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2月3日上午,我参加了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春“艺”盎然-----2018上海春节文艺嘉年华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在上海文艺会堂,不少人冒着严寒来参加这一文化盛会。有领导讲话,嘉宾揭幕、媒体采访,书法、年画、剪纸、雕刻等传统艺术展览,各类文化艺术产品和才艺展示。现场到处是大红的色彩和五彩缤纷的装饰,充满了中国元素,非常喜庆。 展品和售品琳琅满目,还有文艺演出,可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专家的现场演讲和与观众的互动。我来到了年画展示厅,在久违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和苏州桃花坞年画面前驻足,不由得勾起了童年的回忆。五十多年前上小学时,老师曾经布置我们回家画贺卡,作为同学间春节交换的礼物。学过湘绣书法的母亲帮助指导我,完成了一幅儿童放爆竹的水彩画,那人物就是模仿杨柳青版画的。如今能在展厅里看到那么多精美的杨柳青年画,那熟悉的画面,生动的人物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几乎让我眼眶湿润。 正当我在年画前摄影时,看到一位长者,与几位专程赶来的收藏家谈论着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收藏方面的信息。我不禁惊喜:原来眼前的这位正是大厅墙上这些画作的制作者。于是我坐在边上,听他们讲,还与他和他的亲友、随同人员一起交谈。得知他名叫霍庆有,是受上海市文联邀请,专程从天津来沪参加这次嘉年华活动并担任现场讲课的。霍老师不仅是这批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者和收藏者,还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的传承大师。 因为霍老师正式的讲课被安排在下午举行,趁着中午的休息时间,我便好奇地向这位大师提问,他也平易近人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让我这个从未接触杨柳青年画的人有机会得到扫盲普及。 年画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四个地方的年画堪称一绝,分别是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四川的绵竹年画、山东的潍坊年画和江苏的桃花坞年画,它们被誉为中国的“年画四大家”。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到杨柳青画社视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曾多次举办杨柳青年画评选活动,涌现出许多的优秀作品。随着政府对年画的扶持和民间艺人对乡土艺术感情之深,杨柳青年画发展迅猛,其知名度也日益提高,杨柳青的年画作坊蓬勃发展起来。可在六十年代后期的十年浩劫期间,杨柳青年画也被批为封资修的四旧而遭到破坏,画家受到批判,画作被砸烂摧毁,流传几近衰亡。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它才重新得以恢复传承;但是受到现代外来多元文化艺术形式和思潮的冲击,一度趋于冷清,从业者凋零。许多珍贵文物也流失海外。 霍庆有老师为了继承和发扬杨柳青年画,不惜倾囊而出花费了数百万元,把自己二百多平方米的住宅扩建为天津唯一的家庭作坊式艺术展览馆,展馆内有杨柳青年画木版四百多块,孤版画百余幅。为挖掘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版样和有关资料,他多年来四处奔走收集孤本,为抢救保护杨柳青年画竭尽全力,耗资几十万元。经过他的潜心研究,挖掘整理,传承创新,他的作品多次获奖,他的成就得到业界肯定,引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海内外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在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中也获得好评。 2006年,霍老师作为霍派杨柳青年画第六代传承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当年5月20日,杨柳青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霍老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并获得2009年天津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 他曾多次接受港澳台以及印度、日韩等记者采访,曾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六十多岁以后,他深感培养接班人的紧迫感,让儿子媳妇辞了职,学习继承自己的手艺,以免让它失传。目前儿子已经学有所成。 听霍老师说,在习总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创导下,不但曾经被国人冷落遗忘的杨柳青年画,重新在国内市场上大放异彩,还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和重视,许多海外人士都对它爱不释手,有的收藏家甚至像抢一样来疯狂收藏中国的老的孤本画版,无论出多少钱都不在话下。有个韩国收藏家竟然对霍老师说,我的收藏已经不比你少了!你还是卖给我吧,钱不是问题。但是霍老师为了这些堪称国宝的老物件,无论外国人出多少钱,他都是不动心、不出手的。 听了霍老师的介绍,我不禁对这位个头不高、言谈亲和、平易近人的大师肃然起敬。我得知他与我是同龄人,是天津知青,后来是大港油田职工。因为从小对父亲的创作和事业耳濡目染,并得到父亲亲自传授,也非常热爱和擅长作年画,三十多年来专注于从事年画的制作和收藏。虽然在文革初期,父亲的所有拓板、画作,都被造反派红卫兵砸烂撕碎,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无法砸烂粉碎他们心目中对它的热爱。霍老师说,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展示生活的美好,在宫廷和民间流传了那么多年代,得到大家的喜好,哪是什么封资修、四旧? 在霍老师童年时,父亲曾对他说:你仔细看着画,画上的人物就会活起来,还能走下来;可他并不理解,也没觉得人物能活起来。但是,经过了大半生的接触、创作、制作、收藏、讲课,与画作打交道的过程,他确实感觉到这些画中人物,就活在自己心中,好像会与自己对话,甚至感到他们能走下来。他恍然大悟,领会了父亲的意思。 下午两点,霍老师在演讲大厅,给从网上报名特地赶来的几十位爱好年画的孩子们和家长进行了一次授课,并现场与大家互动。霍老师教孩子们和家长用他带来的笔墨工具和版画拓板,现场拓画,不但加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也让家长们大开眼界,跃跃欲试。我和几位白发老人,也兴致勃勃上台参与了拓画,感受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我庆幸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终于在被冷落了几十年以后重新焕发青春,被世人瞩目,展现它独特的艺术的魅力。 画家把他的一幅黑白作品赠送给了我。我知道如果上好了色,装裱好,是很有价值的,于是非常高兴地谢过,收好。画家还热情地邀请我去天津旅游。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应该去天津看看。 (孩子们在家长陪同下排队等候学习年画制作,与霍老师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