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老兵记忆:黄河之滨守天堑 不教敌寇犯寸分

时间:2015-07-29来源:东方网 作者:于量、曹磊 点击:
图片说明:回忆起战斗时的场景,老人坐直了身子,用满是皱纹的双手在空中比划着。 图片说明:听说记者要为自己拍照,老人特意换上了挂满奖章的秋季外套。 对于面前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记者很难用在类似报道中常常出现的精神矍铄一词来形容。拄着拐杖,庄生

图片说明:回忆起战斗时的场景,老人坐直了身子,用满是皱纹的双手在空中比划着。

图片说明:听说记者要为自己拍照,老人特意换上了挂满奖章的秋季外套。

   

  对于面前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记者很难用在类似报道中常常出现的“精神矍铄”一词来形容。拄着拐杖,庄生德每一步都走得颤颤巍巍,而沉重的呼吸声也在提示着老人已是风烛残年。

  由于听力下降严重,记者每一次提问都不得不伏在老人耳边大声地“喊”出问题。然而,忆起那段热血激荡的峥嵘岁月,庄生德一下子来了精神,声音也骤然提高,挥舞着满是皱纹的双手,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1938年至1940年,庄生德所属的八路军警备五团参与了保卫河防作战,在黄河天堑边一次次阻击妄图渡河的日军,保卫了抗战的大后方。

  不满14岁参加革命

  庄生德,陕西安塞县曹家湾村人。1934年4月,还差一个月才满14周岁的庄生德参加了陕北红军靖边警卫队。1936年,庄生德随军到达陕西延长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部队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在山西襄宁,庄德生第一次和日本鬼子“干上了”。

  1937年,为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庄德生所在部队奉命留守,并整编为警备第5团。1938年3月起,日军开始频繁进攻陕甘宁边区府谷至宜川的黄河防线,长达两年的保卫河防作战打响。庄生德和战友们一道,用血肉之躯和满腔的救国激情,在黄河边为陕甘宁边区筑起了一道铁壁。

  坚守渡口阻击日寇

  庄生德回忆,他所属的部队当时被派驻到了一个叫坪头关的地方,任务就是守住这个渡口,不让对岸日军登陆:"我们到了那里之后就挖战壕,然后埋伏起来,等着日本鬼子自己送上门。"

  这种看似守株待兔的策略,却让日军吃尽了苦头。庄生德说,日军渡河使用的都是橡皮艇,一艘可载四五十个日本兵。但是黄河水流湍急,日军的橡皮艇下水后只能随波逐流。鬼子到了河中央,在宽阔的河面上便成了“活靶子”。庄生德和战友们自然不会客气,迅速开始射击:“看着鬼子连人带船被掀进黄河里,心里别提多痛快了!”

  激烈交锋不幸负伤

  在黄河上吃了亏的日军意欲报复,可惜他们在明处,八路在暗处,只得用山炮胡乱射击,无法形成有效的打击。然而,在一次战斗中,日军的一发炮弹还是落在了庄生德附近,四散的弹片击伤了他的左腿。

  庄生德说:“当时我们发现鬼子开始炮击了,正准备转移,就听到呼的一声,一颗炮弹就掉下来了。紧接着,轰的一声就炸开了。还好我命大,只伤到了腿。”

  据史料记载,八路军留守兵团和八路军第120师在河防作战期间,共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消灭日军800余人,粉碎了日军对河防的进攻,保卫了陕甘宁边区。

  日寇暴行永生难忘

  庄生德说,战场上,他从未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恐惧:“穿上八路军的军装就是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说到这里,老人坐直了身子。“我得到的命令就是守住渡口,不让一个日本鬼子过河!”

  除了身为军人的责任感,庄生德射出的每一发子弹,也都带着怒火和仇恨:“小鬼子坏啊!在我们的土地上坏事做绝!当然要狠狠地打,把他们赶出中国!”庄生德回忆,在华北前线时,他曾亲眼目睹日本军队放火焚烧村庄,那升腾而起的熊熊烈火令他永生难忘。

  记者手记

  2006年,庄生德住进延安市八一敬老院安享晚年。在和平年代,老人曾经的亲身经历在年轻人听来更像是遥不可及的故事,我们很难想象当时那个才十五六岁的少年,端起武器面对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时,是怎样的心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把老人的回忆记录下来、将过往的历史还原出来,并且永远地铭记在心。

  老兵永远不死,只是慢慢凋零。向所有在抗日战场上挥洒过血汗的老战士们,致敬。

 

 
 
(责任编辑:北风)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