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古架子修路

时间:2020-11-18来源:外三道沟知青 作者:钱志明 点击:
一九六九年夏,外三道沟大队安排上海知青孙世滨、马翌新、卢 宝祥、钱志明等,作为首批知青民工和社员工一起参加了古架子 修桥连,建筑至少能负重六十吨以上坦克的备战国防公路桥。 修桥连民工绝大多数来自爱珲公社各大队的上海知青,连长白 忆云也是上海人

一九六九年夏,外三道沟大队安排上海知青孙世滨、马翌新、卢宝祥、钱志明等,作为首批知青民工和社员工一起参加了“古架子”修桥连,建筑至少能负重六十吨以上坦克的备战国防公路桥。修桥连民工绝大多数来自爱珲公社各大队的上海知青,连长白忆云也是上海人。整个工地成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茫茫树林中的“上海人小部落”,讲“阿拉”上海话,忆上海趣闻,交上海朋友,尤其晚上收工,聚在一起喝着拖拉机拉上来的老白干,真是乐死人。 修桥连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住的是长方型的军用帐篷,睡的是用树桩搭建用稻草作垫的简易床,长长的帐篷里按放两个大油桶烧柴取暖除湿。每日三餐定時供应,经常能吃到白面馒头和大肉,比起生产队知青食堂伙食要好得多。 工地劳动实行准时出工,准点收工的工作制。劳动强度比起大田作业要重要累,运石子、搬石块、拌水泥、砌桥墩。上海知青民工生龙活虎,积极肯干,互帮互助,保证了修桥目标顺利进行。外三道沟大队派出的上海知青个个不甘落后,卢宝祥身强力壮,干重活出大力;孙世滨实干巧干,技术活离不开他;马翌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钱志明在一班知青中凝聚友情团结共进。他们所在的六班在工地上成了一面不怕苦,不怕累,敢挑重担,勇往直前的旗帜,多次受到表扬,被评选为先进班组。
话外话:
 知青是各大队外派民工的生力军,更是主要人力资源。并在知青经历中占有重要比例。虽然生活条件和劳动强度比在大队要艰辛,但大多数知青还是期盼能外派民工。因为,不仅可以预支生活费(有钱可花),享受最高工分待遇(有钱可挣)。更重要是从小农经济的环境及氛围,转化为半工业化的流水作业环境及氛围,更适应日复一日迎着太阳去,盼着月亮归的上海知青情操和习惯。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