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出版 >

我的诗歌创作与诗歌观——写在《瞻雨书怀》出版之际

时间:2016-11-23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杨剑龙 点击:
:我的诗歌创作的启蒙源于唐诗宋词,《瞻雨书怀》收入了我665 首诗歌。我的诗歌是偏于传统的,我的 诗歌观念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诗人应有敏感之心,诗人应有真挚之情,诗人应有正义之识,诗歌应该注重意象,诗歌 应该强调意境。诗歌创作已经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


我的诗歌创作的启蒙源于唐诗宋词,《瞻雨书怀》收入了我665 首诗歌。我的诗歌是偏于传统的,我的 诗歌观念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诗人应有敏感之心,诗人应有真挚之情,诗人应有正义之识,诗歌应该注重意象,诗歌 应该强调意境。诗歌创作已经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我能够不断提高诗歌创作的水平。
2015 年8 月,我的诗歌集《瞻雨书怀》由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精装本厚厚的 566 页,收入 了我665 首诗歌,封面是连绵的山坡上藏蓝色的天 空、飘洒的细雨溅出层层涟漪,绘出了“瞻雨书怀” 的意境。我将我的诗集分为感悟人生、城市素描、域外踪迹、山水游踪、作家评点、画景诗意、季节感 怀、思绪驰骋、人生戏谑、情爱永远、友朋酬唱、见闻 随感、敬奉长者、同仁戏赠、聚会情录、别情依依、未 圆湖诗草、歌词天地、校园诗存栏目,将我三十多年 创作的诗歌编入不同栏目。
我的诗歌创作的启蒙源于唐诗宋词,中学时候 常常捧读背诵《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并且用 笔记本抄写唐诗宋词。离开上海下放江西农村时,我就将我抄写的唐诗宋词笔记本带下乡,在没有书读的插队生涯中,吟咏唐诗宋词就成了惟一的文化生活了。进入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写诗作赋就成为了正业,毕业时候与同学互赠诗歌留念,成 为那时的一种风尚,现在读来,我那些赠与同学的 诗作,还是注重意象和意境、有几分诗意的,这些诗 作我并未收入该诗集中。
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写作课教师,教学与创作就成为我的日课,那时在教学之余,写散文写诗歌就成为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我创作的<古塔>《吊 塔》《水塔》三首诗,被《星火》杂志1981 年第1 期刊 载于“新星闪烁”诗辑。
长期以来,在大学担任中国 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学术研究课堂教学成为我 的正业,文学创作就被视为不务正业了。在忙碌的教学与研究中,我仍然抽暇进行文学创作,创作出 版了长篇小说《金牛河》、散文集《岁月与真情》,还 发表了一些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诗歌创作成为 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汇集成了这本厚厚的诗 集。 从总体上看,我的诗歌是偏于传统的,即偏于 唐诗、宋词强调意象注重意境的那一路,而非现代派诗歌注重新奇、残缺、跳跃、抽象、错位等。我的诗歌创作大多是闲暇之作,尤其是在参加会议、出 外旅游期间创作的。虽然,我的诗歌中有不少是应景之作,但是大多数诗歌是有感而发的。
虽然我 的诗歌创作并未达到很高的层次,但是经过三十多 年的诗歌创作,我还是有所感悟。我的诗歌观念大 致有如下几方面: 诗人应有敏感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应该具有敏感之心,对于世事的发生、对 于季节的更迭、对于环境的变化,都有所感应有所反响,这就成为诗歌创作的缘起和动力,我的不少诗歌就是这样产生的。1999 年 6 月赴徐州师范大 学主持研究生论文答辩,抽暇游秦王陵与兵马俑 馆,写《徐州行二首》,其中《谒秦王陵》表达对于死 亡的思索 : “生时终日为死而烦忧/将巨大的山石/ 凿垒起死亡的美梦/在白骨与血汗之上/建构起死 亡的理想之宫/勾引得盗墓者两眼喷火/在月夜后 的风雨中/全力探入墓穴/寻觅生的富贵与骄奢”蕴 含着对于帝王的富贵与骄奢的针砭。
2007 年 1 月 赴澳门科技大学参加国际会议,我发表“新移民文 学的有根与无根”的发言后,在会议上写了《老树》, 表达移民的乡情 : “将一颗心/拉成了长长的月光, / 总照在记忆的梦乡; /将一双眼/放大为飞驰的太 阳, /总落在故里的雨巷。/酒醉时刻, /唱出的总是 民谣; /梦醒时分, /听见的常是乡音。/移植的一株 老树, /连落叶也盼望/飘落到遥远的故乡。”以夸张 的笔触抒写浓郁的乡情。
2008 年 5 月参观以知青 为内容的“青春叙事”画展,我创作了以画境为题的 11 首诗,其中《白桦林情思———题刘孔喜的画〈家 信〉》阐释品读画境的感受 : “风,是白桦林的梦呓, / 雪,是白桦树的精灵。/家,是游子的眷恋, /信,是 亲情的歌吟。/悄悄地,悄悄地走进我的白桦林, / 轻轻地,轻轻地展开沉甸甸家信。/听得见我心的 跳动, /看得到慈母的叮咛。/为何泪突然涌出了眼 眶? /为何雪瞬间落满了衣襟? /一遍遍捧读这薄 薄的家信, /捧着难以掂量重重的亲情, /与我分享 这苦与乐的, /唯有这风雪弥漫的/我的白桦林。”蕴 含着我当年插队山村收到家信的激动记忆。诗集 中有“季节感怀”一栏,收入我表达季节变迁感触的 诗。
2010 年4 月写《春寒四首》,其中有《柳》 : “苗条身姿飘逸发, /梨花初谢映桃花。/轻弄涟漪戏鸣 鸟, /雨滴春瘦弹琵琶。”其中有《月》 : “淡云朦胧月 笼纱, /风寒花香伴夜蛙。/竹林小径镀银色, /独吹 紫箫醒春芽。”在季节变迁中,表达一些内心的感 触,呈现敏感而骚动的心。 诗人应有真挚之情。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艺 术,任何虚情假意必定为读者所唾弃,诗歌创作更 是如此,诗人应有真挚之情,无论是热爱,还是愤 懑;无论是讽刺,还是歌颂,都应该出自内心的真情。
2003 年9 月 11 日,我参加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会议,那天正巧是中秋节,那晚住香港的宾馆,打开电视,看到的是有关“九·一一”的纪录片,夜不能 寐,便创作了《寻找与思考》的诗,表达对于惨剧的 愤懑、对于和平的祈祷。诗歌开篇写道 : “我们在思
念的余烬里寻找, /我们在记忆的瓦砾中思考, /是 在寻找天柱崩塌时/飞走的一只白鸽? /是在思考 残垣断壁上/失落的一顶草帽? / /“九·一一” /你 的残肢仍在眼前颤抖; /“九·一一” /你的烈焰仍在 心中燃烧。/教堂的钟声/仍在为数千死难者祈 祷; /嗜血的枪炮/仍在地球的角落里嚎叫。”
2008 年 汶川大地震,我创作了《灾难中的感动五首》,其中 《生命之乳》讴歌母爱的伟大 : “她还不知道什么叫 死亡, /她含着母亲丰满冰凉的乳房, /如畅饮着渊 源流长的黄河长江; /她还不知道什么是悲伤, /只 有在饥饿时她才哭啼叫嚷, /是雏鸟总眷恋着母亲 温暖胸膛。/一息尚存的母亲, /以其最后的体力拉 起衣裳, /濒临死亡的大爱, /以其沉重的手臂亮出 乳房。/吸吮乳汁的女儿, /有了生的希望; /渐渐离 世的母亲, /成了一尊雕塑一样, /生命之乳,将伟大 写在了废墟之上。”
2009 年9 月,在香港参加国际会 议,会议期间创作了《乡村风物十八首》,这是我对 于乡村生活的回眸,《烟斗》以竹烟斗描绘乡村老汉 的人生 : “竹根雕成的旱烟斗/弯弯的背,老汉的忧 愁/古铜色,汗水与太阳的歌/装一袋烟,深深吸一 口/是人生不堪重负的感受”以旱烟斗“弯弯的背” 比拟老汉的忧愁,写出“不堪重负的感受”。《磨盘》 描绘妇女的生活 : “一张陈年的老唱片/一圈一圈又 一圈/磨的是大娘的青春/磨的是媳妇的容颜/沉重 是岁月的酸甜”,以“磨盘”的意象中的“磨”,揭示 “沉重是岁月的酸甜”。人生的经历、生活的感触、 岁月的体悟,构成了诗歌表达的真挚之情。 诗人应有正义之识。人云“愤怒出诗人”,不仅 是说诗人需要激情,其实也是说诗人必须有正义 感,褒奖正气、贬斥歪风,这是诗人的正义之识。
2010 年12 月,在参加一个城市问题的研讨会上,我 创作了《城市病三首》针砭城市的拥挤、空气的恶 化、大拆大建。《呼吸》揭示城市空气的恶化 : “去哪 里寻找/健康的肺? /城市,常常/濒临窒息; /是哪 里排出/鬼魅般的废气? /让城市焦虑、彷徨、迷 离。/夜半时分/当明月也被蒙上了/烟霾与追忆/ 城市,已几乎难以呼吸”,对于城市环境的恶化提出 了控诉。
2008 年元月游览柬埔寨,创作《柬埔寨之行十首》,其中《高棉的微笑》诅咒罪恶的战争 : “不 知道你/微笑了几个世纪, /望着高棉的日出日落, / 沐着东方的枪林弹雨, /你的笑容里有多少苦涩? / 你的笑容里有多少哭泣? /加亚巴罗曼七世的笑 容, /照亮了高棉灰色的天际, /当内战的枪声止 息, /高棉的微笑/才真正有了笑意。”《波尔布特罪 恶馆》谴责柬埔寨历史上的大罪人波尔布特 : “将罪恶写入一页页史册, /惨无人道,连明月/也双目紧 闭清泪长流。/少男少女风华正茂, /杀人如麻人如 禽兽。/当疯狂染上了波尔布特, /高棉的子子孙 孙, /永远将这刽子手世代诅咒。
”打油诗《吃名人》 针砭“文化搭起台,纷纷吃名人”的怪现象。打油诗 《领导技巧》批评“官场如战场,领导有技巧”的官场 腐败。《救必应》在书写草药“救必应”时,针砭人们 “当溺水者伸着挣扎的手/当病痛者抬着求救的眼/ 熟视无睹,旁若无人”的“有求不应”。《泰姬陵》为 由2 万工人费时22 年才完成泰姬陵写照,感慨“当 蓝天下的至爱已成永恒, /暴君的专制将百姓的苦 难酿成, /个人的情爱导致了国家的沉沦。/月夜星 辉下泰姬陵银色歌声, /游走着多少苦难百姓的冤 魂”。诗歌应该是美的、善的,诗人应该有正义之 识,弘扬美的、善的,针砭丑的、恶的,这是诗人的天 职。 诗歌应该注重意象。意象是诗歌的精魂,是主 客观的融合,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情感熔铸而创 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帕莱恩认为 : “意象一词或许 最常指一种心灵的图画,自心灵的眼所见的东西, 视觉意象在诗中是最常发生的一种意象。” ①庞德在《诗刊》上发表纲领,声称应当描绘“意象”即“一种 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 ②。
在我的诗歌创作中,极为注重意象的择取与建构, 通过对于不同意象的运用,表达不同的情愫。《距 离》以鱼钩、猎豹与猎物缩短距离,以落日、生命与 地平线、死亡延长距离,表达“如果没有美丽, /情愿 缩短距离; /如果缺少惬意, /但愿没有距离”,重叠 的意象加强了主旨的表达。《衰老之讴》以老猫、旧 车、疲软的弓、古旧的桥的意象,描画“青春逝去/走 向衰老”的境况,却意在表达虽“走向衰老”、却“不 能服老”的境界。《葡京赌场》以“一只彩色的鸟 笼”的意象勾勒葡京赌场,将进入赌场的人们拟作 “飞进鸟笼的鸟儿, /总做着金色的梦”,将在赌场上 失手的赌客,拟作“迈出大门的鸟儿, /落尽了羽毛 的双翼, /是否还飞得上蓝蓝的天空” ? 《蒲公英的 记忆———题张仲达的画〈远去的记忆〉》,以蒲公英 意象的描绘,寓意知青的坎坷人生、倔强生命力: “在这片卵石层迭的不毛之地, /有生命在顽强生 息, /从石缝里挣扎出绿色, /以白絮报告金秋的信
息。/处处无家处处家呀, /漂泊至哪里就扎在哪里。”虽然写的是蒲公英,描绘的却是知青。意象浓 缩了诗情,意象凝聚了诗意。在诗歌创作中,有时 选择生活中的物象作为意象,如邮筒、报亭、广场、 外白渡桥、外滩、十六铺; 有时选择境外的景物作为 意象,如巴黎圣母院、塞纳河、比萨斜塔、艾菲尔铁 塔、凯旋门、泰姬陵,在对于不同意象的描绘中,抒发不同的感触与情思。无论是景物意象,还是实物 意象,无论是都市意象,还是乡村意象,意象寄托了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意象蕴藉了诗人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应该强调意境。意境是诗歌创造的独特境界,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结合而营造 出的艺术境界,是情与理、形与神的融合。在中国 诗歌意境理论发展中,刘勰奠定的意境理论基础, 王昌龄首次提出意境范畴说,释皎然提出取境说, 司空图创建了意境形态论,意境成为诗歌创作的核 心。王国维提出 : “何谓之有意境? 曰: 写情则沁人 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③
在我的诗歌创作中,我努力创造诗歌的意境,将主观 的意绪与客观的物象或景色融汇。短诗《上海秋意 ·四》 : “天低楼层高, /叶落闲暇少。/何时可偷 闲, /菊香人独钓。”写出都市秋意中盼望闲暇的情 愫。《夜巷》将“依依惜别的青年、姑娘”的身影,置 于都市“长长的夜巷”,描绘“两双足迹/将瓦的宁静 叩响/一对心的跳荡/将夜的小巷丈量、丈量/两个 恋人的影子/被月光拉长、缩短/缩短、拉长/即将远 去的青年/把惜别的吻/深情地印在姑娘的唇上”, 努力写出夜巷中的依依惜别。
《观景六首·踏雪》 描绘雪中嬉戏场景 : “天青雪白枝压低, /足踏莽原 任嬉戏。/红袄绿衣雪景远, /须眉皆白无寒意。”在 天青雪白红袄绿衣的雪景中,呈现“须眉皆白无寒 意”嬉戏的蓬勃朝气和无限快乐。《初秋三首·耕 耘》回眸笔耕的人生 : “田耕笔耕风云生, /不倦老牛 嚼星辰。/回首蹒跚生命路, /字字酸辛是文人。”以 老牛意象的写照,表述田耕笔耕文人的生命路,在 勤奋中也有几分酸辛。《初春四首·春夜》写春夜 里的彷徨情绪 : “料峭长夜箫声长, /谁拨古筝韵悠 扬。/月牙一勾星几点, /蘸墨提笔写彷徨。”以箫声、古筝的春夜,以“月牙一勾星几点”的长夜,写“提笔写彷徨”的迷离心态和郁积情绪。《咏物诗六 首·笋》以讴歌生命的力量 : “顶破了压抑, /是生命 的力量, /听月下拔节的歌唱。”笋的月下拔节就构 成了一种倔强执著的意境。《咏物诗六首·女贞 子》以女贞子控诉封建社会妇女守节的非人道作 为 : “以贞洁的身影, /树一尊古老牌坊, /仍有出轨 的梦想。”压抑人性的守节制度,却压不住内心的梦想。创造意境是诗歌的重要境界,在情景交融、物我融汇中,创造出不同的诗歌意境,达到含蓄中的诗意、蕴藉中的丰富。
我的诗歌创作是从大学学习时真正开始的,在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形成了我诗歌创作的基 本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和教学,对于外国诗歌的阅读和学习,拓展了我的诗歌创作的视 阈,虽然我的诗歌创作大多为闲暇之作,在大学任教的生涯中,学术研究被看作正业,文学创作被视 为不务正业,但是在我繁忙的文学教学和学术研究 生涯中,文学创作仍然是我的所好,我写小说、写散 文、写诗歌,收入诗集《瞻雨书怀》中的诗,绝大多数 是尚未发表过的。现在我仍然抽暇创作诗歌,诗歌创作已经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知道我的诗歌并非精品力作,但是我努力按照我的诗歌 观创作诗歌,希望我的诗歌是有诗意的、可阅读的, 也希望我能够不断提高诗歌创作的水平,写出更多 有敏感之心、真挚之情、正义之识、注重意象、强调意境的佳作。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