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书画 >

博特罗来了

时间:2016-01-03来源:文汇报 作者: 啸声 点击:
博特罗终于到中国来了,我们怎么能不张开双臂欢迎呢? 博特罗艺术有不容置疑的辨识度,关键就在于他的艺术有着独一无二的风格,亦即我们所谓的“肥胖风格”。
       懂点外国艺术的人,一见绘画中或雕刻中表现体量巨大、憨态可掬的人或物或景,会脱口喊出:“博特罗!”
  谁是博特罗?
  他怎么会在当今世界艺坛有那么大的名气?
  现在,他带着作品到中国来了,到上海来了。



博特罗的“肥胖风格”征服了世界,图为他的雕塑《女躯干》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展出。 啸声 摄


  费尔南多·博特罗(Fernando Botero,1932—)是生于麦德林的哥伦比亚人,自幼迷恋绘画,还学过斗牛。他的画艺全靠自学,曾以画筹钱赴欧进修,先后在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和佛罗伦萨圣马可美术学院精研画技,学习艺术史。旅欧回国,初不曾引起重视,但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情况改变,待到进入六七十年代则已然在欧美闻名遐迩,他绘画的“肥胖风格”征服了艺坛专家和普通观众。此后,他绘画雕塑双管齐下,艺事益发精进,展事遍及欧美乃至日本和韩国。
  博特罗和《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苑文坛的两颗巨星,都将哥伦比亚现当代文化推到世界范围的最高层次上,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除了是哥伦比亚的国宝级人物之外,博特罗还同墨西哥的里韦拉、奥罗斯科、西凯罗斯和塔马约、古巴的林、哥斯达黎加的祖尼加、尼加拉瓜的莫拉莱斯、危地马拉的瓜亚萨明、委内瑞拉的雷韦龙等人一起,作为拉丁美洲艺术巨匠,在现代世界艺坛雄视阔步,挑战西方中心论,改变了世界艺术的格局。
  博特罗的绘画和雕刻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拉美的政治风云和社会风情。他为这个遥远的大陆同东方的中国,架起了一座虹桥。我们通过他来展的杰作,亲切感受到拉美人民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生活环境。
  博特罗终于到中国来了,我们怎么能不张开双臂欢迎呢?
  博特罗艺术有不容置疑的辨识度,关键就在于他的艺术有着独一无二的风格,亦即我们所谓的“肥胖风格”。







  博特罗在学艺过程中,认真观摩欧洲古今名作,对委拉斯凯兹和戈雅,尤其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大师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格外推崇,受到深刻影响。在其艺术成熟的道路上,中南美洲前哥伦比亚印第安文明和他故乡麦德林民间传统都潜移默化融入进来。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以一幅《爱陀铃静物》为契机,夸大物体的体积,造成视觉冲击,找到自己十分满意的效果,认定是从此以后要去完善的风格。于是,他的人物、静物和风景,都膨胀起来,圆鼓鼓,胖墩墩,体量巨大,而且形象饱满到几乎随心所欲的地步。
  在博特罗的人物作品中,这种大体量风格有着典型体现。他笔下的男男女女,各行各业,个个都是大胖子;胖得邪乎,而五官和手足又小得出奇,形成有趣的反差,格外吸引观者的注意。在来华展出的作品中,处处有这样的表现:《坐女》、《浴室》和《达那厄与黄金雨》里的裸女,《山间漫步》、《修女》和《哥伦比亚圣母》里的宗教人物,《街》、《女裁缝》和《骑马男子》里的平民百姓,《空中飞人》里的杂技演员,《角挑》里的斗牛士……无一不是肥胖的大块头,尽管有点呆头呆脑,但却憨态可掬,很讨人喜欢。
  笔者于1986年在首访博特罗时就问他,为什么他的人物都那么胖。他说:“这倒不是因为哥伦比亚人都是胖子。每个画家都有自己喜欢的视象。在我眼里的人,就是这个样子。”“风格上考虑也是有的……既然埃尔·格雷科可以把人拉长,那么为什么我就不可以把人吹胖呢?!我喜欢把人、把东西画得饱满。”他还说:“我画里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我的思想,而不是视觉缺陷。”
  他创造了“肥胖风格”;“肥胖风格”成就了一代宗匠。

  编者附识:

  《博特罗在中国》将于今年1月21日至4月4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笔会将陆续刊载啸声的相关文章,希望有助于大家的欣赏、理解。

(责任编辑:树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