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北大荒》一书的撰写,起念于去年出版的《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黑龙江》这本画册。作为此画册的主编人,面对来自成千上万张照片及后面蕴藏的众多故事,海哥有了将它们整理出来的欲望。于是在《上海知青在黑龙江》画册出版之前后的那段时间里,他在研究会领导的支持下着手写作,并很快拿出了初稿。 海哥是个勤奋的人,也是个严谨又谦和的人。初稿完成后,他将电子稿发给我,(也发给了庄蔓菁老师)让我在文字上给他把把关,纠纠错。论文学,海哥的水准在我之上,只因为我当过三十多年的语文老师的原因,他便十分信任地把如此重的担子交给了我。书写的是有关知青的故事,其中也有我的一张照片一段故事。虽然自知责任之大,但也义不容辞的斗胆接了下来,因为这是我们知青自己的事。记得当初写成的是107篇,我曾想再寄一张照片给他,凑成108篇,以讨中国人3的倍数为吉祥之意的巧。可惜我手头的那张照片找不到属于“上海知青”那样的主题故事。巧的是他遇到了刚刚才从哈尔滨回沪的新华社摄影记者周确,他正好有照片,还有很好的故事,即现在书中的《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一文。补上这篇正好是108篇了,真是太完美了。 说心里话,与我来说这是不能叫“校对”的,实在是在学习。不只是在学习海哥的写作,更是在学习书中众多知青故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他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竟然做出了如此的不朽业绩。所以,看一篇就感动一次,许多内容真的要用“感同身受”一词来解说的。我是和海哥同一列火车去的兵团,他分在47团,我分在46团,彼此的相同经历,心是相通的,他通过书写的知青故事表达的感受和思想,我是完全赞同的。因为要完成“校对”的任务,所以那样的阅读绝不是往常读书那般的“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是必须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认认真真地读的,是确确实实的“拜读”,因而感受要远比以往读其他别的书要来得深刻。书中故事里反映的那段知青经历在人的一生中虽然只有几分之一的时间,但却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终身难忘。”那段经历虽然艰难,充满着辛酸和苦辣,却在我们的整个人生中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这是我在后知青时期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体会到的。我下乡三个月后,父亲被逼死亡,从此命运跌宕,别说入党之事泡汤,连最后被全连投票通过的上学,也无法进入大学学习。但这样的打击和磨难,却让我在以后的经历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浪,都能坦然面对,最后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小有成功。所以书中人物的故事都是我所熟悉的,当然也是同为知青的海哥所熟悉的;因此,他写来得心应手,我读来时有“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他很快写成了,我也很快校对(实为学习)完了。 清样出来后,海哥又传给我,让我再把把关,于是我又再次拜读了一遍,也再次学习、感动了一遍。 其实,研究会还有另外两本书正待出版,是也由海哥主编的知青文集《放飞梦想》和《山乡印记》,现正焦急地等待着书号的落实。除了书号,经费也是问题。研究会手中即将付梓的,除上述两书,还有好多本各地知青的老照片集,都已编辑完毕或近于完毕,都是研究知青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需要大量的经费;因而,本书采用优惠购买的方式。好在这一方式得到了广大知青的支持,今天的首发式上来了近百名知青,其中不乏书中照片故事中的人物。大家纷纷掏钱,踊跃购买,并积极发言。这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海哥、研究会的领导们和丛书的编辑们。 研究会副会长杨剑龙教授当天下午还有招博士生的任务,他听到此事后,欣然接受了首发式的主持工作,并多次在首发式上诵读书中的精美段落,为首发式增色;会长阮显忠深情地讲述了书中写到的他在下乡时的那段受伤的经历,自己身上流着鄂伦春人的血,怎会把第二故乡忘却呢?会场上也时时可见知青们拿到书后立即阅读的情景,更有会后请海哥签名的情形。大家的热情支持是我们继续为知青兄弟姐妹们服务的巨大动力,我们一定要用加倍的努力回报知青们。 首发式圆满结束,我要为它的成功而喝彩!也希望有更多的知青来购买,资助。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