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毛泽东高瞻远瞩经略洛阳

时间:2022-09-10来源:《党史博览》 作者:牛建立 点击:
洛阳是著名古都,地处中原,西依秦岭,出函谷关是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出虎牢关是中原腹地;北靠太行,有黄河天险作屏障;南望伏牛山,越过山就是宛中富庶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毛泽东一生虽然没有到过洛阳,但他一直从战略高

      洛阳是著名古都,地处中原,西依秦岭,出函谷关是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出虎牢关是中原腹地;北靠太行,有黄河天险作屏障;南望伏牛山,越过山就是宛中富庶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毛泽东一生虽然没有到过洛阳,但他一直从战略高度看待洛阳,研究洛阳,经略洛阳。
 
      ■高瞻远瞩,建立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
 
      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进攻,河南危在旦夕。同年6月,河南省会开封陷落,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西迁到南阳镇平县,1939年又迁到洛阳。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由郑州迁到洛阳后,洛阳的战略地位就变得极其重要。为阻挡日军进攻,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以水代兵,虽然暂时阻止了日军向西的侵犯,但也给豫、皖、苏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毛泽东站在抗战全局高度,认真分析当时形势,认为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进攻占领豫西已几无可能,但是,侵入山西的日军有可能从济源一带渡过黄河,侵占洛阳乃至豫西地区。基于上述分析,毛泽东果断决策,给中共河南省委发出指示,要求“动员平汉、陇海两条铁路线上的中心城市的大批学生、工人、革命分子到乡村中去,组织和领导群众,准备发动游击战争,组织游击队,建立游击区。省委加强豫西工作……”。为了国共合作、开展与国民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联络地方实力派,毛泽东派中央军委统战部干部刘向三(今河南省邓州市人)到洛阳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为在豫西山区开创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作准备。
 
      1938年10月,刘向三带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公文,率领50余人到达洛阳,筹建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由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百般阻挠,刘向三只留少部分人员和电台在洛阳建立了“第十八集团军驻豫通讯处”,大部分人员撤到位于洛阳以西70公里、陇海铁路线上交通便利的渑池县,成立十八兵监部渑池第三办事处(简称渑池兵站)。1939年1月,卫立煌代替程潜担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面对日军侵略造成亡国灭种的严重民族危机,卫立煌爱国热情高涨,坚决抗日,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支持共产党的抗战政策,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意将“第十八集团军驻豫通讯处”正式改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简称“洛办”)。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成立后,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对卫立煌的统战工作非常成功。洛办利用他的抗日爱国思想,争取他对共产党、八路军的同情和支持。卫立煌在武器弹药、情报、过往人员安全通过洛阳和医疗器械、军工器材采购等方面都提供了支持和方便。
 
      在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洛办主任袁晓轩给中央发电报:“卫(立煌)对我有疑虑,可能在他被人牵回去与我对立。只有部分让步,方能免得由小决裂进入大决裂。”1940年3月9日,毛泽东拟电报给洛办,指导洛办与卫立煌谈判:“目前并不是什么由小决裂到大决裂。你们在外商谈要沉着坚定静待指示。关于晋东南问题由朱(德)彭(德怀)答复你们以归统一。袁(晓轩)见卫先生时可告他中共中央坚持国共合作始终不变。对蒋(鼎文)、程(潜)、卫(立煌)、阎(锡山)讲,先生(指蒋介石)领导抗战深表敬意,唯对一部分不讲合作,专讲摩擦的人极为不满,对八路军待遇不公,对边区不加承认,对华北不承认抗日政权……希望卫先生转达蒋先生,公平处理,合理解决,是所盼望。”在电报中,毛泽东首先对袁晓轩在形势判断上出现的偏差予以纠正:“目前并不是什么由小决裂到大决裂。”嘱咐袁晓轩“你们在外商谈要沉着坚定静待指示”。让袁晓轩转告卫立煌“中共中央坚持国共合作始终不变”,这消除了卫立煌一直担心国共合作破裂的顾虑,同时也表达了共产党和毛泽东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满,希望卫立煌将这些意见转达给蒋介石,予以公平处理,合理解决。毛泽东的战略指示,及时正确地指导了洛办与卫立煌的谈判,巩固了与卫立煌的合作。在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以及中条山战役期间,毛泽东对洛办的工作、对与卫立煌的统战关系都给予了战略上的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贯彻毛泽东关于在豫西伏牛山区做好武装斗争准备的指示,洛办派人认真详细调查了豫西地区的政治、军事情况,了解民间各地方武装的现状和政治态度,积极联络各地方武装,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激起他们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热情,争取和联合他们共同抗日,保卫家乡。为培养武装干部,洛办和豫西省委在渑池县举办党员干部游击训练班,培训军政干部七八十人,为抗战后期开创豫西抗日根据地储备了重要的地方干部。另外,洛办还在护送干部,中转物资,联络、掩护、帮助河南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搜集情报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日军暂时没有进攻豫西地区。为了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也就暂时没有在豫西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但毛泽东高瞻远瞩经略洛阳,开展各方面的工作,为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绾毂中原,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日本法西斯败局已定。为挽救败局、打通大陆交通线,4月18日,日军在河南省中牟县渡过黄泛区,向西进攻郑州,发动了河南战役。国民党军队由于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战斗接连失败。4月22日,郑州沦陷。5月25日,豫西重镇洛阳失守。在短短的37天时间里国民党即丢失郑州、洛阳、许昌等38座城市,豫中、豫西及豫南大部分地区沦入敌手。
 
      毛泽东从全国高度分析了抗战形势,认为河南在全国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果断决定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4月22日,毛泽东致电八路军前方总部,要求做好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准备。5月中旬,毛泽东又发出向河南发展的指示,要求北方局、华中局、冀鲁豫分局及太行、太岳、淮北、鄂豫边区党委,迅速派遣党员干部赴河南新沦陷区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河南地方党员应起来参加和领导人民抗战。“河南地处中原,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就是要在河南布上一个棋子,战略上要牵制日军西进,保卫大西北,同时还要起到沟通华北和华中、陕北的战略作用。”6月30日,中共中央向北方局发出《关于向河南发展的指示》,要求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建部队挺进豫西登封、临汝、密县、禹县、鲁山一带和新安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4年7月中旬,八路军前方总部和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组建皮(定均)徐(子荣)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从太行山南下,渡过黄河,进军豫西。该支队在路上给尾随追击的日伪军以沉痛打击。进入豫西后,皮定均、徐子荣组织了夜袭登封日军机场战斗,消灭了驻守机场的全部日伪军,解救了被日军强拉去修建飞机场的1万多名民工,粉碎了日军扩大侵略的阴谋。首战告捷,鼓舞了士气,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振奋了豫西人民群众的抗日信心,自己也站稳了脚跟。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起来抗日,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主动出击,先后对敌作战100多次,消灭日伪军500多人,缴获大量的武器装备,迅速打开了嵩山、箕山地区的抗日局面,建立2个专署和8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自身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军队由初期的17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
 
      为加快开创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10月1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郑位三、李先念电,指出,中央已决定派戴季英、王树声等从陕北率两个老团并大批干部进入河南活动,建立河南人民抗日军,为解放河南而斗争。随后,在延安成立中共河南区党委、军区等领导机关。毛泽东对王树声等发出具体指示,要求他们在郑州、洛阳、许昌三个城市和平汉铁路、陇海铁路之间的广大豫西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武装,利用有利地形和形势打游击,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与其他根据地紧密联系,加快发展和壮大人民力量,为抗战胜利打下基础。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王树声、戴季英等率领部队到达豫西地区,与先期到达的其他部队会师,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把在豫西地区的八路军统一整编为6个支队,成立6个军分区和6个地方民主政权。在王树声、戴季英等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豫西根据地八路军各部队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发展生产。各支队既分区活动,又相互配合,对日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武装斗争,积极主动出击消灭日伪军,打退敌人的多次“扫荡”和“围剿”,豫西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从1944年9月八路军挺进豫西地区,到1945年8月的一年里,先后作战200余次,发展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正规军由6000余人发展到3万余人,民兵发展到5万余人,创建了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和800余万人口的豫西抗日根据地。
 
      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很好地实现了毛泽东绾毂中原的战略目的:一、打乱了日军的战略部署,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使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企图没有完全得逞。开创豫西抗日根据地,形成重要的战略区,有力牵制了大量的日军,有效阻止了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北的进攻,保住了潼关、西安,也保证了延安的安全。二、豫西抗日根据地开创以后,把华北、华东和华中等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使这几个战略区从分散逐渐走向统一,便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其意义不可估量。三、为豫西战略反攻打下基础。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使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正规军发展到3万余人,相继解放了豫西几十座县城,成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豫西战略反攻、击溃日军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在解放战争时期,王树声率领豫西武装南下鄂豫皖根据地,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组建中原军区,改编和发展为强大的战略兵团,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很好地实现了毛泽东“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预期战略目的,使豫西地区成为抗日战争的前哨和连接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的红色枢纽。
 
      ■逐鹿中原,挺进豫西解放洛阳■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5月,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蒋介石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被迫改为重点进攻,兵锋指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把矛头指向中原,刘邓大军实行“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7月19日,毛泽东决定,陈(赓)谢(富治)纵队、秦基伟纵队、5师、38军四部统由陈、谢指挥出豫西。接着毛泽东在7月21日至23日的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上又重申了这一决定。
 
      针对挺进豫西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对陈赓作了重要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全力挺进大别山,将会搞得敌人手忙脚乱,到处调兵去堵;胡宗南又被牵在陕北,陷入绝境。豫西敌军不多,是个空子,师出豫西是有战略意义的。进去以后应放手发展,东向配合刘邓、陈粟,西向配合陕北,东西机动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开辟豫陕鄂根据地。”毛泽东还要求陈赓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下最大的决心打出去。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47年8月22日,陈谢兵团10万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进入豫西。经过陇海西线、洛阳外围、伏牛山麓、平汉南段4次战役,在短短4个月内歼敌5.6万人,解放县城36座、人口900余万,开辟了东西宽300余公里、南北长500多公里的豫陕鄂解放区。
 
      陈谢兵团挺进豫西以后,与刘(伯承)邓(小平)大军、陈(毅)粟(裕)大军一起形成“品”字形阵势,同国民党军队逐鹿中原。经过半年的作战,到1948年初,三路大军已经完成了在中原地区的战略展开,国民党军队已被迫由全面防御转为分区防御。陈谢兵团在豫西地区纵横驰骋,调动和牵制敌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有力支援了刘邓大军和西北野战军的作战,很好地实现了毛泽东的战略目标。
 
      到1948年3月初,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兵力部署已经全部被解放军分散钳制,从郑州到潼关之间400公里防线空虚,是攻克洛阳的良机。毛泽东以战略家的敏锐眼光,迅速抓住战机,于3月7日给陈士榘、唐亮,陈赓、谢富治发电,并告刘伯承、邓小平:“你们率三、四、八纵应以夺取洛阳并准备歼灭孙元良援兵之目的,迅速对洛阳及洛郑线发起攻击,希望能于两周内外完成此项任务。”
 
      根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3月8日,陈(士榘)唐(亮)兵团和陈(赓)谢(富治)兵团发起洛阳战役,14日攻克洛阳,歼灭和俘虏守敌2万余人。15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祝贺洛阳大捷的慰问电:“庆祝你们解放洛阳全歼蒋青年军二○六师的伟大胜利。我江淮河汉各军深入敌境,英勇奋斗,歼灭了大量敌军,创立了广大的根据地,解放了广大的受苦难的人民。此次又攻洛阳,全歼守敌,特向我全体指战员同志表示慰问之意。”洛阳被攻克,蒋介石担心国民党军中原地区的防御体系崩溃,便命令郑州国民党军整编第18军、第47军夺回洛阳。为在运动中寻机歼灭敌人更多有生力量,17日,解放军主动撤出洛阳。4月5日,陈谢兵团、陈唐兵团再克洛阳,迅速建立了党政军领导机构,千年帝都永远回到了人民手中。
 
      ■亲拟电报,指导洛阳接管■
 
      洛阳曾是南京国民政府行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继哈尔滨、安东、石家庄之后解放军攻克的第四座大中城市,接管好洛阳,在政治上影响很大。1948年4月8日,毛泽东发来《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接管工作的九条方针政策,指导洛阳接管。
 
      毛泽东在电报中要求:“市委书记和市长必须委派懂政策有能力的人担任。”“极谨慎地清理国民党统治机构,只逮捕其中主要反动分子,不要牵连太广。”“对于官僚资本要有明确界限,不要将国民党人经营的工商业都叫作官僚资本而加以没收。”“一切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严禁侵犯。”“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入城之初,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一切作长期打算,严禁破坏任何生产资料和浪费生活资料,禁止大吃大喝,注意节约。”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陈赓主持的前线委员会研究决定,任命刘有光为中共洛阳工委书记(6月,撤销洛阳工委,成立洛阳市委),杨少桥为市长。洛阳工委决定,除对战争罪犯及罪大恶极的特务分子予以拘捕外,对其他人员进行登记,宽大处理。在共产党宽大政策感召下,仅2个月,就有373人登记。并于同年6月开办了3期国民党、三青团首要分子政训班,对其进行政策教育。经过教育,他们纷纷声明脱离国民党、三青团。到年底,又有1347人登记。
 
      洛阳工委遵照毛泽东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指示,没收了龙门煤矿、电灯公司、洛阳机务段及国民党中央银行、农民银行、河南省银行设在洛阳的分行等,收缴法币230多亿元。洛阳市政府迅速成立了各企业管理委员会,组织恢复生产。煤矿产量猛增,电灯公司于4月10日恢复小股送电,陇海铁路洛阳段也很快通车。洛阳工委大力宣传党的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政策,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报告会,动员工商业者开门营业。市委书记、市长还亲自登门,向一些有影响力的民族资本家宣传共产党的城市政策,鼓励他们开业。工商局还派出工作队深入基层,设法组织开放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行、煤栈等行业。这些工作都对恢复市场起了重要作用。到1948年4月18日,已有1185个商行、商店陆续开业。
 
      “城市已经属于人民,一切应该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负责管理的精神为出发点”,突出体现了毛泽东的人民城市由人民负责管理的思想,该方针基本适用一切新解放的城市,因而具有普遍意义。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指示,洛阳工委禁止农民进城哄抢东西,破坏生产资料。陈赓曾制止农民的哄抢行为,对其进行教育,并命令所有民兵撤到城外,在城市正常秩序建立之前,不让农民进城。解放军入城部队严明的组织纪律和模范执行城市政策的行为,树立了共产党、解放军的良好形象,获得了洛阳市民的一致称赞,迅速赢得了民心,为成功接管城市奠定了群众基础。
 
      在毛泽东的直接指导下,中共洛阳工委建立各级政权,严格落实中央接管城市各项政策,实现了对洛阳的成功接管,积累了接管城市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城市接管思想。陈毅和宋任穷等经过洛阳的时候,对中央城市接管政策在这里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感到满意。陈毅说:“洛阳执行政策好。”

 
1958年7月20日, 中国第一代拖拉机——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开出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大门
 
      ■确定重工业基地,复兴古都洛阳■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新中国成立后,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政治上敌视、军事上威胁、外交上不承认。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直接侵入中国台湾,武力阻挡中国统一,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进一步认识到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工建设以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主的重工业,总投资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比过去近百年工业化投资总和还要多,显示了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坚强决心。
 
      洛阳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从国防安全角度和全国工业布局考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确定洛阳为新中国八个重工业建设基地之一,将县级洛阳市从洛阳地区析出,升格为省辖市。
 
      1953年2月,由苏联援建的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厂项目确定以后,党中央责成第一机械工业部成立新厂筹备处,统一负责这三个工厂的筹建工作。8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中原地区的河南省选址,最后选定在洛阳市涧西区。
 
      1953年12月,毛泽东在百忙中主持审批会议。在听取各方汇报以后,经过反复对比,慎重考虑,毛泽东一锤定音地说:“洛阳九朝古都,历代皇帝都住了,放个拖拉机厂还不行吗?我们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就放在洛阳兴建。”他还明确指示:“要把第一拖拉机厂、滚珠轴承厂等大厂建在洛阳,将九朝古都复兴起来。”1954年1月8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发出通知,在洛阳市涧西区兴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矿山机器厂、滚珠轴承厂、中型电力厂。接着,国家又确定在洛阳投资兴建水泥厂、铜加工厂、棉纺织厂、耐火材料厂、玻璃厂,河南柴油机厂(代号国营第407厂)从山西侯马迁到洛阳。这些厂当时称为“十大厂矿”。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兴建时刻牵动着毛泽东的心。从基建施工到建成投产,从工厂到洛阳城市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都得到毛泽东的关怀。1958年2月27日,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将制订的1958年至1968年“跃进”规划上报中央。毛泽东看到后很高兴,就产品问题作出批示:“拖拉机型号名称不可用洋字。各种拖拉机样式和性能一定要适应我国的气候和地形,并且一定要是综合利用的,其成本一定要尽可能降低。”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话虽不多,但内容广泛,含义深刻,成为产品设计乃至整个工厂工作的指导方针,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工人在听到《东方红》歌曲“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时灵感迸发,“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我们自己制造的拖拉机奔驰在广阔的田野上……”,“东方红”是多么响亮的名字。工人的想法得到了厂党委的肯定,受到了全厂工人的一致赞扬,厂党委随即将这一想法上报,得到批准。“东方红”拖拉机品牌由此诞生,毛泽东的批示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为建设洛阳重工业基地,在毛泽东指示下,党中央和河南省从全国、全省抽调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10多万人支援洛阳建设,洛阳地方倾其所有保证工业建设所需物资。1965年,洛阳工业基地基本建成,改变了国家工业的布局,加速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毛泽东的国家工业化战略。
 
      洛阳工业基地的建成,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实现了毛泽东复兴古都的战略。至1965年底,全市独立科研设计院所达到14个。其中,中央部属8个,省属1个,市属5个。这些科研设计院所逐步发展成为国家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焦裕禄曾是洛阳矿山机器厂的金工一车间主任;洛阳矿山机器厂厂长纪登奎后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厂长杨立功后来任商业部部长。1957年至1985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共输送3574名干部支持国家机关和各地事业单位的建设,其中处级干部151名、专业技术人员1817名;为支援各地建设还输送了11120名工人,代全国大专院校培养实习生2.34万名;为各类厂矿培训职工5755人。洛阳在工业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洛阳被确立为工业基地后,开始进行第一期城市规划,统筹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的生产、职工生活及对外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地方工业、交通、农副产品加工、商业、金融,在距离老城区8公里的涧西区新建工业区,以西工区为中心,涧西区、老城区为两个副中心,构成带形工业城市格局,各种办公楼、营业楼、影剧院等公用建筑也在涧西区、西工区拔地而起。
 
      正是由于洛阳在中原地区、在全国的重要战略地位,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和创建豫西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挺进豫西和解放、接管洛阳,新中国工业化时期建设洛阳重工业基地等的很长时间里,毛泽东都是从全国战略高度研究洛阳、经略洛阳。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思想在洛阳得以很好地贯彻和实现,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洛阳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