与珲春有关的几个大项目:一是总投资27亿元的珲春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二是总投资48亿元的江密峰至珲春的高速公路,三是总投资6.9亿元的老龙口水库等项目。为尽快得到国务院的审核批复,2003年初,我专程进京,找老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请他为电厂和高速公路项目给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同志写信,得到了王仲禹的签批。时任发改委主任曾培炎和副主任张国宝也高度重视。终于在2004年初得到国家批准并开工建设,老龙口水库项目也在几年中得到国家补助资金2亿元。2005年10月,当我参加州里当时最大投资项目珲春电厂二期竣工典礼时,我被雄伟壮观的厂房和花园式厂区感动得热泪盈眶。

  想当年珲春“九十一座楼(就是一座楼),七十一条街(其实一条街),晴天洋灰(扬灰)路,雨天水泥路”。而如今,珲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整洁宽敞,绿树成荫,鲜花怒放,商铺林立,人群喧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曾为这座新兴城市的发展流过汗,出过力,留下过跋涉的足迹,寄托着深深的爱。

  我为珲春的发展成就而自豪。我祝愿珲春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简介:李洁思:上海知青,68届高中生。1969年3月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敬信乡插队落户。197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起历任延边州妇联副主任、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政府副秘书长、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2005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