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作的《万水千山》大型玉雕原创者希望作品“走出深闺”,在公共场所展示 让更多人感受不朽的长征精神
图为《万水千山》全景。
在海军上海某基地,看着眼前气势雄伟的玉雕艺术品 《万水千山》,上海知名画家汪观清像重逢老友般湿润了眼眶。很少有人知道,86岁的老人与这件红色主题作品之间,有着一段特殊的情缘。 1959年,尚不满30岁的汪观清首次接触长征题材,便与著名国画家应野平联手创作了长征组画 《万水千山》,八幅屏条再现了从瑞金出发到陕北会师的八个长征标志性场景。这一组画作品后来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选送参加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自此,汪观清与长征结下了不解之缘。1976年,正值红军长征到达陕北40周年,汪观清从瑞金出发重走长征路。这次艰苦但充实的行程,不仅孕育 了连环画作品 《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也让汪观清对长征精神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1978年8月,上海玉石雕刻厂(现上海老凤祥玉石象牙雕刻有限公司)着手创作以长征为题材的大型玉雕艺术品《万水千山》,邀请40余位上海艺术家共同参与,汪观清当仁不让地成为主创之一。 历经一年多的设计、修改、雕琢、打磨,一块原重7.3吨、高2.6米、宽1.3米的巨型辽宁青玉“变身”为一首歌颂长征精神的“立体史诗”。从“瑞金告别”“鏖战湘江”“遵义会议”,到“娄山关大捷”“巧袭金沙江”“歃血为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再到“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最终“会宁会师”……长征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被这件玉雕艺术品一一再现。 近日,上海文史研究馆组织编写了 《中国大型玉雕艺术传世珍品———万水千山》一书,揭秘《万水千山》玉雕从酝酿、构思、创作到诞生的全过程。 “很多人问,你们一帮老人为什么还要折腾着出版这本书呢?我们这么卖力,就是想趁着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长征到底是怎么回事。”汪老说,在当年一群工匠心目中,长征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80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不能忘”。就在今年夏天,汪观清还带着一群当年一起制作玉雕的老朋友去了一趟四川凉山,再走长征路。 如今,这座凝聚着汪观清、萧海春、黄德荣、关盛春等老一辈上海艺术家心血的玉雕艺术品,静静地安置于海军上海某基地。这次与近40年前参与创作的玉雕艺术品“重逢”,让数十位还健在的主创者百感交集。“一辈子有这么一次,很幸运,很值得。”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作品数十年来没能公开展示。汪观清说,“希望这件艺术品能尽早‘走出深闺’,让更多普通民众有机会近距离观摩这座玉雕,从中感受不朽的长征精神。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