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岁月印深情 婚礼进行时

时间:2020-01-19来源:海哥博客 作者:刘宏海 点击:
知青婚礼 1975年 拍摄:高保鑫 婚礼进行时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知青上山下乡,一晃几年过去,不谙世事的青年学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那时候,远在城里的家长最关心、最担心的就是恋爱婚姻问题。上面号召扎根农村干革命,而大多数家长和知青却不愿意一
 
 
知青婚礼  1975年  拍摄:高保鑫
《婚礼进行时》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知青上山下乡,一晃几年过去,不谙世事的青年学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那时候,远在城里的家长最关心、最担心的就是恋爱婚姻问题。上面号召“扎根农村干革命”,而大多数家长和知青却不愿意一辈子远离故乡,更何况男人与女人之间并非都能碰出火花的,还有思想理念、生活习性、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农村成婚的知青中还是原籍同一的相对较多。
      记得当年,大多数结婚的知青都是成双成对回到城里举行婚礼的,当然也有把自己最幸福的时刻放在农村的。那么,在农村的知青婚礼是怎样的呢?且看这张照片。
       这是黑龙江省爱辉县四嘉子公社小三家子大队上海知青陈聚章和朱瑞丽于1975年国庆节举行婚礼的场面。不可否认这是一张难得的佳照,把一场知青婚礼表现得淋漓致尽。幸福的新郎新娘,欢快的兄弟姐妹,两朵大红花,几杯茶水,一些瓜子花生,构成了热热闹闹的婚礼进行时,大家发自内心的笑声和掌声似乎冲出了画面,回荡在我的耳边。
       北大荒的秋季是最忙碌的,辛苦一年的收成全看这几天能否兑现了,以致国庆节都不能休息。那天一大早,小三家子大队的上海知青和社员们就出工干活了,其实这天是上海知青的一个重要日子,因为他们中的陈聚章和朱瑞丽定于这天喜结连理,晚上将举行婚礼,大家都惦记着晚上去闹新房呢。尚未经历过婚姻的年轻人一边干活一边议论着,大多数人对新人毅然选择“扎根”农村而肃然起敬。十时许,天上下起了雨,大田里和麦场上都不能干活了。不知是谁提议,陈聚章和朱瑞丽的婚礼不必等到晚上了,应该提前举行,这样就能热闹大半天了。大伙一起响应,呼啦啦涌到新房里。农村的事儿不隔墙,一会儿功夫,全村人都知道婚礼提前了,乡亲们悉数赶来祝贺,正在村子里的上海慰问团也来了,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个小小的新房围了个水泄不通。
       人都来了,气氛又相当热烈,婚礼自然水到渠成。
       那年月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提倡“破四旧”“立四新”①,要办革命化的婚礼。城里已经不兴新娘子穿婚纱好多年了,条件稍好些的新娘子穿着新缝制的红色“两用衫”,新郎穿一身卡其蓝布中山装就很不错了。农村条件差,新人只要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也一样成亲,只是新人们胸前必戴大红花。婚房亦无大讲究,不管土房还是砖房,糊糊墙纸擦擦炕,窗户贴上红喜字,两卷铺盖并一块,小日子便可过起来。         那时候还有不少单位把新人集中起来办集体婚礼的呢。四邻八里都来贺喜,整个村子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大闺女小媳妇叽叽喳喳议论着新人,老爷子抽着烟袋瞧得双眼眯成了线,小伙子眼巴巴的越看越心焦,恨不得也立马讨个娘子来成亲。
       自从陈聚章和朱瑞丽公开恋爱关系后,正合了上面鼓励“扎根”的心意,队里当然十分支持,专门在知青屋旁划出一块宅基地给他们盖新房。他俩都是要强的人,硬是自己脱坯,自己打草,自己和泥抹墙、上梁盖草,一应活计全靠自己两双手。一切妥当了,很多上海知青凑份子买了暖瓶、枕巾等生活用品赠与新人,再弄点瓜子花生的往炕桌上一放。上海知青李卫平写得一手好字,恭恭敬敬地献上一副对联,新房便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当年结婚仪式都很简单,一般都是领导致词,新人表决心,再向毛主席画像鞠躬行礼,而后向领导、家长和来宾鞠躬行礼就算完事了,就那么简单。以笔者当年参加过的婚礼为例,也有讲究一点的,那就是给新人发一套扎着红带子的“红宝书”,外加一把新铁锨或新镰刀,足以让一对新人心潮澎湃一阵子的了。
       陈聚章和朱瑞丽的婚礼也称得上是一个简单而又热烈的“革命化”婚礼。大队王书记讲了一番祝贺的话语,掌声过后就剩大伙一起欢乐了。上海干部高保鑫带着相机,招呼上海知青上炕去围着一对新人拍照。知青们一拥而上,欢笑着,嬉闹着,掌声,笑声都能把草房顶掀起来了。照片里的人,前排左起是丁永菁、周望琳、黄良芹、朱瑞丽(新娘)、陈聚章(新郎)、陈嘉荣;后排左起是白霞娟、陈蓓蓓、高云芳、闻龙、张焕祥、胡爱东。画面之外还有更多的人在鼓掌,在欢呼。这张照片留下了新人幸福的时刻,也留下了知青们在边疆农村的欢乐记忆。
       陈聚章和朱瑞丽是全大队第一对在边疆结婚的上海知青。他俩都是68届初中生,都是1969年下乡的。陈聚章和朱瑞丽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家境都不怎么样。“穷人家孩子早当家”,他们自幼养成了勤劳节俭的好习惯,下乡后又得到了艰苦锻炼。陈聚章那时是队里的赤脚医生,他的动手能力非常强,认识很多中草药,不但会治病,还会做木工活儿呢。朱瑞丽更是个“小姐身材丫头命”,不仅长得清秀端庄,白如凝脂,非常漂亮,人也非常能干,不管是田里的重活,还是家里的细活,她都是一把好手。他俩在互相帮助中建立了感情终于走到了一起。全村人,不论知青还是乡亲都为他们能携手同组家庭而高兴,由衷地祝福他们。
       都说苦难是条河,只要渡过去便是幸福。陈聚章和朱瑞丽婚后连枝比翼恩爱有加,第一个生下了“知青宝宝”,最后一个返回上海。返城后他们仍然努力地工作,特别是朱瑞丽入了党,提了干,从一个理发店的服务员,成长为中心店的党支部书记,靠的就是吃大苦耐大劳的那股劲。
       知青伉俪同有一段上山下乡的经历,都经受了繁重劳动和艰苦生活的磨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社会群体中,大部分知青夫妇一生平凡但家庭幸福,婚姻最为稳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首源于两千四百年前古老《诗经》中的诗歌,同样也能诠释知青夫妇的笃深情感。
 
①“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 “立四新”,指的是树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和新习惯。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后来文革《十六条》又明确规定“破四旧”“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标。1966年8月1日至8月12日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进一步肯定了“破四旧”的提法。对如何破“四旧”,中央没有说明。但首都红卫兵开始走上街头“破四旧”。他们把基于意识形态领域上的破旧立新,简单化地指向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等一系列物化形态,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进而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