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儿歌里的美好记忆

时间:2024-05-30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汪 志 点击:
说起儿歌,很多人都不会陌生,那些儿歌,从牙牙学语的童年到生气勃勃的少年时光,始终陪伴着我们。又是一年六一到,此时此刻,银丝白发的我,脑海中又一次浮起儿时有关儿歌的美好记忆。 上世纪 60 年代,我家门口的大喇叭里经常播放儿歌,爱唱爱听儿歌的我把

 
  说起儿歌,很多人都不会陌生,那些儿歌,从牙牙学语的童年到生气勃勃的少年时光,始终陪伴着我们。又是一年“六一”到,此时此刻,银丝白发的我,脑海中又一次浮起儿时有关儿歌的美好记忆。

  上世纪 60 年代,我家门口的大喇叭里经常播放儿歌,爱唱爱听儿歌的我把很多儿歌歌词记在一个笔记本上,如今很多年过去了,记忆中的儿歌还是那样的美妙,我时不时还会哼上几句。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在优美旋律的背后,你知道这首《小燕子》是如何“飞入”千家万户的吗?那是 1955 年 5 月,当时在湖北大冶师范学校(今湖北理工学院)教书的王路,因眼疾住院治疗。一天,躺在病床上的他望向窗外时,正好有一只燕子飞过,恰巧儿童节临近,他当即伏案写下几首童诗,其中就包括《小燕子》。随后,这些诗作刊发于《长江文艺》,被著名作曲家王云阶发现,二人千里鸿雁传书,共同创作了这首《小燕子》,同时,它也成为电影《护士日记》的主题曲,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儿歌《一分钱》是由我国著名儿童作曲家,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的潘振声先生于 1965 年创作的。 1965 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组的编辑向他约创一首表扬 “ 好孩子 ” 的儿童歌曲。思考了几天后,潘振声忽然想起自己曾在上海的一所小学任辅导员时,办公桌上一只放大头针的盒子里放着孩子们从马路上捡来的一分钱、两分钱,再联想到一些孩子放学过马路时警察叔叔总要去护送,懂事的孩子们过完马路后总要回头向警察叔叔挥挥小手,亲切地叫一声: “ 叔叔,再见! ” 蓦然间,儿歌《一分钱》诞生了,并于 1965 年 3 月 9 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中首次播放,随后便如春雨般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这首如今 40 岁以上成年人都熟悉的儿歌《上学歌》是北京市小学唱歌教研组于上世纪 50 年代初集体创作的一首低年级儿童歌曲,流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该歌曲调简洁欢快,填词通俗易懂,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过童年时代。而当年的你、我、他,都已成为工人、农民、医生、军人或者科学家,当年我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并不了解贝多芬的交响曲,但我们一定会唱这首经久不衰的儿歌,因为那是童年的美好记忆。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朋友》是流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首儿歌,歌词简单易记,旋律轻松欢快。这首儿歌给几代人的童年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关于这首著名儿歌,还发生了一个寻找词曲作者的小插曲呢。当年曾在报纸上公开刊登广告寻找儿歌《找朋友》的词曲作者。这是国内首次公开刊登广告寻找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

  当然,记忆中的儿歌不只限于上述几首,还有《春天在哪里》《两只老虎》《采蘑菇的小姑娘》《蜗牛与黄鹂鸟》《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与微笑》,等等,它们只是众多美妙儿歌中的代表。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