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收藏 >

中华文明为什么曾以花为图腾

时间:2017-01-17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郭泳 点击:
二里头遗址模拟图 1959年秋,72岁的史学家徐旭生带着考古团队行进在河洛平原。当他们来到二里头时,徐旭生在田间地头徘徊。有旁人问:老先生,您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徐旭生笑了笑,是啊,丢了一个大东西,丢了一座几千年前的大城。 第二年开春,中科院考古

二里头遗址模拟图

     1959年秋,72岁的史学家徐旭生带着考古团队行进在河洛平原。当他们来到二里头时,徐旭生在田间地头徘徊。有旁人问:“老先生,您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徐旭生笑了笑,“是啊,丢了一个大东西,丢了一座几千年前的大城”。

  第二年开春,中科院考古所成立考古工作队。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二里头地区共组织了8次大规模考察,成果丰硕。21世纪初,“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察报告正式发布。学者们大多认为:二里头遗址昭示的是夏代文明。

  二里头遗址:
  “世界上最早的移民城市”

  二里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西南9公里处。村头迎面就是一个大牌坊:“天下第一都”。它告诉我们,四千年前一座偌大的历史古城,就在我们脚下。

  地上,坐落着公元21世纪的乡村农舍;地下,静躺着公元前21世纪的繁华都城。这座大都市范围广大,东西2公里,南北1.5公里。它至少由四五个宫殿群组成,如1号宫殿,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有居室、厅堂、走廊、宫墙。

  这座大都市由宽阔方整的“井”字形大道组成都市交通网。一般道路在十来米宽,相当于现代的“两车道”。同时,地下有着完整的排水系统。目前发现的下水道,一头大一头小,埋在地下1米深处。

  《史记》上说:“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二里头地处伊、洛、河(黄河)三大河流的交汇处,坐落在开阔的河洛平原上。当时,此处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气候温和,极适宜于先民生存和发展。此外,它南依文化气息浓郁的邙山,足下一马平川,几千年间一直是交通要道和货运集散地。

  当年,这里居住着约6200户城市居民,有三四万人,基本可分为贵族、手工业者、自由民、城市贫民。而当时全世界的人口只有1000万左右,由此可见二里头地区的繁华程度。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对骨殖的检测发现,这三四万人并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从居室条件看,有的住在宫室中,是王公和贵族;有的住在整齐的“一居室”“二居室”中,多为外来经营的手工业者和经商者;有的住在杂乱的半地穴建筑中,无疑多半是外来务工者。

  有学者认为,这座城市里,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外来“打工”的。无怪乎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许宏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移民城市。”研究中国的移民文化,不可不研究二里头。

  这里,还有地势之利。站在二里头放眼眺望,一派平原气象,远处隐约可见的邙山山脉,实际上是平原中的“高丘”,可种植各类作物,而水灾来临时又常能幸免。1982年的一场大水灾,整个河洛平原沦为泽国,唯独二里头“高高在上”,安然无恙。当时的水位达到海拔118米,而二里头恰好在120米以上。

  这真是块神奇的土地。大禹选此作为治水的出发点,确实很有道理。

  三个流变阶段:
  对花的崇拜到“华”的人格化


  中华文明又被称为华夏文明。“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尚书正义》 注曰:“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唐代孔颖达为《左传》注疏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文明便是这样一种地域宽广、服饰华美、礼仪讲究的文明。

  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华”与“花”同义。魏晋南北朝之前,只有“华”字,没有“花”字。人们讲“华”时,指的就是“花”。“华”的繁体字,就似一簇盛开似锦的繁花,比后来出现的“花”字更为形似。

  华夏文明以农为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崇拜与农业有着密切关联的“花”,并自以为花神的后裔。学者王增永在《华夏文化源流考》一书中指出,依据原始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世界上任何文明民族,都有一个以图腾为氏族标志、氏族称号的文化时代。华夏民族也不例外,华夏民族的祖先,就是一个以花为图腾的古老民族。

  在农耕社会,人们对花的敏感是可想而知的。《诗经》中有“实发实秀,实坚实好”的说法,其中的“秀”就是指谷类植物的开花抽穗。当时的人已经懂得,只有花开得好,果实才会丰硕,这是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花直接关系人们的生计,由此产生对花的崇拜,就不奇怪了。

  具体来看,这种崇拜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花实体的崇拜。先民描画在彩陶上的四瓣花、六瓣花、八瓣花等,正是对这些花的实体崇拜。《礼记》上说“天子树瓜华”,是对瓜之花的崇拜,大概是因为早先的人过着“瓜果半年粮”的生活的缘故。第二个阶段是“华”的抽象化阶段。举凡像花一样绚烂、美丽的东西,都可名之为“华”。如“日月光华”,就是把日月之光辉比之于花。《礼记》上说“乐者,德之华也”,也是花的抽象化,说礼像花一样富于光华。第三阶段是“华”的人格化。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以“华”命名的人物形象来。此时,以“华”命名的族群,已是呼之欲出了。

  公认的华氏之祖是华胥,相传她是女性,是伏羲与女娲的母亲。神话学家陆思贤认为,华胥义为光华而甜蜜的花朵,“伏羲一作宓牺,宓一音蜜,概有袭母名之意”。伏羲的女儿宓妃名头也大,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被后人写进《洛神赋》。

  神农被称为炎帝,其母亲是华氏族的女子。传说,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黄帝与炎帝一样,也是华氏后代。华盖是帝王的专用伞盖,传说为黄帝所创造。华盖上“有花葩之象”,可见是以花朵为纹饰的车盖,即花图腾的一种形态。

  尧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一名娥皇,一名女英。其中,“皇”字亦有花义。《尔雅·释言》:“华,皇也。”古人将初生的花蕊称为皇辜。舜时,以花为图腾的情形十分明确。“舜”字本义是一种花蕊突出、紧紧地贴在地面生长的植物。大禹的生平,也与花图腾有着不解之缘。“禹母修己,吞神珠如薏苡,胸拆生禹。”

  上述种种表明,在神州大地上,花的崇拜与花的图腾源远而流长。传说中的那些远古王者,都是华氏族群的传人,他们传承着“花”的容颜和“华”的精气,以“灼灼其华”和“皇皇者华”来策励自我、凝聚人心。到了大禹的时代,完整意义上的“华族”即将形成。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华”文化的格局和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此时的“华”,已不仅仅指称花花草草,而更多地与农事发展、农业改良结合在一起。在《夏小正》短短的四五百言中,言及花的处所有数十处,涉及花的品种也相当多,如梅花、杏花、桃花、菊花、柳花、野菜花、苦菜花、茶花、梧桐花、王瓜花、小草花、野山花等。这些花无不与节令、农事和民生紧密关联,相较从前有了另一番宏大气象。

  大禹治水神话:
  中华龙品格渐次形成和清晰


  在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了数量相当可观的龙文化崇拜和龙图腾遗存,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清理二里头三号宫殿南院墓葬时,发现了一条由2000余片绿松石片组合而成的龙,整体呈现龙飞云端的意境。

  二里头出土的陶品和金属器上,还出现了数以百计的“龙图像”,这是以前任何历史时期所没有的。在此,讲述几则大禹治水时与龙相关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大禹接手治水大业后,仍然继承父辈“以息壤填洪”的老办法,却始终不见功效。这时,“有神龙出焉”,以尾画地,导水所注。于是,解决了治水疏还是堵这个大问题。

  第二个故事:禹凿龙门时,走进一个大洞穴,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这时,“有兽状如豕,衔夜明珠,其光如烛。又有一青犬,行吠于前,禹计可十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著玄衣。又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瓶之上。又有八神侍从。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故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可以商榷,但它想要传递的是:“蛇身人面”的神是大禹平水土的天助之神。而这神是华胥之子,形象与龙很接近。“龙”图腾接续在“华”图腾之后,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个故事:据说大禹平水土曾“三至桐柏山”,那里“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在龙神的帮助下,先把作乱的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抓起来。之后,在龙神的配合下,“将水妖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治淮是大禹治水的大工程之一,在这个故事中龙神的大力配合很关键。

  通过大禹治水中的这些故事,以及二里头发掘的种种陶制品、铜制品上展示的龙形象,加之五帝以来一系列的神话故事,中华龙的品格渐次形成并清晰起来。这是神通广大、造福于民的品格。这种龙的品格到大禹治水成功和夏王朝建立时,已经趋于成熟。学者杜金鹏认为,海内外华人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有着数千年历史渊源的文化传统,是伴随中华文明形成而产生的民族情怀。

  总的来看,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移民城市出现,农业社会的形成,“华”文化的社会认同,“龙的传人”观念生成,都与夏代分不开。在这个“青铜时代”,二里头遗址还出土了约200件青铜器。从文献记述来看,当时铜有四大用途:其一,“以铜为兵”,就是有了铜兵器;其二,“以铜为兵,以凿伊阙”,是说大禹治水已用上铜工具了; 其三,“以金铸币”,文献记载中已有铜货币,但考古方面尚未证实;其四,“贡金九牧”,是说当时各州赋税的一部分用铜来核算。“青铜时代”的到来,是农业文明、华夏文明、龙文明到来的物质基石。

  (本文在东方讲坛·文化中国主题系列讲座“走进历史·读懂中国”(第二季)的演讲稿基础上改写)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