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上海五角场地道的秘密》

时间:2017-04-10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点击:
这是一个漆的世界,弯弯曲曲,深不可测。这是一个寂静的世界,只有嘀嗒的水声述说着悠远的故事。这是一个沉重的世界,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这里凝固。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它由数以千计的白骨垒成。 62年前芦沟桥畔的炮火硝烟虽已散尽,但历史却时时提醒人


 
       这是一个漆的世界,弯弯曲曲,深不可测。这是一个寂静的世界,只有嘀嗒的水声述说着悠远的故事。这是一个沉重的世界,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这里凝固。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它由数以千计的白骨垒成。   62年前芦沟桥畔的炮火硝烟虽已散尽,但历史却时时提醒人们,千万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那黑暗的一页。这个幽暗的地下世界的上面,是车水马龙、日人流量达60多万的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地区。
  国顺路近黄兴路处有一排不起眼的平房。日前,记者跟随杨浦区民防办同志来到这里。只听“咔嚓”一声,其中的一扇上锁的铁门被打开了,面前出现了一个长长的深不见底的阶梯。随后,我换上高统胶鞋,开始了一次特殊的“旅行”……   1.侵华日军苦心经营“地下迷宫”, 借助手电筒的微弱光亮,我一步一步往前走。越是往里深入,越觉回廊曲折、神秘莫测,我惊叹这一地下工程的庞大规模和严密结构,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在探访这个地下工程前,记者仔细查阅了杨浦区的地方志。五角场地区曾是侵华日军的指挥部,附近有华东派遣军司令部、陆军医院、野战军医院、海军机场及许多部队驻地。土肥原、岗村宁次等一批侵华日军头目的“公馆”,也都在这里。为了达到长期霸占中国的目的,日军苦心经营了这一规模庞大的地下战备工程。它始建于 1941年,原计划修筑38公里长,总面积243余公顷,后因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重创,工程于1943年停建。   
       走过一段长长的地道,又经过一段向下的阶梯,记者面前出现了一个硕大的空间。“这里就是‘三大间’,总建筑面积1501平方米。”杨浦区民防办副主任沈国斌的声音回荡在空洞的大厅里。“三大间”是对这个工程中部的三个相联的大厅的称呼。大厅由钢筋水泥建成,高10米,中间有粗大的圆柱支撑,大厅后被隔成了两层。在“三大间”后面,有三排铁抓梯,每排都有个铁抓手,正好能搁一只脚、一只手,外表早已风化发脆,手一摸,生锈的铁片就瑟瑟地往下掉。这,便是通向地面碉堡的“要道”。据杨浦区民防办工程科科长袁明华介绍,当年连通这个工程的碉堡共有15个,其中还有一个升降式碉堡。但大部分碉堡早被拆除了,还有的夹在其他建筑中间,基本上已看不见。   
       2.日军在一夜之间从这里消失. 从“三大间”朝北走,经一条弯弯曲曲的通道,又有一个通向地上的阶梯,出口竟是少云中学边门,这里原来也有一个日军碉堡。从“三大间”往南拐,我面前出现了一条长长的通道,拱形的顶高2.7米,宽3.6米,分两部分,总长1公里余,宽阔平整,可以开车,一直通到走马塘。当年日军战败前,部队曾在一夜之间消失,周围老百姓一直觉得是个难解之谜,有传说这里的地道直通吴淞口。事实上,日军由各个碉堡潜入这个地下工程,再用军车沿通道运出去,那里有个闸门,通到走马塘,再乘小火轮、小汽艇进入黄浦江,从吴淞口出海溃逃。 “三大间”旁,沿着一条暗道向上,还有一个不起眼的铁门,打开铁门,经过一个窄窄的通道,再拐个弯,眼前出现了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密室。袁科长说,这里应该是日军的地下指挥所。这个地下工程的看管者是一位68岁的老人,他叫李明凤。从 1986年起,老李便独个儿在这个阴森森的地道里巡视。他熟悉这个“迷宫”的每一个角落,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他对记者说:“这里隐蔽几万人没问题。它是日本人在上海修建的‘地下宫殿’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如此。
       3.数千中国劳工修好工事后被害.这个“地下宫殿”沉睡了20多年,它的面世,富有传奇色彩。60年代,黄兴路这里还是农村,名叫浣纱大队。奇怪的是,大片的农田中有一块很大很平整的水泥地,谁也不知道它从何而来。这块水泥地是一个天然的打谷场。那时候,位于黄兴路松花江路(如今的黄兴绿地)的上海第18 毛纺厂, 后面也是一片农田和水塘。有个工人经常在这里钓鱼、游泳,有一次,当他在水里潜泳时,发现下面深不可测,连忙游了上来。1969年,在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下,上海也挖开了防空洞。那位工人便提供线索:黄兴路下面可能有地洞!于是民兵们开始抽水,水抽了三天三夜,一动也不动,后来又来了消防车,整整抽了一个月的水,神秘的日军地下工程终于现出了“庐山真面目”。原来,浣纱大队的打谷场下面就是“三大间”!发现地下工程还有一种说法。也是“深挖洞”的时候,国顺路近黄兴路那里有拖拉机内燃机厂的一个车间,工人们在敲榔头时,有一处砸下去,听到地下呼呼响。后来他们把地砸开,看到有一个盖子,把盖子打开,竟有一个阶梯,一直通到地下,里面也全都是水。当年参加挖掘工作的李林凤说:“当时水被抽干后,我们发现‘三大间’里都铺着厚厚的木地板,里面是一排一排的板凳,木板还没烂。上面堆了好多兵器,有日本军刀、步枪、手榴弹、炸弹,我记得装了整整一卡车。” 这个地下工程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是因为日军当年没有留下一个活口。据杨浦区民防办退休职工老周介绍,1969年他参加“空挖洞”时,听一位住在旁边的87岁的老太太说:“那时候,日本人把劳工从昆山用军车拉来,趁天黑挖地道,天亮又送回去。他们还把我们赶得远远的,不准我们看。”最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在工程结束时把所有的中国劳工都杀害了,据保守估计,至少有三四千人。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留在地面上的痕迹很多已经消失,但留在中国人心灵上的创伤依然存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侵华日军在上海建造的这个地下工程重见天日,有助于我们重温历史。 二战期间,日军为了掩蔽军队、军火和侨民,在五角场黄兴路、翔殷路一带构筑了大量地下工程。施工极端秘密,工程进口两旁村落全被拆光,军队日夜看守,发现窥看者格杀勿论。经过仔细勘探,7处总长7100余米的大型地下隧道已被发现。如此巨大的工程到底用了多少中国劳工?直到地道被发现时,始终没找到一个参加建造的在世证人。 在一处地道入口的一堵洞壁上,人们发现一块水泥板,上面有人用带血的指甲刻下“中国好比主人,日本鬼子好比狗”这些中国字。也许是在绝望时,这个中国劳工,刻下了最后一行血泪控诉!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