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有一个纪念碑,上面写着: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由摩西会堂旧址、两个展示厅及一个中庭小广场组成,是“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见证和纪念犹太难民在上海的这段历史。 从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了逃离反犹浪潮和纳粹的疯狂迫害,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逃亡上海避难。据统计,1933-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约三万名来自德国及德占各国的犹太难民,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除数千人经上海前往第三国外,大部分难民选择留在了上海。1943年2月,日本占领当局宣布建立“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强行把1937年及之后来沪的犹太难民迁入虹口提篮桥地区一个不足一平方英里的地方,而当时这里已经有约十万中国居民。在艰苦的岁月里,当地中国居民与犹太难民友好相处,患难与共。 至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得以幸存。“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现仍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当时的风貌,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居住区生活的历史遗存。 摩西会堂是犹太人进行宗教话动的场地,男士们坐在第一层进行祈祷。而妇女和孩子们则由后面的楼梯,直接进入二楼入座。这倒不是性别歧视,而是怕小孩们干扰了男士们的宗教话动。 教堂正中是一个“圣约柜”,被一个布幔遮住。内保存一件抄在羊皮上的圣经。面对“圣约柜”的是一个举行仪式放置经卷的小讲台,供拉比领导祈祷所用。祈祷时拉比带着众人面向耶路撒冷,也就是面朝着“圣约柜”。犹太人坚信要回到自己的故土。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其主要诫命与教义来源于《妥拉》,即《圣经》旧约之首五卷。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存在,即无形的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都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因此所有人都拥有其尊严,并应受到尊重。多数犹太人的宗教活动在家里进行,会众的祈祷通常在犹太教会堂里举行。会堂仪式由会众中博学的人士主持。如唱经师(Cantor)或拉比(Rabbi),他们是专职的宗教信仰导师,都曾在犹太经学院——耶希瓦(Yrshiva)学习。 布幔上面的希伯萊文为“上帝与我同在”。布幔中的王冠代表上帝。在犹太会馆中没有任何宗教图画。犹太人认为上帝至高无尚,任何描绘上帝图形的作法都是太不敬的行为。 以色列拉宾总理1993年来访时题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拯救了千万犹太人民,我谨以以色列政府的名义表示感谢!” 罗生特1903年生于乌克兰的利沃夫(当时尚属于奥匈帝国领土),是犹太人。192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92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他早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奥地利的犹太人遭到迫害,1939年罗生特从中国驻维也纳公使馆获得签证,得以逃离奥地利流亡到上海,并在上海租界开设了诊所,因医术高超而小有名气。1 1941年3月,罗生特离开上海来到了当时新四军驻地盐城,成为第一个加入新四军的国际人士。第二年他经钱俊瑞和陈毅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罗生特在新四军中被誉为“大鼻子神医”,经他救治过的共产党高级将领包括罗荣桓、万毅、曾炳华等,此外他还为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作过终止妊娠的手术,陈毅之子陈昊苏也是罗生特接生出世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罗生特被派往东北工作,担任东北野战军一纵卫生部长,在哈尔滨工作了三年,后返回自己的国家,被称为“新四军的白求恩”。 犹太难民纪念馆塑像旁有一难民名单墙,墙上刻有一万多难民的名字。许多犹太难民的后辈来此寻找自己先辈足迹。 以色列犹太民族对华十分友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以色列不顾美国干扰,私下转让我们许多尖端的军工产品技术,加速了我国军工科技产品的发展。 据说在以色列,当年犹太人在中国上海的避难史,是写进教科书里的,是写进族谱家史的!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