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医疗 >

上海首家“社区医院”挂牌传递什么新风向

时间:2024-05-19来源:文汇报 作者: 唐闻佳 点击:
摄影/日升 今天是世界家庭医生日。在上海,扎根基层的家庭医生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在最近,上海第一家社区医院诞生了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第二冠名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医院,并正式挂牌。 在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挂名社区
摄影/日升
 
       今天是世界家庭医生日。在上海,扎根基层的家庭医生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在最近,上海第一家“社区医院”诞生了——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第二冠名“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医院”,并正式挂牌。
      
       在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挂名“社区医院”的,这还是头一家。全新的挂名意味着什么?传递出社区医疗卫生领域的什么新风向?对老百姓而言,还将获得什么新体验?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一沪上首家社区医院。
      
       “门庭冷落”早成过去式,“全年无休”获追捧
      
       “阿姨,你到我这里来”“老先生,我来给你看报告”……5月14日是工作日,上午9点多,位于打浦桥社区医院一楼的慢性病管理中心,前来测血糖、测血压以及看体检报告的老人们交汇在一起。
      
       与此同时,在慢性病管理中心之外,第一批赶早来看病的居民已完成就诊,正在付费窗口排队付费、取药。整个一楼候诊区域,钢琴声悠扬,居民熟门熟路地找到自己的就诊区域。有人直奔二楼诊室找自己的家庭医生;有老人前往护理中心,进行PICC置管维护;也有人前往中医科,拔火罐、做针灸。在这里,几乎每个治疗房间都是满的。
      
       在这里走走的最大感受是,社区医疗机构“门庭冷落”的说法可以翻篇了。如今,这家社区医院几乎“全年无休”。就拿“五一”假期来说,这里就保持着“开诊”状态;平日里,周一到周日均开门诊,且周一至周五晚还开设“夜门诊”,给不方便请假看病的都市白领“留一盏求医问药的灯”。
      
       “如今,我们每天的门诊量基本保持在1200人次左右,高峰时可达1500人次甚至更高。”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办负责人丁莉瑾介绍,从去年至今年的几波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这里从周一至周日全开的门诊,以及血液检测项目和充足的药品配置,承接了一大批市民的就诊需求。
      
       服务场景持续“上新”,吸引更多居民就近就医
      
       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为社区医院,不少居民对此还有些“后知后觉”。“我们主要看实打实的服务,能解决问题,就认准这里。”这是一名患者的讲述,也道出不少周边居民愿意跑到社区看诊的原因。
      
       在康复医学科,一大早已有不少老人在做各种康复训练。陈阿姨是陪着脑梗后的老伴来做康复的,目前一周基本来三次。“在社区就能做康复,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陈阿姨感慨,从最初卧床到后来坐轮椅,再到自己可以慢慢行走,老伴在接受康复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也大大减轻了她的照护压力。
      
       这一年,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上新”,也见证了上海社区医疗的焕新。这里已相继建成上海市首家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上海市内首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上海市首批社区护理中心,引进先进康复设施、CT、双能X线骨密度仪等,丰富社区药品配置,持续发挥社区健康管理的作用。▼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近来,上海还在推进落实上级医院50%号源优先下沉社区,一个个“接地气”的服务新场景,把更多人留在家门口的医院。
      
       首家社区医院落地,为推动科学分级诊疗探新路
      
       在当前这股发展热潮下,外科医生田陶然从一家上级医院“跳槽”到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起了社区医生。临近入夏,田陶然所在的外科诊区迎来不少咨询腋臭手术的中青年居民。
      
       “二三级医院的外科主要做肝胆胃胰等手术,在社区,开展项目很不同,比如创口处理、皮下脂肪瘤。别小看这些,社区居民的需求量很大。”田陶然说。
      
       科学推进分级诊疗、分工协作,也是社区医院要探的新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社区医院’的新冠名,并不只是简单增加一块牌子,也不是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回传统医院的老路,而是以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为抓手,强化综合健康管理,最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说,如今她也是打浦桥社区医院的院长。
      
       金迎还有一个身份,她是上海市人大代表。去年的上海两会上,她提出“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医院”的建议,广受关注。
      
       时隔一年,社区医院真的诞生了,背后也是时代之机。2019年至今,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多份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此期间,从国家到上海,基层医疗获长足发展,医疗设备配置不断完善,科室设置进一步齐全。在上海,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因地制宜,陆续设置了口腔科、康复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等科室。
      
       金迎表示,社区医院的落地,有利于进一步充实符合当下社区居民需求的临床专科、住院、手术等服务项目,打造医疗服务、基本公卫、健康管理和安宁疗护“四驾马车”,这不仅将有力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接得住、留得下”患者,也能促进“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更快形成。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