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母爱绵绵

时间:2024-05-12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黄晓天 点击:
母爱怎么形容呢博大、精深、崇高、神圣、宽广、无私、厚重,好像怎么形容也不过分。高尔基说过:母亲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作,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拜读,却未见能读懂这本书。我也想写一首自己对母爱感受的诗,写出自己妈妈的特性
“母爱”怎么形容呢——博大、精深、崇高、神圣、宽广、无私、厚重,好像怎么形容也不过分。高尔基说过:“母亲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作,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拜读,却未见能读懂这本书。我也想写一首自己对母爱感受的诗,写出自己妈妈的特性和风格。可是憋了许久也难下笔,每个角度都不满意,每个构思都不完美。最后想想还是用一句简单平凡的词——母爱绵绵来概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叙述吧,或许这样会更真实一些,更贴切一些,更淳朴一些。
 
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有知识、有修养、有追求、有事业、有激情、有活力、有毅力、有爱心、有善心、爱学习、爱唱歌、爱交友的人(妈妈看过我的评价后说:你真能夸你妈,把世上好听的赞美都用上了)。其实,我觉得自己概括得比较真实、全面、准确、水分不多。当然,妈妈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她的缺点是可以让人接受和理解的缺点,是完全被她的优点和长处掩盖了的缺点。所以,在我心中她是个比较完美的女人。我决不是在夸张、在恭维母亲,她的确是一个值得尊敬,值得信任、值得夸赞的母亲。她的确是我的骄傲、我的荣幸、我的偶像。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教我学话、识字、懂礼貌;教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教我如何面对困难,面对荣誉、面对人生。可以说她是我一辈子的老师,永远的良师益友。
 
我出生在 1953 年,爸妈当时都在中央机关工作,他们是在共同的事业中相识相爱相结合的。单位就在中南海隔壁——府右街甲 1号。我们家也就住在机关院里。在北京生活了 3 年就随父母到了哈尔滨。9 年后又因父母工作调转而前往鸡西。在鸡西上了 3 年学,到兵团接受再教育,然后去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工作,就一直生活在这里了。还好,这时父母的工作也调回省城,我又可以在他们身边享受他们给予我的爱了。我的前半生,随父母不断地搬家、换新环境,大约搬了 20 多次家,但无论到哪里,有家、有父母就有温暖、有幸福。爸爸妈妈给了我人生最无私的爱,他们的革命经历和对子女的教育呵护都让我产生敬意并永生铭记。
 
我一出生,妈妈就给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燕燕,纪念我在北京的出生(北京原来叫过燕京),直到现在家里人都还在叫我的这个小名。7 岁该上学了,我们院的小朋友都在一个学校,叫艳艳、燕燕同名、同音的有好几个,我妈说:改个名字吧,一个是重名太多很麻烦。另一个是,将来七老八十了再叫燕燕不合适了。然后就按哥哥晓旭、弟弟晓晔中间的字给我取名:晓天,晓得天下事之意(小名还叫燕燕)。刚改时,我怎么也不习惯,就觉得燕燕好听,再说,同学都是本院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都不习惯我的新名字,弄的我尴尬了好长时间。小学毕业后,我开始适应和喜欢这个名字,特别是上大学和走入社会以后,我就更是欣赏自己的名字了,打心里感谢妈妈给我一个伴随我一辈子的好代号。它上口、好读、好写、寓意大气、中性特色、不俗不艳、有文化气息、让人感觉清新中包含学识、自信中体现谦逊、成熟中透着活泼。这个名字曾经被我身边不少文人赞扬过。 
虽然,我还离妈妈的期盼和愿望相距甚远,知晓的天下事有限,但它正是我一辈子努力的方向。记得小时候,妈妈很重视我的钢笔字,她给我留的家庭作业就是每天完成一篇钢楷(那时用的是 16 开的方格本)。记得我每次都认真写,妈妈给我批改,写的好的笔画,部位都画上圈,整个字好得画个大圈。开始每篇只有几个小圈,没有大圈,但是妈妈总是说:“写的不错,继续努力。”有时间的时候,就会详细讲解,怎样用笔,怎样结构字体,并且给我做了好多示范。半年后,我的字开始有进步了。 
后来,我做了中队长、学习委员,一下子当干部,还真有点不适应。工作中,更是遇到过一些矛盾,也多了一些烦心事不会处理,不知如何是好,甚至直接影响我的学习和情绪。我的办法就是一一说给妈妈听,求得她的开导和帮助。妈妈作为国家干部,我的问题都是小儿科,她每次都很认真的帮我解开每一个结,使我不被烦恼困绕,使我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打我记事起,妈妈从来都是赞扬社会,夸奖别人,谈论任何事情,都是正面引导,平和对待。爸妈从来没当我们的面吵过架、骂过人,没有对任何事发过牢骚。即使是在“文革”期间,妈妈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和批判,她也没和我们议论一点对社会的不满,对造反派的牢骚。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社会、家庭和人际关系,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阳光,那样的和谐。从而在我们心中种下了正直、真诚、善良、平和的种子。我觉得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形成和心灵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69 年我到兵团连队后,和妈妈通信就成了我最大的乐趣。妈妈总是开导我,帮我解开各种矛盾和思想疙瘩。几乎十天左右一封信,我常常是刚发走这封,就又盼着下一封了。第二年,爸爸妈妈也下乡插队了,当时,妈妈看到我情绪有些不对,就说:我们都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的(那时的确靠着听毛主席的话和革命的信念支撑着自己),你作为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妈妈和爸爸作为革命干部也需要下乡劳动锻炼,我们都该好好改造思想,同工农兵结合,才能去掉自己的“娇”“骄”二气,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想也是,爸爸妈妈都到不惑之年了,我年纪轻轻的,干点活算得了什么。 
这样想通后,我就重新焕发了朝气。其实现在我回想起来,当时,妈妈也不见得没有困难,没有想法(因为她也毕竟习惯了城市和机关的生活,从来没干过农活),只是用最积极的思想和方法,鼓励我不要放弃意志和追求。
1971 年,春节前夕,知青们纷纷请假回家过年,爸妈也来信希望我回去看看。可是我刚刚被任命为副连长,责任告诉我,应该留下来和没有回家的知青过年。可是我也很想家了,从 16 岁离开,还没有和父母过春节,同时还有父母的心意我也不想拒绝,真是左右为难。 
当我写信把矛盾推给妈妈时,她给了我一个最满意的答案。告诉我可以留在连队尽我的责任,她来连队看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高兴极了,还是妈妈体谅我,还是妈妈主意多,这真是个两全其美的最佳方案,我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一月下旬,妈妈一路辛苦的来到我们连队。那时交通很不方便,到我们十五连,需要下了火车坐汽车,途径一条河,再用船运汽车过河。到了团部就没有车了,还有 8 里路,或走、或截马车(不大容易碰到)。妈妈拿了好多东西,大包小裹也不知道怎样倒车,怎么折腾才到达了目的地。没想到妈妈的到来竟然在连队产生了不大不小的轰动。 
我们连队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的 100 多知青,曾经也有过家长来探亲的,但都是只有身边的人知道。而妈妈则是个好客的,喜欢交流的人。首先,我们寝室七八个人,再加上几个来串门的,大家像过年一样,分享着妈妈带来的食品,记得有妈妈亲手炸的蜜果,在家时我最爱吃,是河北老家的祖传手艺,还有瓜子、花生、糖果等等,大家边吃边聊着家常,听说妈妈在北京工作过,北京知青感到很亲切。妈妈把所有的知青都看做是自己的孩子,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那时,劳动回来我们在宿舍经常唱样板戏,或者唱一些老歌,知青们知道妈妈会唱歌,让她教了一首新歌,我还记得歌名叫“我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站岗”。妈妈的嗓子真好,歌唱得也很动听、很甜美,有点半专业的水平。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满屋子的歌声,满屋子的笑声,让我们这些没有回家的知青,度过了快乐、热闹的春节。 
那几天我们正好在场院干活,妈妈经常过去看望大家,给我们送去开水,还和当地的老职工们聊天,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问兵团的历史,还希望他们多帮助我们这些不会干活的孩子们。妈妈走后,老职工们对我说,别人的家长来,很少和我们说话,你的妈妈真好,一点也没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们都愿意和她唠嗑。 
妈妈在连队的时候,各地的知青还和妈妈照了合影照片,搂着妈妈的,搀着妈妈的,那个亲热劲就别提了。他们说,晓天的妈妈,就是我们的妈妈,大家的妈妈。说的我好开心,好感动。 
妈妈临走前一天,知青们自发组织了欢送会。会上,妈妈先谈了来后的感受,作为家长,对连队、对组织、对老职工给予我和知青们的爱护、关心和照顾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她说,看到食堂的伙食很好,住的很暖和,生产劳动管理的很正规,她把孩子交到这里也就放心了。还说,相信组织,相信党,会把你们这些知青培养成人的。然后还对我和各地下乡的知青提出了希望:要好好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作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妈妈的发言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知青们也都纷纷发言,谈了对妈妈的感情,谈了不会忘记妈妈给他们的鼓励和教育。在大家的建议下,妈妈还讲了自己的革命经历,当她讲到在中央机要员培训班时,有些人认为自己大材小用了,中央领导摘下旁边的一株小嫩芽说:“你们像它一样,还没成材呢”。许多知青听了这句话,深有感触,表示我们也不能骄傲,要把自己看作一棵小嫩芽,需要经风雨,见世面,好好锻炼,才能成材。然后大家有说有笑的在一起聊天、唱歌,妈妈带头唱了两首歌,一下子就把气氛活跃起来,年轻人更是不落后,一个接一个的唱,欢送会达到了高潮。 
说实在的,我们那些知青对连队领导、对老职工、对其他来连队的家长都没这么尊敬过、爱戴过、却对妈妈如此敬意,让我为妈妈的付出、妈妈的为人、妈妈的亲和力而高兴。妈妈远道而来,带给我心灵的安慰,带给各地知青节日的欢快留在了连队、留在了黑土地上。 
我做记者工作后,和妈妈谈心少了,交流少了,工作上有时还依赖妈妈了。写稿中拿不准的字顺口就问妈妈,弄不懂的词也请教妈妈(这样可是节约我大量的时间了)。妈妈还是我的第一个观众,最忠实的评论员。每次她看完我的报道,都给我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我的帮助很大。妈妈是活到老学到老,直到现在看新闻还常记好多知识性、常识性的笔记。大事和关键的数据等她都有记载。茶几上、桌子上,永远堆满报纸、内参、纸和笔,随时阅读,随时记载。还时常给我念叨,说作记者的应该了解国家、世界的时政大事,要掌握翔实的资料和重要的数据才能评论的准确到位。我非常佩服妈妈的学习劲头和认真态度,快 80 岁的人了,还这样锲而不舍,我现在这个年龄都难以做不到了。
自从 2003 年,我把爸妈接到我这里后,最高兴的就是妈妈了。我经常陪她散步,交流着、运动着,让许多老人们和邻居们都很羡慕,一个劲的夸还是女儿好,是妈的小棉袄,说还是女儿亲,心细,照顾的好。妈妈更是自豪的向所有熟悉的人介绍,这是我的女儿,我们住在一起。当大家表扬我时,她总是笑眯眯的望着我,喜在脸上,甜在心里。平时我们一起做饭,一起看电视。妈妈说,和女儿在一起,可以说说心里话,愉快多了。爸爸比较内向,平时不大爱说话,还有些小脾气,现在耳背了,交流更有障碍了,有相当一段时间,妈妈过的有些苦闷。我很理解妈妈,她是个爱说、爱交流、爱沟通、爱唱歌的人,离休后,面对爸爸一个人,大概憋坏了。现在我就是妈妈的倾听、倾诉对象,可以让妈妈尽情地倾诉,妈妈满足,爸爸高兴,我更开心,皆大欢喜。 
妈妈永远把爱党、爱国看成她的精神支柱,就连唱歌她都喜欢那些老革命歌曲。可能这是她们那一代人的特质吧,经历过新旧社会,经历过革命历程,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有着特殊的感情。妈妈学新歌也都是选颂扬式的,歌词优美,又能抒发自己感情的。 
妈妈虽然在“文革”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她从不报怨,从没对党失去信心。她总在念叨: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就没有今天的幸福。有时我们对党内的腐败了、不正之风了发点牢骚,妈妈总是引导我们要看大局,看主流,一定要拥护中国共产党。
妈妈最喜欢的名言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妈妈总是告诉我,心胸要宽大,要学会包容,要善待他人,才能成就事业,过和谐快乐的生活。我也很喜欢这两句话,很赞成妈妈的观点。 
妈妈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她一生都在追求知识;她虽然没有辉煌的成就,但她对事业的投入是认真的、孜孜不倦的,永远向上的;她虽然很普通、很平凡,却在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她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妈妈;是一个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的妈妈;是一个平和、善良的妈妈;是一个有头脑、有思想、有智慧的妈妈,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母爱是一种人类最崇高的爱,这是一份无以伦比的情感。但是世上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母爱的,或者不能得到完整、崇高的母爱。我为自己一生得到太多妈妈的教诲、指导、安慰、信任、鼓励和鞭策而感到幸运和自豪。我一生的幸福和快乐,都与妈妈付出的爱有着直接的关系。我的性格、我的成绩、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烙着妈妈的痕迹。可以说,妈妈是我一辈子的老师,我用语言并不能完全地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感激和谢意。(本文选自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团知青丛书文选)

责任编辑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