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图书要目(1950—2018)》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知识青年历史文化丛书,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B051)课题之一,其出版是一项动用众多资源和精力的繁复的研究工程。 知青图书内涵丰富,映射着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和知青群体过去与现在的思想、工作、生活、精神等状况,同时映射着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对于人们了解和研究知青历史与知青群体以及当代社会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知青图书要目》以国内外图书馆的馆藏正规图书以及自印图书为收集范围,共辑录知青图书书目2681条(其中,约45.4%为纪实类,27.8%为文学类,6.8%为学术类),覆盖了其间大多数的知青图书信息。 《中国知青图书要目(1950—2018)》出版引起全国知青的热烈反响和欢迎。由于知青图书量大、面广、散碎和变化多,以及编著者水平所限,本书还存在一些缺失、遗漏和差错,特别是大量有价值的、散落于民间的知青自印书(包括无书号和中介机构出版的书)没有被发现和收录,读者和研究者都希望我们再版予以补充。因此,需要将工作重点转向知青自印书信息的搜集。 (二) 人们常比喻,正规出版的书是可知的,属于“红海”,而自印书是未知的,属于“蓝海”[1]。当务之急是需要我们走出“红海”,进入知青自印书的“蓝海”,去发现、去捕捉自印书的未知信息和线索。然而,面对蕴藏无限资源的浩瀚“蓝海”,如何着手呢? 在研究会领导主持下,先后建立了沟通国内外知青的七个微信群,这好比是建立了连通“蓝海”的“水池”。通过广而告之《中国知青图书要目》的再版,逐步将“蓝海”中掌握资源的知青精英人物吸引到“水池”里,相认相识,交流交换图书、共享信息资源。这就是我们的“蓝海+互联网”新思维。 大量收录知青自印书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为将工作做到极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图书交流腾讯会议平台,此举得到了全国各界知青的热烈响应和加盟。在几次腾讯会议上,近200位知青先后聚首互联网云端,共同探讨和交流知青图书,呈现“今夜星光灿烂”的热烈场景。目前已举行了上海知青研究资料中心的腾讯会议,华北、东北、华南、西北、西南、华中区域的腾讯会议,还将举行华东(含海外)区域的腾讯会议。 “蓝海+互联网”思维的运作,搅动了整个知青自印书的“蓝海”,让沉静的知青自印书作者和收藏者浮出水面,展现自我,相互欣赏,并向我们提供图书信息;让更多的知青自印书逐步走出寂静的个人书架,进入知青文化的大千世界。微信群和腾讯会议运作的成效明显,目前书目数据库中的知青图书文献数量是:书目4390、博硕士论文480、小说417、期刊报纸60、电影71、电视剧72,总数5490。 (三) 有人问,《中国知青图书要目》有什么用,我认为,除了上述的重要出版意义外,再版的《中国知青图书要目》有三个功能: 一是宣传阅读功能。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知青图书的总体数量与质量,检阅知青图书的品种分类、编译著者、体裁结构、年代分布等阵容。其阅读性正如专家所言:“书目的书名就是书内容的导语,用书名连接起来就是一幅知青历史画卷,即书名用精湛的语言讲述我们波澜壮阔、历经艰难,与新中国同命运的青春岁月。” 二是检索工具功能。《中国知青图书要目》是一部索引型书目工具书。与文摘型书目工具书形成互补,它是按出版年份-内容体裁-书名首字语音的排序进行检索的书目工具书。 三是“集体户口簿”功能。大量无书号或境外出版的知青图书,飘零散落,犹如回城报不上户口的知青命运,而《中国知青图书要目》好比是一个硕大容量的“集体户口簿”,可将正规出版与非正规出版的所有知青图书一道共同列入其间。 总之,我们目标是,今年要再版《中国知青图书要目(1949-2021)》。所辑录的书目争取达到4500-5000条,其中自印书书目肯定是主要内容。在此,我们真诚地感谢各界知青的辛勤工作以及无私奉献。深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再版的《中国知青图书要目(1949-2021)》将会更完善!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