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率先全省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会全国推广吗?应制定合理的评判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确保医师利益不会受损。 撰文 | 王晓 五一假期刚过,江苏省就送给省内患者一份大礼,宣布此前在国内多地多家医院推出的“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将在江苏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 江苏省卫健委不仅印发了《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方案》(《方案》),还公布了实行此就诊模式的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名单。据“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消息,“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从5月7日起正式实施。 在5月6日下午江苏省卫健委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省卫健委副主任张金宏详细解读了该项《方案》,并表示,目前,全省所有(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完成了信息化改造和整个流程的改造。
仅适用于普通门诊 “一次挂号管三天”并非新举措。为了解决患者检查结果当日拿不到,或是复诊需重新挂号的就医痛点,成都、太原、青岛、淄博等地部分医院都曾试点过“一次挂号管三天、七天”或是“复诊免挂号费”等类似优化就医流程的方法,江苏是全省层面全面推行该项政策的“先行者”。 按照张金宏对《方案》的解读,江苏“一次挂号管三天”适用于在省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诊,检验检查当日不能完成或不能获取报告需要复诊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复诊时无需再次挂号。 “管三天”指就诊当天及后续两天。但患者在三天内复诊不一定是由初诊医生接诊,可能是同一科室的其他医生进行后续诊治。 而之所以选择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政策实施对象,张金宏表示,是因为在这些医疗机构看病的患者,有些病情相对复杂,患者可能不具备当天检查的条件,当日不能完成诊疗,常需要复诊。 但他也同时提醒,这一政策不适用于跨科室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特需门诊及急诊等。另外,患者在复诊时发现其他疾病需要到其他科室就诊的,需要重新挂号。第一次诊疗已经完成,再继续治疗的,也需要重新挂号。 事实上,反复挂号给患者带来的就医时间和经济负担问题客观存在,根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测算,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量每年约有3亿人次,其中因为检查、检验报告当日未出的原因,每年约有8%~10%的患者需要在首诊后再次复诊。淄博市卫健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次挂号管三天”一年可以为患者减免约240万元。 江苏之后,全国推广? 江苏省此次措施覆盖全省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普通门诊。但对于门诊量本就较大的医院来说,如果免费续诊人数较多,无疑会增加医生的工作负担,因此,围绕这项“惠民举措”的质疑之声未曾休止。 上海某三甲医院门诊部主任告诉“医学界”,上海目前还未施行挂一次号管多天,或是复诊免挂号费的举措。在他看来,这可能会扰乱医疗秩序,因为这潜在意味着“开检查”不是医疗行为,不符合医生劳务价值的付出。 但从大的趋势看,“一次挂号管三天”可能会成为未来在全国推广的就诊模式。2023年12月《山西日报》发表了《山西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诊疗便民服务》,文中称山西省卫健委已研究制定《山西省“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实施方案》,提出了力争到2023年年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到2024年年底,该就诊模式覆盖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 2023年8月,成都也开始试点“延长挂号有效期”等措施,实行“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对于当日不能完成的检查检验项目,免费为患者提供复诊预约服务,解读报告和明确治疗方案无需再次挂号,原则上不超过三天。 根据成都市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将于2024年年初对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开展全面总结评估,后续根据效果评估情况适时向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和医联体牵头单位推广。 今日(5月7日),针对江苏省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澎湃新闻”发表社论《“一次挂号管三天”不妨全国推广》,文中称江苏率先全省实行这一措施是一个积极信号,有利于为更多地方“打个样”。 “社论”文中还分析,这一举措在国家层面也早有迹可循:如《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2011版)规定,“挂号诊疗当日一次有效,继续就诊应当重新挂号”;但2022年6月发布的《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中,表述已经变为: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挂号有效时间,建立患者因检验、检查结果回报就诊的保障机制,合理安排患者复诊次序。这一变化,或为门诊就医流程改革扫清了制度层面的障碍。 此文中也指出,“一次挂号管三天”可以减少患者重复挂号的支出,但同时,是否意味着医生的工作量增加收入反而减少?因此应重新调整医务人员的绩效分配模式,制定新的绩效考核标准,确保医师利益不受损。 《羊城晚报》也曾在评论文章中建议,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复诊免挂号费政策,涉及医师的利益分配问题,应制定合理的评判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确保医师利益不会受损。
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试点“延长挂号有效期”后,医院相关负责人向“川观新闻”记者介绍称,已将三日内复诊患者挂号计入接诊医生的工作量,考虑给予适当补助,旨在保障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责任编辑: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