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方》共12分册,按伤寒、温病、内科、妇科、儿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分列,以病症为篇目,收载方剂88489首,篇幅2800余万字,是迄今为止内容最新、信息最全、收方最多、分类最详以及临床实用性最强的中医方剂类图书,填补了《普济方》后至今620余年以病症列方之大型方书的历史空白,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学者继《中药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本草》之后编纂出版的又一部大型中医药文献。
《中华医方》的最大特点就是创新。孙世发团队对所收医方的源流、出处、疑点都进行了重新考证,对病症论述、病名考证以及病症之间的联系都进行了重新分类和论述。每一个病症都体现了“史”的脉络。通过脉络梳理,使得病症、治法、方药的历史十分清晰。
第二个特点是临床实用。《中华医方》以临床病症为纲,以病统方,对每个病症,首先述其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等基本内容,然后以收载方剂的原文献出版时间、卷次篇章、方剂首字笔画为序排列相关方剂。临床医师不仅可以快速检索,还可以精确选方。在临床分科方面,《中华医方》与当前的学科分类高度接近,其科学性远非《普济方》之类古代方书可比。
第三个特点是全面。《中华医方》全面收集了古代经方、时方,对现代方剂研究成果、名老中医方子经过严格筛选也有收录。
习近平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创办的中医孔子学院的揭牌仪式上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中医药要发展,文献整理工作是基础工作中最具基础性的一部分。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就是在我国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抗疟药线索的。这之前,为挑选抗疟草药,一大批中医药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收集工作。中医药文献是个巨大的宝库,值得深入挖掘与研究。
作为一部大型中医药文献,《中华医方》的出版不仅对中医方剂学的继承与创新产生重要作用,也一定会对临床各种病症治疗选方用药提供参考和拓展思路,也将为未来的新药研发提供扎实的文献素材。相信这部巨著的出版,一定会给中医药研究邻域带来更多的成果。
在2016年1月21日举行的《中华医方》新闻发布会上,孙世发教授介绍了带领前后90多人编纂《中华医方》的艰辛过程。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策华谈到:针对编纂大型方书之事,已故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曾说,“要编这部书,非南京中医药大学莫属。”南京中医药大学能够贡献这样一部巨著是因为南中医有老一辈的文化沉淀与人格力量,更有新一代的志存高远和厚积薄发。
在《中华医方》新闻发布会上,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特别对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在出版《中华医方》过程中的敬业与社会责任感表示敬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