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年末,正是知青大返城的年月,一拨拨知青离我而去,连队上海知青基本都回上海了。因为当时我已在北大荒与齐齐哈尔知青结婚成家,宝贝女儿又刚刚出生几个月,我一心扑在这个小家庭,根本没时间考虑别的。 1979年春节,女儿刚好5个多月,我们一家三口也是第一次在连队自家的小平房里过的年。元宵节那天,孩子早早入睡了,当年家里也没电视机、收音机、一到晚上更是无聊极了,只能大眼瞪小眼闲聊连队的大事小情。在那里我吃不到家乡的宁波汤团,我们只能按东北的习惯包饺子。于是我准备材料他剁肉剁菜他揉面我揪剂子,我不会擀面皮,就在一旁拌着饺馅。那时每家只有过年才分几斤肉,包饺子也是只见菜不见肉,但总说“好吃不如饺子”嘛。拌馅时,我尽量多放点油和调料,让饺子更香更有滋味。擀饺子皮就由他来。其实在东北男人一般是不干家务的,他家女孩子又多,做饭这种活根本轮不到他。他说在家过年煮饺子他就负责烧水,看到锅里冒热气就不管了,其实水开没开他都不知道。但远离家乡的知青就不能当甩手掌柜了,特别有了孩子,必须齐心协力管小家、里里外外一把手。所以他只能笨手笨脚地学着擀饺子皮了,虽然他擀的那饺子皮长的、方的、椭圆的.....真是不像样,反正总比不会强吧。我们就这样配合默契,慢慢地消磨着时间。在我们的说笑声中孩子被吵醒了,我只能放下活计去哄孩子,剩下的活则全由他承包了。 虽然我出生在上海,但我的父母都是宁波人。记得每当过年时,家里就忙着泡糯米、磨糯米粉、将粉过滤沉淀......母亲又会买来猪板油,再加工成柔软的团状,又忙着炒黑芝麻,再自己擀碎后与猪板油揉在一起,还要加上足够的绵白糖。就这样,香甜柔和的汤团馅制成了,家里的女孩子便帮着搓成大小一致的圆球形,(一般都要搓几百粒,因为有客人来,随时都能包)。我和妹妹下乡后探亲回家,包括连队知青去我家,母亲都会包一顿正宗的宁波汤团招待大家,这种家乡的滋味我久久不会忘怀。此时,我仰望天空的明月,望着星空闪烁的星星沉默着,爱人似乎猜中了我的心事,连忙接过孩子哄她睡觉去了.....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好多往事早已模糊了,但那年元宵夜的情景却久久印在脑海里,我忘不掉那蹉跎岁月,忘不了那浓浓的元宵情。 如今我们老两口都年已花甲,退休后我们也都如愿回到了上海,有了政府照顾的经济适用房。我们的孩子也都从部队转业回到我们身边,继续奋战在强国富国的岗位上。虽然我们已不再自己包汤圆了,但我们还经常按东北的习惯包饺子吃,手艺熟练了,饺馅丰富多样了,孩子过年节都会回家来吃团圆饭,还会带我们去看电影、逛公园、参观各种展览......虽然我们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我们的夕阳生活在爱的怀抱中是那么多姿多彩!我们会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将亲情、友情、家国情怀牢记心间,健康、乐观、向上、奋进,永远走在大路上! 作者简介:钱惠珠,出生于1949年,1966年毕业于上海新知中学,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责任编辑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