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式的构图,取决于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中国画使用散点透视,构图灵活,西方油画使用焦点透视,而风光摄影作品的构图越来越丰富多样,但始终遵循形式美观,内容统一的原则,使用结构来组成画面,把色彩,线条和内容组成画面结构,用对比冲击或平衡融合创作全新的境界。风光摄影作品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展示,在空间结构的组合上,观众对风光摄影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构图,摄影作品在构图的研究和应用上应苦心经营。 风光摄影作品复杂,在很多的内容中选取有限部分,安排作品的位置和形状,表现拍摄者情感的艺术美观。在传统的风光摄影构图在中,强调画面的平衡、完整,而孙向荣和陈尧的摄影构图,强调主观和内心需要。黄金分割是艺术美观的关键内容,在风光摄影作品构图中也十分重要。例如他们的摄影作品《纳木措》,其一是借助各种构图因素设定画面的视觉中心,其二是恰当地使用对比手法,比如以大衬小,明暗对比,其三是结构与画面协调均衡,突出主题等。 例如,阴天雪域高原的自然光线,让他们感到寒冷昏沉,情绪消极等,而晴天雪域高原的自然光线,让他们兴奋明朗,心情积极等。那些合适的光线,是摄影作品的最爱,有时赞扬一幅作品“用光真透”来形容,就是看透了芭蕉,红了樱桃。而创造意境是他们的目标要求,“意”是摄影师的情感,思想精神世界,“境”是摄影作品的画面,所以“意境”其实是精神世界与具体画面的结合,创造的摄影作品。 一幅摄影作品“比真的还要美”,就是孙向荣和陈尧抓取、加工、熔炼的艺术过程,充分表现在摄影作品之中。具体来说,意境的创造是把气势完整在摄影作品中展现出来,气势包括他们精神与自然世界相通后,以空前力度与画面情感的相通,借助线条,光线和色彩等,把自然风光的生命展现出来。 摄影作品的意境,是孙向荣和陈尧在旅行中探索出来,随着他们的摄影技术水平的提升,他们在风光摄影中对意境有了进一步的重视。而物境、情境和意境是境界层次,是建立在对大自然的主观感应上而发展起来。他们风光摄影的过程中,对山川、草原、大漠产生了强烈感情,就是他们心中的情境体现。这种感情并不是一蹴而就形成,需要通过耐心的等待或在瞬间达到心中的意境。 所谓的摄影角度, 包含了他们的拍摄方向,包括了他们拍摄的高低。这个高低有具体的位置,但更多的是精神高度,艺术高度和审美高度,因而产生不同形式的画面结构。随着拍摄方向和高度的变化,他们拍摄自然风光的近景,远景、衬景都会产生变化,从而体现出其中的意境,需要他们善于独辟蹊径,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他们在拍摄时,往往起早贪黑,为达到摄影作品想要的效果,需要放弃休息,并且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从中体现摄影作品的意境。 他们拍摄的自然风光作品,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就保证了摄影作品拥有艺术效果和艺术境界。为了达到艺术效果,他们利用各种焦距的镜头性能,改变景物的透视关系,进行各种合理的加工,促进了摄影作品意境的提升。在进行工作时,他们遵循的原则就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艺术的真实性,才能体现摄影作品的价值。 纵观孙向荣和陈尧所著的《行摄视界》的摄影作品集,厚重大气,500多张精美照片,每一张都充满他们的精神世界。我认为,每张摄影作品没有标题,实属遗憾。因为摄影作品与标题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互为补充。一个摄影作品拥有耳目一新的标题,就能促进摄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使摄影作品的意境得到延伸强化。对自然风光摄影作品来说,标题补充了作品之外的内容,有利于读者的感情寄托。但瑕不掩玉,他们的摄影作品,让我享受了精神的饕餮大宴,让我的春天沉浸在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作者简介:陈与 (重庆知青),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十营机务连文书。 中国作协会员,重庆渝中区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首届创作员,重庆某杂志编辑记者。 (责任编辑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