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书画 >

《习近平扶贫故事》——他有一副古道热肠

时间:2020-12-1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
1973年,习近平和陕西延川县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合影。 一 秋日里的一天,又是文安驿赶集的日子。 文安驿的集热闹,大家不但可以在集市上买点生产生活的物品,也可以遇到熟人聊聊近况,互通一些消息。梁家河的乡亲和知青
1973年,习近平和陕西延川县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合影。

      一

      秋日里的一天,又是文安驿赶集的日子。

      文安驿的集热闹,大家不但可以在集市上买点生产生活的物品,也可以遇到熟人聊聊近况,互通一些消息。梁家河的乡亲和知青,都喜欢到文安驿赶集。

      习近平和雷平生边走边合计,这回赶集得买点什么东西。晚上点灯看书的煤油快没有了,得买一些。还有9分钱一包的“经济烟”,虽然便宜,但老乡们来知青窑洞串门,散一散烟大家都很高兴……

      正说着,迎面过来一个熟络的老乡。他对习近平说,集上今天来了个讨饭老汉,说是习近平父亲原来的卫士,正打听呢。

      习近平听完一怔。父亲习仲勋1962年被人借“《刘志丹》小说问题”诬陷,而后又在“文革”中遭到审查、关押,正处在受迫害的境况中。他回头让雷平生先去买东西,约好一会儿公社外集合。然后转身往老乡指的方向走去。

      到了集合的时候,习近平准时到了。雷平生一看,习近平身上穿的外套没了。

      追问之下,习近平轻描淡写地说,外套脱给那老汉了,还把自己的钱和粮票也给了他。

      “都给他了?他不会是骗你的吧?”雷平生疑惑地问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粮票实在太重要了。在陕北,如果有粮票,买一斤玉米面9分钱,如果没有,价格可就贵多了。雷平生知道习近平手头钱和粮票并不多,而且陕西的冬天眼看就要来了,习近平竟然把外套也脱下来送了人。

      “我现在是个普通农民,他骗我什么?他不会骗我的。”习近平说,那老汉从绥德一路讨饭过来,生活确实困难,自己看了十分不忍心。

      “雪中送炭惟吾愿。”习仲勋同志多次将这句话写下来送给自己的子女。习近平帮助素不相识的讨饭老汉,并不是因为老汉自称是父亲的卫士,而是习仲勋敦厚、善良的家风,使他从小便觉得扶弱济贫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习近平当年交公粮的粮站收购凭证。

      二

      梁家河乡亲们都知道,习近平有一副古道热肠。

      经常去知青窑洞玩的武晖,家里穷困。习近平看他总是穿得破破烂烂,就不时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穿。武晖上师范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去的时候,习近平送了他一件灰毛领的蓝色大衣。这件大衣习近平很喜欢,是另一位知青朋友王燕生离开梁家河时留给他的。习近平让武晖带上大衣:“你把这个大衣拿上,到了学校又能穿又能当被子盖。”这件大衣陪伴武晖度过了大学时光,直到工作之后他还舍不得扔掉,一直在穿。除了大衣,习近平还送了武晖30斤自己节省下来的粮票。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壮劳力一个月的口粮,对粮食也不怎么够吃的习近平来说,这些粮票是非常金贵的。

      梁家河还有一位村民叫张志林,家里娃娃多、劳力少,负担很重。到了年底村里结算工分的时候,该他向村里交钱,这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要是家里的工分多、人又少,就能从村里领到钱。习近平就能从村里领钱。张志林家实在太穷了,交不出钱来,会计为了平衡账面,就把习近平的80元钱兑给了张志林。习近平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而且直到他上学离开梁家河,从来没有再说起过这个事情。当时的80元可不是小钱,可以买近700斤大米,大约相当于农村三口之家两个月的收入,抵得上城市工人两个来月的工资。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像张志林这样曾受惠于他的好些村民都在打听他的去向,要把欠他的钱还给他。可是,这些钱始终没有还上。

 
习近平插队时母亲为他缝制的针线包,上绣“娘的心”三个字。

      三

      习近平不仅助人为乐,而且非常注意照顾对方的感受。有个叫张卫庞的村民,那时真算得上是一贫如洗。

      一家六口人,张卫庞两口子管一个老人加三个娃,真正的壮劳力就张卫庞这一个。一双手养活六张嘴,举步维艰。家里穷得连一条像样的棉被都没有,破得千疮百孔。

      看到张卫庞家这样的境况,习近平留上了心,总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帮帮他。为啥要找合适的机会呢?因为帮这个忙,还不能帮得太直接。习近平心思细密,他考虑到帮助太直接就变成了施舍,既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也会让被帮扶的对象感到难为情。而且习近平当时的经济条件也很有限,要拿出合适又妥当的法子,着实要费点心思。

      习近平当了大队支书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当时,村里的其他知青都已经回城了,原来这些知青凑在一起开伙做饭,现在就剩下习近平一个人,每天村里大大小小有一堆事务需要他处理,还要参加队里的劳动,做饭、刷碗这些事情从客观上来说,就已经顾不过来了。

      于是,习近平找到张卫庞说,自己现在事情比较多,做饭、刷碗这些事情顾不过来,想把自己的口粮交到张卫庞家里,到他家里去吃饭,看看这事儿行不行。

      张卫庞一听,心里很明白,习近平是想帮他,找了这么个理由。这是一番好意啊!但是自己家里穷得很,娃娃多,又吵又闹,确实也怕习近平吃饭吃不好。犹豫了一下,他还是老老实实地说:“行嘛!只要你不嫌弃我们家人口多嘛!”

      习近平听他这么说,心里就有谱了:那就这么定了!从这开始,习近平就把他每个月分到的40斤口粮都交到张卫庞家。张卫庞的婆姨负责做饭,她做啥,习近平就吃啥,从来没有二话。早上,吃团子,这是玉米面和糠做的主食;下午,一般就是面,豆子面、高粱面为主,隔上七八天能吃上一碗麦子面,算改善生活。菜就更单调,过了九月份,一直到来年三四月份,梁家河人家里基本就只有酸菜吃——这个酸菜就是把白菜萝卜切碎腌上——一吃吃上半年,等到来年开春之后情况才会稍微好点。习近平当支书后,给中国农业科学院某个研究所写过信,希望他们在粮种、菜种方面给予一些帮助。农科院寄来一大包蔬菜种子,有西红柿、黄瓜、小油菜。收到种子后,习近平专门拨出一块地来种植。那些菜产量还可以,村里人分过几次,大家都吃得很好,但缺少菜蔬的问题还是难以根本改变。还有个问题就是,炒菜没有油,菜一炒就煳锅。张卫庞的婆姨就到山上摘点杏,把里面的杏仁压碎放到锅里炒一下,算是有点油味儿。

      就这样,直到去北京上大学离开梁家河,习近平在张卫庞家里吃了将近一年的饭。多粗糙、多简单的饭,习近平都吃得很香。张卫庞心里热乎乎的,他清楚,这是习近平的为人好,看得起他,想帮扶他。

      离开梁家河的时候,习近平把自己用的两条棉被、两件大衣送给了张卫庞。还给他留下一件珍贵的物事,是一个针线包——这还是习近平来插队的时候,母亲齐心亲手做的,上面绣着三个字:“娘的心”——那个年代不比如今,一件衣服常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放针线用品的针线包是家里必备的东西。可就是这,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习近平的母亲怀着怎样的深情,一针一线,将绵密的爱绣进了这小小的针线包里。习近平又将这缀满深情和爱的针线包留在了梁家河。

      张卫庞是个庄稼汉,他觉得习近平看得起他,就像是自己的亲人,这个针线包就是亲人留给自己的纪念。他将这个针线包珍藏了38年,2013年捐给了县里,针线包里藏着的“秘密”才为众人所知。

 
习近平居住过的梁家河二号知青院。

      四

      虽然离开了梁家河,但是习近平一直惦记着乡亲们,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很具体的困难。

      1994年,梁家河村民吕侯生修窑洞被石头砸了右腿,患上了骨髓炎,病情越来越严重。吕家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宽裕,治病又是大开销,积蓄花光了不说,还欠下了许多外债。走投无路之际,吕侯生想起了习近平,就在前一年,离开梁家河已经18年的习近平抽空回来看望乡亲们,还给他留了一张名片。吕侯生照着名片上的地址,给习近平写了封信,讲了讲自己现在面临的困境。没想到习近平很快就直接给他寄了500元钱,让他拿这钱当路费,到福建去治病。收到汇款,吕侯生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吕侯生这辈子第一次离开梁家河,就到了福建省的省会福州市。习近平帮他联系好医院,安慰他不要担心。那个年代,大家工资都很低,习近平也没有多少积蓄,给吕侯生看病花的医疗费,大多都是夫人彭丽媛的钱。有时吕侯生心里不安,问起医疗费的事,习近平就说:“侯生,给你治病,花多少我都愿意。”直到出院,前后花了几万块钱,习近平坚决没让他还。习近平工作很忙,经常下基层,但他只要在福州市里,抽空就会到医院看望吕侯生。

      回到梁家河后没过几年,吕侯生的病又复发了。1999年,他在山西做了截肢手术。习近平知道后,又替他支付了所有的医药费。转年吕侯生到福州,习近平见到他,非常关心地俯下身子,看看吕侯生的假肢,伸手摸了摸,欣慰地说:“侯生,你的大难过去了,咱们一起合影留个纪念吧!”

      回忆此情此景,吕侯生心里满是感激。

      人生天地间,贵在情与义。不光是吕侯生,许多梁家河人都曾在困难的时候得到过习近平的帮助,大家都十分感念习近平的重情重义——

      梁耀才妻子生重病,习近平得知后寄来1000块钱,解决了他们家的大问题;梁玉金去过习近平家里,彭丽媛给他做饭,做的都是招待贵客的饭菜;薛玉斌当年给习近平讲过自己参加解放战争的经历和故事,习近平一有机会就打听老人家的身体健康状况……

      2015年2月,习近平又一次回到梁家河。在刘金莲家,习近平指着另外两孔窑洞对她说:“你大(陕北方言,对父亲的称呼)你妈住这间,你们住在那个边上的窑洞。”又风趣地说:“那年你们两口子新婚,我们几个知青还来闹过洞房哩!”

      这一次回来,习近平也到吕侯生家里坐了一会儿。他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很自然地坐在炕边。吕侯生也坐在炕边,跟习近平拉话,拉农村的变化,拉现在的生活。不管走到哪里,习近平最关心的永远都是乡亲们过得怎么样,吃的、穿的、住的条件如何。

      一片丹心天地间。习近平的心,总是和老百姓在一起。

 
(该文选自《习近平扶贫故事》,商务印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