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拍摄在练江牧场基建队门前。左起:庞祖伟、沈建新 作为70届“初中毕业”的我们,在文革中荒废了几年学业。但仍然带着“知青”的光环,在1971年11月21日奔赴到皖南山区的上海练江牧场。稚嫩、单薄、好奇刚17岁的我,被无情地抛落到“广阔天地”里锤炼。 51年前,天很冷!11月底西风呼啸,寒风刺骨。晚上我捂着被子卷曲缩在床上,耳边听到的是从门缝吹进来,带着厉鬼股尖叫,那令人不寒而栗的风啸,令人彻夜难眠。爆冷的冬季,积雪近20厘米寸步难行。没有交通,不能进城买菜。没水,捧几盆雪和着秈米,在凌晨五点开始煮稀粥,给连里的职工吃早饭。没水,捧把雪把脸擦得通红,权当洗漱。 活很累!冬天土地冻的硬绑绑,下地开排水沟,铁锹下去只有一条硬痕。肩挑挖出的土块,肩已红肿踉踉跄跄,哆嗦着脚步往前迈。立春后在刺骨的秧田水里,拔秧、插稻。立夏开始割麦种玉米。夏天冒着近40度酷暑,割稻.施肥.抢种.抢收。以弱小的身躯扛起了千斤重担。 我很饿!每顿要吃四两米饭,不一会还会饿得发慌。每周三两肉票,想在烂糊肉丝、海带肉片、粉丝肉丁里,睁大眼睛也找不到星星点点的肉丝影子。星期天.看到旁边宿舍有人津津有味地吃着大红肠,馋得我直流口水。闻着其他房里飘来的鸡汤香味,我赌气道,等我有了钱,一定也买只鸡吃完。那年代在长个的我,瘦的只有90斤重。 我很拼!在食堂当釆购员的几年,我每天骑着老坦克破车,到10多里外的歙县城里,去采购荤素菜品、油盐酱醋等。清晨出、中午回,中饭、晚饭还要帮食堂开窗口。在大田里我顶着严寒酷暑,冒着日晒雨淋,无论拔秧、插秧,割麦、割稻、割玉米秆,我都冲在最前面,享有了“红旗牌轿车”之誉。施肥很臭,无论浇大粪、撒牛粪、挖河泥,我们克服肮脏、恶臭,依然兢兢业业地完成。 有收获!近七年的练江牧场生活,把我锤炼成“钢筋铁骨”。我们不惧任何困难险阻,坚持勇往直前。我们坚持看书学习,多掌握些知识。我们的思想渐趋成熟,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知青”生活近七年,塑造了我的人生轨迹。 1975年练江牧场送我到华东师大师资培训,让我有了到高等学府进修的机会。那或许是我人生接受知识最多、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闪亮时期。我在华师大还成为了学生会代表。如果取得牧场同意,我很可能会留校工作,从此改写人生。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