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国膳食指南》取消胆固醇摄入每日限量,我国发表科学声明 最新发布的《美国膳食指南》中,取消了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每日不超过300毫克的限制,随即,一则“胆固醇从‘令人担忧的营养物’黑名单中除名”的微信传遍朋友圈,称“研究已经证实摄入胆固醇既不会导致也不会预防心脏病的发生”。于是有人认为蛋黄、海鲜、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可以“敞开吃”了。 对此,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四家单位,近日联合发布“正确认识胆固醇”的科学声明,认为“坏胆固醇”的控制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防线,高危人群必须强调严格控制膳食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中国人的坏胆固醇正在增加 “《美国膳食指南》之所以取消了膳食中胆固醇的上限,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控制,美国人血脂中的胆固醇从580毫克降到了现在的280毫克,而中国人血脂中的胆固醇却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5毫克持续上升为现在的280毫克,这就意味着中国随着动物食品摄入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血管发病率也在增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教授表示,不能就此认为我们对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就毫无节制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则指出,国人冠心病死亡率的增加,77%是由于血液胆固醇升高所引起。我们在抽血的时候通常看到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称为“坏”胆固醇。研究表明:“坏胆固醇”每降低1m m ol/L,冠心病死亡降低19%,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21%。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孔灵芝强调,“坏胆固醇”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没有明显的症状,却不断破坏着血管的健康,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就为时已晚。权威机构发出科学声明,希望公众有一个全面认识。 “膳食中胆固醇”非唯一来源 科学声明指出,血液中胆固醇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即食物中胆固醇吸收(约占总胆固醇的1/4)和体内胆固醇合成(约占总胆固醇的3/4)。虽然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对体内的血液中胆固醇影响相对较小,但个体对胆固醇稳态调节能力差异性很大,对膳食胆固醇敏感的人群约占总人群的25%,因此少摄入饱和脂肪酸高的动物食品还是必要的。该声明强调指出,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普通大众的科学建议,患有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须严格控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胆固醇高危人群更要严控 声明指出,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公众应积极关注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定期检测血脂状况,了解自身心脑血管的健康状况;对膳食胆固醇敏感的人群和代谢障碍的人群(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必须强调严格控制膳食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国人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平衡膳食,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少油少盐;积极运动、戒烟限酒,改变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科学态度和有效措施;遵医嘱、坚持药物治疗,才能使“坏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带来心脑血管长期获益。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