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始终向人才敞开怀抱。城市悦纳人、改变人,而人也塑造城市,推动上海进步。 初来乍到 1922年,18岁的孔另境,在姐夫茅盾的帮助下,终于说服了保守的父母,离开家乡桐乡乌镇,到上海投考大学。 这一年的上海是什么样的呢?此时上海的大部分地区,路灯正在改装,由煤油灯改为电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正在往西拓展到华山路一带,商店也随之延伸过去。而在热闹的北京东路上,上海首家素菜馆功德林蔬食处开张。这一年,闸北和虹口等40余家丝厂万余女工罢工,陈独秀在上海被捕。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10月,上海大学创建,而桐乡青年孔另境,就是来这所大学报到。 风起云涌的上海,五方杂处,商机无限,各地移民看准这里独特的地理优势,纷至沓来。各种观点和文化,在城市交汇、碰撞,其中产生的星星之火,将不仅影响这座城市的未来,甚至将影响全国的格局。这样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令人耳目一新,对远道而来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巨大吸引力。
电影《马路天使》剧照
画家关紫兰,这一年19岁。1922年的她还未在画坛崭露头角,当时还只是一个富裕人家爱好艺术的女孩。但上海得风气之先,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时尚衣服首饰和化妆品几乎是同步传入上海。关紫兰当时就有自己的发型师和照相师,能聘请日本画家上门给她画肖像。但她也不是一般的富家女,上海这座城市,给予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她分别求学于上海神州女校和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日后,她成为第一代出国留学的女画家之一。 也就在1922年,在虹口区,高文彬出生。23年后的1945年7月,他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将通过中国代表团派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首席检察官向哲濬的面试。在随后的1946年至1948年,远赴日本东京,先后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处翻译官、向哲濬的秘书等职,全程参加审判日本甲级战犯工作。 时隔一年的1923年,在一个广东籍移民家里,郑德仁出生。作为一个国际海员家的孩子,原本衣食无忧,但由于家庭变故,他为求生计去夜总会工作,日后将成为上海最著名的百乐门舞厅的贝斯手,并见证改革开放后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的诞生。而此时,百乐门和和平饭店两幢建筑,都还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电影《不夜城》剧照
电影《太太万岁》剧照
两年之后的1925年,孔另境从上海大学毕业,同年入党,不久后因为在南京路发传单被捕。他此后辗转多地,投身革命,直到抗战胜利后再正式定居上海,并在这座城市迎接上海解放。 又过了两年,1927年,5岁的陆春龄在南昌路中下层劳动者聚集的钱家塘里拜一名路边的皮匠为师,开始学笛。他的笛声此后将通过电台被千家万户听到,被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听到,成为名副其实的“笛王”。 1929年,在福建螺洲陈家,陈绛出生。因为相距甚远,谁也不会预料到,这个男孩将要到上海读书、结婚、立业,会在这里遇到陈毅,并在潘汉年夫妇和周而复手下工作,他将成为一位见证上海发展的历史学家。 滋养梦想
电影《不夜城》剧照
上海,令人心生向往,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追梦之人,提供更大的舞台。 1950年,大学刚毕业的21岁的陈绛第一次登上上海大厦。站在18楼的观景平台凭窗远眺,浦江两岸风光换了人间。这是他来到上海的第三年,加入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的第一天。此后,陈绛在这幢上海标志性大楼里工作、恋爱、结婚,也为日后研究经济史打下了基础。 1951年,上海评弹团成立。在市区西北部,曹杨新村动工开建。在上方花园,84岁的张元济受邀,担任筹建中的上海文史馆首任馆长,这位出版家、教育家、文献学家和爱国实业家,正是在上海投资加盟商务印书馆,推动了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启;也正是在上海,他痛心地见证1932年宝山路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以及无数珍本古籍被日军炸弹焚毁的惨状;但最终也是在上海,他受邀前往首都北京参加开国大典——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在四川北路1571号,孔另境也安顿下来。在这里,他目睹上海解放之日,街道两边睡着的战士。他们井然有序的姿势和绝不扰民的态度,让这位投入革命的青年文人热血沸腾,当即回家写了三篇文章。他后来又陆续添了5个孩子,孩子总数达到7个。他们都在上海受教育、长大,成为建设这座城市的新生力量。
电影《乌鸦与麻雀》剧照
1950年前后,在上海的北京东路,陈逸飞迎来了弟弟陈逸鸣的出生,日后他们将成为画坛两兄弟; 在常德路恒德里聂耳住过的弄堂,金光耀出生,他将成为历史学家;在巨鹿路弄堂,叶瑾出生,她将横渡黄浦江,成为国家级教练,并为国家培养一大批游泳健将;在浦东杨思,奚美娟出生,她将学习表演,成为著名演员;作家孙颙、傅星、会说故事的“燕子姐姐”陈燕华和指挥家张国勇等,也都在这解放后的和平岁月里相继出生,成为上海的新生力量。 1954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昆大班的小生蔡正仁,将第一次踏足五原路,拜访老师、京昆表演艺术家俞振飞的寓所。这是上海“上只角”,许多全国各地的小生慕名而来聆听指教。蔡正仁起初还怯生生地不敢发言,他没有想过,有一天正是他接过老师的衣钵,成为中国最好的小生。他将执掌上海昆剧团,经历昆剧的一个巨大低谷,然后又迎来昆剧的复苏和繁荣。 1956年,钱乃荣考入向明中学。每天放学回家,他要走从瑞金一路到重庆南路这一段的淮海中路,不是去思南路附近的淮海中路新华书店,就是去成都南路附近的上海旧书店看书。书店是城市通往知识的通道,徜徉其间,少年钱乃荣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研究吴语方言的中文系教授,他只是觉得阅读本身有趣,遨游书海,浑然忘我。 与此同时,郑重在这一年离开安徽老家,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转江轮再换乘,终于在夜幕降临时赶到上海,到复旦大学新闻系报到。当时的五角场,一片农舍田原,远远看去,还有战时留下的军营碉堡。他将在这座城市扎下根,成为记者、作家,他将认识和采访许多上海名人、文化大家,倾听他们过往的传奇,并见证他们的建树。
电影《不夜城》剧照
崭露头角 1980年,即便在南京路,夜晚商店关门后,路上也是一片寂静。郑德仁沿着南京路走,背着琴去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为外宾演出。外滩重新响起音乐,国门重新打开,一切百废待兴。 这一年,陈逸飞旅美,不久陈逸鸣也紧随哥哥出国。陈绛的大儿子、孔另境的小女儿几年后也相继出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金光耀、张国勇、孙颙等一批青年相继大学毕业,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了他们之后的人生轨迹。那几年,戴着校徽出门的大学生总被大家高看一等。
电影《孽债》剧照
1983年,“燕子姐姐”陈燕华走入中唱上海公司,在曾经录制过《义勇军进行曲》的厂区里,她录制了《燕子姐姐讲故事》,1986年卖出100多万盒,1989年捧回金唱片奖。 而在时隔30多年之后,蔡正仁这一批昆大班的学员作为老师,开始教昆三班学生。原在上海文化广场的校舍翻修,昆三班的孩子们在上海市三女中校舍里度过了三年学习时光。
电影《半生缘》剧照
港台音乐、欧美服饰又重新传回上海,一批老建筑改换用途。但听着张学友和刘德华歌曲长大的青年,也同样爱昆曲、爱评弹、爱上海的传统文化。1988年,虹口区红星书场筹资改建,后来临时改作商场。曾萦绕其间的吴韵落幕,但得其滋养而成长起来的青年高博文,此时已经是上海评弹团的正式演员。
电影《美丽上海》剧照
1990年,浦东开放,住在陆家嘴花园石桥路的滕肖澜从小所处的外公外婆家,随着周边大批老里弄一起被拆除。1993年,空地上建起金茂大厦。1997年,浦东国际机场奠基,薛舒家所在的川沙江镇濒临的小渔村变成机场,童年那些世代渔家子弟的小伙伴都变成了机场员工。两位女作家都以此为原型,幻化出很多故事。 上海变了许多,也没变许多。老里弄数量减少,高楼大厦增多。曾经怯生生来上海追梦的少年,变成上海的资深居民。而这座城市,依旧向人才敞开怀抱。一如1922年,孔另境听从姐夫茅盾的召唤,雀跃地来到这里。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