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书画 >

章节精选:从红小鬼到总书记 胡耀邦(6)

时间:2020-06-08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陈利明 点击: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二 红小鬼苏区立功(2/2 ) 儿童团建立后,广大儿童踊跃参加自己的组织,但也有些家长认为细伢子参加儿童团是图好玩,参加儿童团要耽误做家务,因而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胡耀邦了解到这种情况后,要求儿童团干部利用各种场合进行宣传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二 “红小鬼”苏区立功(2/2
 
      儿童团建立后,广大儿童踊跃参加自己的组织,但也有些家长认为细伢子参加儿童团是图好玩,参加儿童团要耽误做家务,因而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胡耀邦了解到这种情况后,要求儿童团干部利用各种场合进行宣传鼓动,挨家挨户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自愿让孩子加入儿童团。他强调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了革命事业,我们也可以去三顾茅庐嘛。”经过各级儿童团组织积极宣传动员,儿童团队伍迅速扩大。到1932年7月全省计有7万余名儿童加入了儿童团。这时,培训儿童团干部又成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省儿童局不定期地举办了儿童团干部训练班,胡耀邦亲自与训练班研究制订培训计划,编写有关教材,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怎样做儿童工作。他讲课时,声音洪亮有力,还不时插入一些生动的例子,幽默风趣,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很受教益。通过培训,儿童团干部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胡耀邦非常重视苏区儿童教育,懂得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由于当时湘赣省各县经济贫困,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绝大多数儿童都上不了学。为了造就和培养革命后代,胡耀邦要求各级儿童团组织把动员和鼓励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在全省儿童局书记会议上强调,“必须用最大的力量动员和督促广大儿童入学”。胡耀邦还在共青团湘赣省委主办的刊物《列宁青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目前团在儿童运动中的一件中心工作——领导全体学龄儿童到列宁学校去读书》的文章。文章指出了苏区儿童教育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团组织领导不力”。文章阐述了对儿童加紧共产主义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并向各级儿童团提出:1.要领导广大学龄儿童到列宁学校去读书;2.向儿童及其家长广泛宣传,启发儿童的求知热情;3.没有建立列宁小学的地方,儿童团组织要负责发起并着手进行组织。他的文章对苏区儿童入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他每次下基层,都要把儿童入学问题列为检查内容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次,胡耀邦来到永新厚田、三房一带检查工作,在村口,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坐在路旁哭,他当即走向小孩的身边询问,原来是小孩没有钱买课本读书,他便把身上当月分伙食尾子得来的20个铜板给了这个孩子。回到省里后,他即向省苏维埃政府反映了这个情况,并建议村、乡政府从公田收入中拿出一些钱来解决部分贫苦农民孩子无钱买书的困难。在他及各级政府、儿童团组织的重视和关心下,苏区儿童基本上都进入了列宁小学和识字班读书学习。

      胡耀邦注重训练儿童深入白军做兵运工作。有一次,他在湘赣省儿童团代表大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儿童年纪小,善于隐蔽,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具备深入白区做兵运工作的许多有利条件,人小可以干出大事业来。他的一席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话,使与会者深受启迪。

      果然,1932年,湘敌陈光中部进攻茶陵,重兵盘踞腰陂镇,其时,有三个白军士兵经儿童团的几名团员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带枪投奔红军。像这样在儿童的影响下白军投诚的例子在边区莲花、攸县、分宜等县不胜枚举。莲花花塘村儿童团员彭晓与两个迷路的白军士兵套近乎,取得他们的信任后,将他们故意带到红军游击队中,让他们乖乖地带枪投奔红军。

      组织儿童团跳舞唱歌慰劳红军。胡耀邦能歌善舞,还吹得一手小号,是个出色的文艺活动能手。在他的感召下,每次部队胜利归来,省团部组织儿童团去慰问红军。他亲自负责训练文艺骨干,编写节目和慰问词、祝贺信,并亲率慰问队去医院慰问红军伤病员。当战士们听到嘹亮悦耳的歌声和热情洋溢的慰问词时,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

      有一次,胡耀邦即兴向凯旋的指战员表演了自己参与编写的深受湘赣军民喜爱的采茶剧《大放马》。该剧以牧童与村姑对唱的形式,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工农运动。歌词中的一段是:

      共产党宣言是什么人起草?

      十月里个革命什么人领导?

      什么人呀在中国组织工农运动?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起草,

      十月里的革命列宁来领导,

      苏兆征是工人的首领,彭湃来个毛泽东组织农民运动。

      此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还获得优秀奖。

      动员儿童收集废铜烂铁,支援前线。当时苏区红军枪支弹药十分匮乏,为了支援前线,湘赣儿童局号召广大苏区儿童收集废铜烂铁送到红军兵工厂造子弹。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响应,很快掀起了收集废铜烂铁的热潮。在胡耀邦等同志领导下,每日往永新县委驻地肖家祠送废铁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1932年,永新少年儿童收集的废铜烂铁,总数竟达36万斤。

      识字扫盲,移风易俗。儿童团除了站岗放哨以外,还担负着识字扫盲的任务。每个哨卡都有识字岗,竖着识字牌,每天新换五至十个字,过往行人除检查通行证外,还要能识字方准通行,不识字的由儿童团负责带读,直到认识为止。通过这项工作,苏区的文盲大为减少。其次是禁烟禁赌禁缠足。当时苏区内吸鸦片、赌钱、缠小足的风气很浓,用行政命令禁止很难见效。儿童团发动起来后,日夜上阵,这几种坏习气很快就看不到了。人们称赞道:儿童团神通广大。

      胡耀邦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他学习十分勤奋,虚心好学,经常向斗争经验丰富、文化水平高的省委领导同志王首道、林瑞笙、张启龙、袁德生等请教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尤其爱好读书,除读一些革命书籍外,也涉及中国古典名著。由于胡耀邦刻苦努力,他在湘赣苏区工作这段时间里,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很快,受到省委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胡耀邦性格活泼,勤奋好学,待人热情,胸怀开朗。他读过初中,在当时称得上是少有的“知识分子”,且能刻一手漂亮的钢版字。他在任湘赣儿童局书记时,仍主动参加刻钢版的工作。因此,当时出版的《列宁青年》和《共产主义儿童报》上,都留有他苍劲俊逸的笔迹。他还热情地帮助文化较低的同志学习文化。原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在《谭启龙回忆录》中写道:“省少先队总队部机关同省委机关都在永新县城北门附近的肖家祠堂办公。同时住在祠堂里的还有省儿童局书记胡耀邦同志……那时,我们都住在肖祠堂二楼上,他住在二楼的西边,我住在二楼的东边,又同是少共省委的执行委员,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他还教我学习文化知识,我们相处得很好,亲如兄弟,从此,奠定了我们以后近60年革命友谊的基础。”

      提起胡耀邦与谭启龙(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省委书记、中央委员)的友谊,在湘赣苏区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在湘赣苏区战斗的岁月里,两个“红小鬼”感情甚笃。胡耀邦深深同情谭启龙苦难的童年。谭启龙1914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县象形乡黄塘村一个赤贫家庭,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父亲靠做长工、打短工养家糊口。他6岁时,父亲因积劳成疾,无钱医病,丢下孤儿寡母,撒手人寰。4年后,母亲被豪绅家的团丁欺凌毒打,含恨离开人世。10岁的谭启龙,成为一个举目无亲的孤儿。他只得给人家放牛、砍柴,苦度光阴。1928年,14岁的谭启龙怀着对阶级敌人的深仇大恨,参加了革命,成为儿童团团长。湘赣省委成立后,他担任省少先队总队长。

      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胡耀邦拉着比他大一岁的谭启龙的手,推心置腹地谈心:“小老兄,我们既参加了革命,就得好好干,为天下劳苦大众的翻身得解放,奋斗终生!”

      谭启龙仰着童稚的脸蛋,忽闪着机灵的大眼睛,认真地回答说:“老兄,共产党把我从苦海中解救出来,我不会忘记共产党的恩情,一定跟着党好好干革命。不过,我没进过学堂门,仅在儿童团里学习了一些字,由于没有文化,工作起来非常吃力。你肚里墨水多,以后要多多帮助我学习文化,好吗?”

      胡耀邦高兴地回答:“我肚里谈不上有多少墨水,也只在学校读过7年书,学习还得靠自学,边干边学嘛。只要你肯学习,我一定帮助你。”

      胡耀邦历来办事认真,说到做到,从不违背诺言。他根据谭启龙的实际情况,为他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什么时候读哪些书,看哪些文件,每天写多少字,都一目了然。无论工作多忙,他总是抽时间进行检查督促。每当谭启龙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总要耐心解答,直至帮助他弄懂为止。

      几十年后,谭启龙还深情地说:“我在湘赣苏区工作期间,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水平提高较快,这与耀邦的热忱帮助是密不可分的。”

      在湘赣苏区工作期间,胡耀邦与谭启龙总是相互支持,配合默契,哪个工作环节遇到困难,就共同想办法一起解决。

      对于动员苏区8至16岁的儿童加入儿童团,谭启龙为胡耀邦出了好主意,他说:“我可以向全省的少先队员布置一个任务,每个队员要做通自己父母或叔伯的思想工作,并主动多做家务,让自己的弟妹参加儿童团。你看怎么样?”

      胡耀邦听了心中乐开了花,高兴地打了谭启龙一掌,笑着说:“要得!好主意!行得通!”

      通过各方面艰苦细致的工作,湘赣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都参加了儿童团。

      对于谭启龙担负的全省少先队的工作,胡耀邦更是尽力支持。苏区少先队是由16至23岁的青少年组成,是半军事性质的群众武装组织,是红军的后备军。胡耀邦要求各级儿童团组织要把年满16岁的儿童团员及时地输送到少先队去,壮大少先队组织。

      在湘赣苏区,胡耀邦和谭启龙都是少共湘赣省委的执委,他们经常一道下基层,到县、区、乡检查、巡视共青团及儿童团、少先队的工作,一起交流工作经验。在他们的努力下,湘赣省的少先队和儿童团的工作都开展得卓有成效。

      胡耀邦和谭启龙在生活上更是互相关心,亲如兄弟。胡耀邦性格活泼,待人热情,谭启龙性格直爽,做事踏实,以诚待人。两人又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和追求,情同手足。工作之余,他们一起讲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革命人物。胡耀邦读书多,还讲《水浒》、《三国演义》以及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故事。谭启龙经常率领模范少先队去前线配合红军打仗。有一次,他在执行任务中,崴了脚,肿得像个大包子,走路疼痛。胡耀邦每天背他下楼办公、上楼睡觉,为他端饭送水,又到红军医院抓草药,熬成汤,帮他擦洗。

      1932年10月的一个深夜,肖家祠内一片静谧。谭启龙一觉醒来,见胡耀邦房门缝隙透着灯光。耀邦怎么还未睡?他推门进去,只见胡耀邦在微弱的灯光下伏案写作。谭启龙带着责备的口气说:“这么晚还不睡!不能明天再写吗?”

      胡耀邦站起身,揉揉眼睛,说:“《列宁青年》为配合全省开展的秋季扩红运动,准备出一期专刊,约我写一篇文章和一首山歌。我明天要去吉安县检查工作,今晚要打个夜班写出来。山歌已写好了,你看行不?”

      谭启龙接过来一看,山歌名为《拥护红军》,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看完后,连声称赞:“蛮好!形式蛮新,唱起来肯定好听。”说着,好像突然记起了什么,转身回到自己房间,手里拿着一个大红薯回来,说:“下午从埠前乡回来,王大娘硬塞给我这个烧红薯,我没舍得吃,正好犒劳你。”

      “真是雪中送炭,我肚子正饿得咕咕叫哩。”胡耀邦也不客气,接过来,一把掰成两半,一半递给谭启龙说,“二一添作五。”

      “哈哈哈!”两人笑得前俯后仰,笑声在寂静的夜空中荡漾。

      1932年6月,根据少共中央局的指示,少共中央局巡视员冯文彬在湘赣省委的协助下,改组了少共湘赣省委,以加强省委中工人雇农的成分。由工人出身的王炳生代替学生成分的易心平任省委书记,易心平任宣传部长,王坚中任组织部长,曾昭明、王泉媛为青妇委员,郭英清任秘书长,胡耀邦、谭启龙、易素兰、王龙光、段苏权、刘培德、曾元等被选为执行委员。

      胡耀邦不负重托,恪尽职守,把苏区的少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少共中央局的表彰。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