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乘坐公交90路、813路,途径上港十区时,有个车站叫陈家宅。陈家宅原是一个很大的村庄,由于上港十区的建设、军工路的改道与扩建,陈家宅早已荡然无存,什么痕迹也找不到了,只是空留下一个叫“陈家宅”的公交车站。乘车经过这里的人谁也不会想到,陈家宅与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中的佼佼者陈志英会有什么关系。
陈志英的大哥陈琪铭,别名陈新渊,是中共地下党员,曾任解放后宝山县第一任文教科长(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长)。二哥陈琪忠,别名陈新昌,曾为杨浦区政府机关干部。 陈志英的小名叫陈新妹,在两位兄长进步思想的熏陶下,特别是1946年7月大热天,中共地下党员孙彬斐(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任同济中学党支部书记,行政约15级)来到军工路陈家宅找到陈琪铭,商量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如何在北有日亚制钢株式会社(即后来的上钢一厂)、张华浜船厂(即后来的东海船厂、现并归江南造船厂),南有闸北发电厂,东濒黄浦江,西靠远东最大的日寇江湾军用机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淞南地区开展党的活动,扩大党的影响。决定利用陈家院子创办上海市第39民校江湾分校,形成了实际上的党的外围组织。陈琪铭是民校负责人,民校教师有陈渊如等,通过传授知识,团结这一地区的工农群众。年仅16岁的陈志英入民校读书,并积极投入了民校的各项活动。同时民校办起了俱乐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前卫农场场长丁琪兴担任俱乐部主任,组织学生唱进步歌曲,演进步戏剧《朱大嫂送鸡蛋》等。留下的进步歌曲很多,其中一首歌至今还流传: “星光映在汾河湾, 月色弥着吕梁山, 我们雄壮革命铁流, 英勇走在敌人的封锁线! 我们马儿不嘶, 我们轻装向前, 冲过封锁线! 你看, 山里的火光在指引我们向前进! 你听, 同志们的呼吸坚定而沉着, 钢铁般有力!” 陈志英的亲戚丁卫平先生为作者演唱当年39民校进步歌曲 为此事,伪保长赶到丁琪兴家,要封丁家大门。 陈志英在俱乐部是一个活动骨干小青年,积极协助两个兄长,开展民校各项活动,她从中接受了进步思想,成为当时中共地下组织培养考察的积极分子。 上海解放,陈志英积极报名参军。1949年8月入伍。1951年4月,空军从中南军区、武汉中南预科总队、华北军区预科总队、华东军政大学挑选出来的55名女战士奔赴牡丹江第7航空学校学习飞行,陈志英就在其中。年底毕业后被分到北京西郊机场专机团。 毛泽东曾勉励陈志英等共和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不要培养成演员,要训练成人民的飞行员!”陈志英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之一,曾受到朱德总司令接见。 1952年3月,陈志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机长、中队长、副大队长、团副参谋长等职。 陈志英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她是牺牲的女飞行员中资历最老的,我军第一批女飞行员;她是牺牲的女飞行员职务最高的飞行团副参谋长;她是第一批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女飞行员。她还是共和国第一个女飞行指挥员,第一个飞特技的女飞行员,第一批飞直升机的女飞行员……多次立功受奖,出席过空军、全军和全囯的英模大会,是女飞行员的领军人物,有“大旗”之称。 那是1968年7月25日,1968年07月25日,几内亚元首到河北杨村观看飞行表演。参观完毕,计划再到河北遵化沙石峪参观。陈志英同志是沙石峪地面塔台的指挥员。乘坐的是最后一架直升机,因驾驶员失慎,飞机坠毁,不幸殉职。失事后,前面的飞机不知道,所以杨村机场的表演按计划进行,沙石峪的参观以天气不好为由向外宾宣布取消了。 江苏常州武进嘉泽乡105岁的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教官赵赠熊老人,曾向媒体介绍: “第一个牺牲的女飞行员叫陈志英,上海人,当过学员小组长,人很好!作为一个普通人,她从自幼失去双亲的孩子成长为替妇女争光的独立女性,到最后养儿育女成为人母。作为一名飞行员,她克服种种困难,成为绽放在空中的花朵,一生因飞行而变得伟大。” (感谢丁卫平先生、丁建平先生为作者提供了珍贵资料!)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