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丁一(1962年)。 本书主人公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参加革命的进步文化青年,建国后参与电影业的筹组发展,担任了2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党委书记,见证了中国电影业的起步、曲折和辉煌,以及文革前后电影业的起伏兴衰。作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经历者、同路人,书中主人公的不寻常人生披露了中国影视界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揭示了数十年华夏文坛的急剧变迁,以及这段天翻地覆的岁月变迁中,一代电影人的内心世界和家国情怀,令这部纪实文集充满岁月沧桑,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染力。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新领导班子:左起:马林发、丁一、徐桑楚) 本书作者出生在这个电影之家,1969年曾到黑龙江农垦上山下乡,文革后奋力考入大学,是改革开放后成长的新一代知青学者。作者的独特家庭背景和主人公的不寻常经历,令这部文集充满史诗色彩,留下深刻烙印。本书由作者根据母亲的生前日记撰写而成,故事生动,史料众多,包括文革前后文坛发生的许多鲜为人知事件,展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文坛的风貌,是一部华夏文坛急剧变迁的生动画卷。本书出版得到沪港两地知青文化界大力支持。上海知青学者朱盛镭鼎力推荐,香港知名知青作家、书评家,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香港书评家协会会长张穗强担任出版人并为该书写序,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辑文出版。 全书包括“参加革命”、“工会之路”、“初涉电影”、“文化革命(上∕下)”、“再创辉煌”六大部分,含20多万字和多幅珍贵照片,涵盖了建国前后、文革前后主人公的人生岁月。本书通过丰富史料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进程,以及一代电影人留下的文坛足迹,是一部具史料性、现实性、可读性的优秀纪实作品。本书内容充实,情感丰富,文笔生动,适合广大老知青和文化界人士阅读,对研究新中国电影业发展的人士,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附:《我的母亲-丁一》序 作者 ;张 穗 强 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岁月纪实文集《我的母亲-丁一》,缘于上海知青学人朱盛镭向笔者推荐。我是在2008年上海国际知青学术研讨会上认识朱盛镭的,当时他和我安排在同一个专题小组宣读论文,之后一直保持联系,知道他是一位具岁月情结和学术造诣的知青学者。《我的母亲-丁一》颇具历史价值,作为出版人我第一时间阅读书稿后,颇为震撼,作品散发的强烈岁月感、沧桑感深深感染了我。 本书是作者根据母亲生前日记、回忆录撰写的纪实性岁月文集。主人公丁一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参加革命,经历过延安学习和边区斗争的老一辈革命家。建国后她参与了电影业的筹组发展,担任了2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党委书记,是一位出色的电影领导者。本书通过主人公的人生足迹,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业的起步、曲折、辉煌,也见证了神州大地数十年的风云变幻和岁月变迁。作者在这个电影之家生活成长,1969年随上海知青来到黑龙江农场,文革后奋力考入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任教,成为改革开放后成长的新一代知青学者。作者的独特背景和人生经历,让他笔下这部作品留下了深刻时代烙印,展示了新中国电影业的艰辛历程,是一幅当代华夏文坛的生动画卷。 上海各界妇女联欢晚会(后排中为丁一)。 作品中记载了建国初期华夏文坛很多的人和事:包括极左路线下批判电影《武训传》和《清宫秘史》;文艺界的“反右斗争”、“反自由化、“五反”和“四清运动”;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对文艺界所作的各项指示;“双百方针”的制定与出台;以及当年一批驰骋上海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如吴祖光、胡风、柯庆施、夏衍、陈荒煤、郑君里等。读者从作品中不难感受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文坛风貌,感受我们国家民族走过的一条艰辛之路。也正是在这样独特的政治气氛下,主人公在“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外行要领导内行”的岁月折腾中,参与了新中国电影业的筹建,走上了电影领导者的全新岗位。 ▼文革中主人公与上海市领导遭受批斗(1966年)。 (左: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杨永直、右:天马电影厂党委书记丁一)。 作品也用大量篇幅展示了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华夏影坛的岁月变迁。包括文革前江青对电影《平原游击队》、《战斗里成长》、《上甘岭》、《海鹰》的质疑;《红日》、《舞台姐妹》、《燎原》、《牧马人》等一批电影的上映和波折;文革中的主人公怎样成为了“走资派”、“牛鬼神蛇”,如何在“靠边站”、“牛棚”中度过了惨痛岁月。作品也展示文革结束后在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时代东风下,主人公怎样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怎样跟上时代潮流,参与了中国电影业的重新振兴。 (1982年,左起丁一、王丹凤、秦怡 等) 读者今天重温这些文坛佚事,令人慨叹,催人反省。这些风雨岁月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这些画面今天重现我们面前,仍令人那样感触,难以忘怀。我们国家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历史为我们留下太多不能遗忘的感受,太多要重新认识的东西。作者在书中不仅是写自己的母亲,写自己的家庭,而是写我们国家民族如何走出岁月迷茫,走出历史困扰,走向辉煌明天,这正是本书的历史价值所在。 《我的母亲丁一》采用直叙式撰写方法,章节明了简洁,文字平和朴实,可读性很强。全书阐述岁月长河中的人物、事件甚多,过程完整,排序规范,来龙去脉非常清晰,是一种传统稳健的回忆录写作手法。作品注重文坛故事和历史风云紧密相连,善用朴实语言表达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折射出沉淀的沧桑感,颇能感染读者,引发共鸣。 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向社会隆重推出本书之际,本社同仁与广大读者一样,备感历史浪花的无情冲刷。《我的母亲-丁一》问世是令人鼓舞的,它留下电影前辈的人生足迹,展示了他们的岁月情怀,以及一代文化人对国家民族的无私奉献,令作品充满时代风采,更显沉实厚重。 《我的母亲-丁一》值得大家一读,尤值得一代老知青阅读。 (张穗强是香港资深传媒人、资深专栏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香港书评家协会会长、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社长、原海南生产建设兵团广州知青)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