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书画 >

《习近平扶贫故事》——“把泪焦桐成雨”

时间:2021-01-06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
2009年4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兰考县焦桐园附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植苗、培土、浇水,栽下一棵泡桐树。 多年以后,习近平还记得,他曾为一篇文章几次泣不成声。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
      2009年4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兰考县焦桐园附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植苗、培土、浇水,栽下一棵泡桐树。

      多年以后,习近平还记得,他曾为一篇文章几次泣不成声。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的景象呵!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

      这是著名记者穆青等人撰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66年2月7日刊登于《人民日报》。那年,十三岁的习近平才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万字长文。

      2009年4月1日,习近平与焦裕禄子女亲属围坐在一起时,说起往事,依然十分动情。他始终难忘的一个细节是,文章里讲到焦裕禄同志身患肝癌后却一直坚持工作,癌症晚期疼痛难忍,焦裕禄就拿个棍子顶着肝部缓解病痛,时间长了,藤椅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我深感震撼”,“焦裕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习近平反复强调。这样的情感从未褪色过,在从政生涯中,习近平一次又一次向焦裕禄致敬。

      1990年,为纪念焦裕禄,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深夜难眠,感慨万千,填了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因为这不曾磨灭的情感,习近平非常挂念,在焦裕禄曾经工作奋斗过的地方,老百姓是否过上了好日子。

      2009年4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去了兰考。他专程赶赴焦裕禄纪念园,瞻仰焦裕禄纪念碑,向焦裕禄陵墓敬献花篮。

      在这里,习近平见到了“焦桐”——焦裕禄生前亲手栽种的泡桐树。当年,焦裕禄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泡桐树。在“焦桐”附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习近平植苗、培土、浇水,亲手栽下一棵泡桐树,表达见贤思齐之心,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在神州大地永远传承、永放光芒。

      那一天,让许多兰考人永生难忘。

      “我记得可清楚啦,那天是4月1日,他来我们高产攻关研究示范基地,看得认真,问得仔细,拿着包装袋端详好一阵,连防伪条形码都不放过。”兰考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对见到习近平的情景记忆犹新,“他对我说,你们这种做法非常好,这样一来,农民就能够用上放心的种子了。我听着,心里那叫一个美。”

      沈天民反复琢磨习近平的话,思考自己该怎么办:“育种是个苦差事、难差事,但再难也要上,再苦也要干,不干,就永远在穷窝里翻不了身。”他创新研发出的小麦良种“兰考198”,2012年亩产超过810公斤,创全国小麦亩产单产最高纪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再回兰考时,专程去了焦裕禄病危之际心心念念“沙丘封住了没有”的张庄村。

      上溯五十载,这个位于黄河九曲十八弯最后一道弯的地方,曾是兰考最大的风沙口。1963年,焦裕禄带领除“三害”(风沙、内涝、盐碱)工作队前来查风口、追风源,组织群众挖泥封沙,栽种刺槐……

      几十年间,张庄村努力摆脱自然灾害,却始终没能摆脱贫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时,全村2900多人还有754人没有脱贫,村里200多户贫困户主要靠种地维持生计,其贫困远近闻名。

      那一天是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乡亲们面前。

      听说总书记要来,八十五岁的张景枝老人,特意把过年才穿的大红外套找来换上。她曾担任过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参加过当年兰考的治沙工程。这天,她从堂屋向外频繁张望,盼着总书记早一点进门。

     习近平总书记一到院子里,就上前握住老人的手,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

      “总书记问我年龄后,夸我身体好,我说谢谢总书记。”张景枝说,“总书记一直叮嘱我,要保重身体。国家政策好,我现在有养老金,也有低保金。孙子孙媳妇都很孝顺,我过得很幸福。”

      但是张景枝不愿意让习近平总书记担心的是,前一年受禽流感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她孙子闫春光家刚办养鸡场,就赔了1万多元。家里欠下几万元外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家五口挤在老式土砖房里,生活一度一筹莫展。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闫春光:“下一步你咋打算?还是打零工?”“土地流转出去,1亩地给你多少钱?”“种粮食,1亩地各种补贴有多少?”

      闫春光一一回答后,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他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后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闫春光获得了10万元的贷款。他一边到县里学养殖技术,一边上网学习管理,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养殖能手。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离开闫春光家时,还送上了米面油等慰问品。“习主席真好啊!”张景枝满眼热泪,紧紧攥住习近平的手。看到老人执意相送,习近平总书记上前一步扶起老人,携手走到院外,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出了张庄村,北行数里就到了黄河东坝头段,这里是黄河典型的“豆腐腰”地段。习近平总书记望着滔滔河水,不时向有关人员询问黄河防汛状况,详细了解黄河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叮嘱开封、兰考的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这次再访兰考,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作出新的论述——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兰考人记住了总书记的话。如今在兰考,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始终把“学习焦裕禄,多为民造福”放在心中,持续开展“焦裕禄式好公仆”评选,千名干部下基层,到群众中去大调研、大走访,问民需、办实事。在兰考,社会上下已形成“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风气。

      曾经风沙漫天的兰考,已经大大刷新了人们的印象。过去,人们会用贫困、落后、盐碱、风沙形容兰考,如今兰考新的关键词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县城、美丽祥和的乡村、幸福美满的家庭。

      在这片土地上,焦裕禄种下的“焦桐”已枝繁叶茂,总书记关怀的人民正奔向小康。

      2017年3月27日,河南正式宣布,兰考率先脱贫。

 

      (该文选自《习近平扶贫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