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社区以慢阻肺筛查开展专病诊治,为居民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
编者按 今年上半年,上海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四大功能”,其中之一是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诊断、诊疗和转诊能力,吸引居民下沉就诊。 上海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不仅具备为居民兜底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科医生优秀团队,深入其中还发现,许多医生“全专结合”,在特定病种诊治领域有方法、有窍门,有的甚至积累了相当多的社区“粉丝”。近日,记者走进几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对面采访这些家门口的专病医生,一探居民留在社区的原因。 记者 顾泳 家住杨浦区明园村小区的张老先生今年67岁,最近体检发现有个小结节,外加劳累时就会感觉呼吸困难,感冒常会咳嗽很久、病程较长。 就在不久前,老先生来到家门口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知这里新开设了“医防融合慢阻肺专病门诊”,专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护士的组合,为老先生仔仔细细看了下片子,同时针对性诊断发现老人肺结节问题不大,但有轻微慢阻肺,需要进行规范治疗。经过月余,张老先生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好转,向老邻居们纷纷介绍,“慢阻肺要治疗,不能不当一回事。” 满足更多居民所需 家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何要开设“医防融合慢阻肺专病门诊”?记者近日来到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采访。这家小而美的中心,覆盖周围平凉街道5.6万人,“新冠后不少居民感觉肺部有点不适。我们开展第一次社区筛查后发现,很多居民健康意识并不强,于是借助健康云平台对居民进行自我管理宣传。”中心主任彭华说。 自2023年起,慢阻肺筛查成为平凉社区继高血压、糖尿病等开展的专病诊治另一抓手。在我国,慢阻肺正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慢阻肺为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位列第四位死因疾病,近年来患病率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02—2004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2%,到2014—2015年上升为13.6%。 就在去年年初,社区居民通过问卷形式等进行免费慢阻肺筛查,重点划定咳嗽、吸烟、胸闷、35岁以上人群等。公共卫生医生赵金凤告诉记者,如果居民评估表达到总分≥5分,说明其呼吸问题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导致,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肺功能检测。随着更多居民有所需求,7月底,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长海医院呼吸内科,率先启动开出“医防融合门诊”。 铺就科学“防治网” 每周四下午,“医防融合门诊”准时开诊。长海医院呼吸内科知名专家董宇超教授率领团队,同时联合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医生赵金凤,为居民渐渐铺就一张科学的“慢阻肺防治网”。 “诊断慢阻肺以后,后续随访管理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公共卫生医生的介入”,赵金凤2012年入职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获评杨浦区第二届十佳家庭医生助理,不仅是全科家庭医生团队的一员,而今她有了更多职责:帮助诊断患者提前沟通所在居委会,联合街道普及相关慢阻肺治疗吸入装置,协助患者控制病情进展。 家住附近的吴阿姨成为“医防融合门诊”的受益人。感染过新冠以后,吴阿姨总觉得肺部不适,她将近年来做的肺部报告一并带来,通过董宇超教授团队的副主任医师胡珍丽问诊解读后,获得个性化治疗方案。专家告知,她的肺部目前没啥太大问题,慢阻肺情况不是很严重,但需要规范干预、定期随访观察,如有问题可以来社区就诊。吴阿姨随即通过公共卫生医生学习吸入装置如何科学应用,“怎样喷、如何呼、节奏怎样把握……”适应了几次,情况明显好转,而今,吴阿姨成为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忠实“粉丝”。 诊疗方案更个性化 社区看专科,与三级医院看专科有哪些不同?彭华告诉记者,相比三级医院,社区更注重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的诊疗服务。此次中心率先以慢阻肺为切入口,通过全专联合、医防融合,为居民提供“筛查、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个性化诊疗方案。 作为公共卫生医生的赵金凤,负责疾病筛查、后续疾病管理,科学管理社区里的慢阻肺患者,目前患者群已经渐渐扩大了起来。她娓娓道来:慢阻肺患者需要来自医护人员的家庭管理宣教;避免吸烟、寒冷、粉尘和感染等加重因素;遵医嘱用药;同时推荐每日15小时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按照医生处方使用家庭无创通气;保持良好心情,适当锻炼均衡饮食,定期复诊。 记者同时了解到:下一步,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积极探索运用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的平台,通过健康教育、疾病筛查、早期干预等多种手段,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