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奉化消保委消费维权义工队最近完成一次“卧底行动”——8名义工乔装改扮,“混”进保健品行销会场,3个月里连续听了25场课,揭开保健品行销套路。 投诉引起的“卧底行动” “采取这样有风险的行动,只为提醒老年人理性看待保健品。”奉化消保委秘书长王剑国说,行动源于他接到的一个投诉。 去年9月,一位60多岁的女士走进王剑国的办公室哭诉:“我在家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有一次被拉去听了几节课,工作人员说吃这保健品能让我儿子重新站起来,我从亲戚那借了4万多元,买回一堆保健品。结果吃了1万多块钱的保健品,一点效果都没有。” 这位妈妈泪流满面的样子让王剑国很心疼,她反复诉说着被骗经过,可就是拿不出任何证据。王剑国做了很久的工作,最后帮忙退了剩余的保健品,拿回3万多元。“当时我就想,这只是个案,整个行业是什么情况?”王剑国说,奉化消保委有一支消费维权义工队,从2011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布置两三个消费体验或调查项目,或为执法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或推动行业整改。 乔装改扮“打入敌人内部” 为隐藏身份,王剑国挑了8位50岁以上的义工,分两组对城区5家规模较大的保健品店进行消费体验。 50多岁的陈为民与何奇正是此次行动的主力。陈为民以前是超市经理,戴副眼镜,气质儒雅;何奇正是社区调解员,爱穿西装,腰杆笔挺,像个“社区干部”。 他们一起报名好几个“养生课”,可左等右等不见有人打电话通知。原来,两个人都“落选”了。他们分析总结了保健店“目标客户”的特征——70多岁,头发灰白,有退休金。这几个特征他们一个都不符合。之后,何奇正用了“易容术”:“把几年前洗变形的羽绒服拿出来,戴顶帽子混进去。”老陈则结交老客户,“以老带新”混进去。 会场上一拿出手机便会被喝止。义工们只能互相打掩护,有人假装咨询,有人假装玩手机顺势拍下视频和照片。就这样,在3个多月里,他们参加了25场集中讲课,想办法尽量多地留存证据,然后里应外合,通知工商部门及时赶到现场执法。 揭秘保健品行销内幕 卧底3个月,义工们总结了保健品的行销内幕—— 销售人员在菜场、公园送票,票上写的不是产品介绍,而是养生讲座之类的,凭票进店送鸡蛋等; 课程大部分讲保健养生,中间穿插产品介绍; 先免费试用,洗脑后工作人员再一对一电话推销; 限量发售,买一送二,造成奇货可居的假象引诱老人。 王剑国也梳理了一些保健品商的忽悠套路:播放视频录音等,以消费者名义证明“吃了有效”;假造一些送锦旗送感谢信的现身说法。 王剑国提醒,如果您不小心被拉去听课,感觉受骗时可用手机拍下这些证据——患者感谢的视频和图片,宣传治百病的PPT图片、产品图片,及时拨打“12315”通知工商部门;对于上当买了产品的,可向当地消保委申请维权,“最好保存产品包装和付款收据”。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