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人生交代: 2017年元旦刚过,由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发起的征集、整理、并出版《上海知青在云南老照片集》影册的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征集的“老照片”都将入藏上海知青史料文库,并出版《上海知青在云南老照片集》影册,作为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编纂的上海知青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这是继黑龙江知青们征集老照片并即将出版影集以后的又一本具有地域特点的记录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的书刊。 对于曾经从上海出发到云南各地兵团农场和插队落户的知青来讲是一次集体记忆。能够做这样一件事情,留下一些曾经的记忆,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讲应当说是一件好事。 有比没有好,至少是一种自发的纪念与回忆吧。发起者说:“这是对这一段历史的负责,是对社会良知的救赎,也是对我们每一个走过来的云南知青人的一个人生交代。” 在专门“组建”起来的“云南老照片”微信群里,我看到许多朋友争先恐后地发上来一张张当年的老照片,不仅留有当年的印记,还是一份份珍贵的历史记忆。 橡胶林前,芭蕉树下,那一张张年青的面孔令人感慨。留有那个时代印记的衣衫使我们回想起许多。仔细想想,我们那个年龄的时候,应该还在学校里读书的年龄啊! 开荒的山坡上,茂密的森林里,那一幅幅劳作的照片、生活的场景,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昨日曾经的艰辛和苦难。那是我们这代人青春岁月永恒的记忆! 看着这些老照片,把我们的记忆闸门打开了,把我们的回忆又拉回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往事并不如烟啊! 编辑这样一本反映曾经在云南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的影集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在特殊年代上山下乡的十年中,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可谓是“名扬天下”。中央领导的亲自点名,中央知青工作会议的严厉批评等等,一些事件震惊全国,一些人物名扬世界。如今要编辑一本力求达到具有史料性,广泛性,艺术性的影集,需要智慧。 为什么需要智慧? 在云南,有知青中的“代表人物”一夜之间成为共产党的“十大”候补中央委员,在一夜之间成为追随“四人帮”的一个爪牙。如何反映,需要智慧。 有轰动全国的1978年秋天的云南农场知青大返城,五万知青集体抗争,北上请愿。最终取得了双赢的结果,使我们回到了出发地。这样一个发生在云南的大事件要不要反映,需要智慧。 有女知青被凌辱的屈辱史和知青们被捆绑吊打的惨痛史,这些轰动全国的云南“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也许这些都是属于“负能量”之列,但它确确实实是一段留在云南知青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如何反映,需要智慧。 可泣可思,不是可歌可泣! 悲壮历史,应是着力悲壮! 所以,需要智慧! “这是对这一段历史的负责,是对社会良知的救赎,也是对我们每一个走过来的云南知青人的一个人生交代。”(《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云南》影册编辑提纲) 编辑这样一本影集,工作量相当大。好在目前的编辑班子已经组成,已经在开始收集工作。衷心祝愿这本影集能够成功! 成功的因素何在? 第一,前有黑龙江知青朋友们已经完成了一本反映他们当年生活的影集,最近即将出版。在他们走过的路中我们可以汲取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二,原云南东风农场的知青们曾经编纂过一本影集《勐龙印迹》,完整地反映了原云南东风农场上海知青的工作、生活的全貌。《勐龙印迹》主编周公正再次担当起《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云南》影集的组织、策划、编辑。还有不少云南各地的知青团队们出过一些书刊,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第三,组建起来的编辑班子中有不少既是上海到云南的知青,也是具有丰富编辑经验的专家、摄影家等,这是成功的一个关键。 第四,征集老照片的消息发布以后,引起了曾经在云南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们的关注。一些老照片的陆续亮相,令人耳目一震,这是编好此书的基石。 当然,如今真正知晓老照片征集的人数在曾经有六万之多的上海知青而言是少数。就像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一样,一个连队的知青中,能够上网知晓《上海知青网》、《勐龙在线》的仅为三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继续发动寻找老照片的任务还很艰巨。 云南,一直是令人关注的地方,彩云之南!最近,既有高速铁路的开通后带来的云南旅游热潮,也有云南丽江等地爆出的旅游环境不佳的消息。唉,那个地方啊,真是个“多事之春”。我们这些曾经把十年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块红土地上的人,离开的时候曾发誓“撒尿也不朝这个方向”的赌咒,如今老了以后更多的是对于那片土地浓浓的“乡愁”啊!在这个时候,编辑这样一本影集,或许是我们人生最后的一笔了。 随意写写,权当周末闲聊和一些多余的话!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