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最近,“二阳”频繁登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许多朋友表示自己“二阳”了,也有不少人称自己躲过了去年底第一波大规模疫情,却在“五一”假期后“首阳”。 还有一些人出现咽喉不适等症状,怀疑自己是不是“阳”了。 那么,关于“二阳”,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这七个问题给你答案! 01 当前主要流行毒株是什么? 目前,我国的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是XBB系列变异株。它是一种奥密克戎重组变异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BA.5或BF.7变异株,是目前全球优势流行株。但从目前的监测数据看,XBB变异株与早期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近期,疫情仍以局部散发流行为主。根据阶段性调查显示,目前感染者中超过2/3为此前没有感染过的人员。由于既往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绝大多数人对新冠病毒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力。 02 “二阳”的风险高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对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来说,体内抗体仍处在较高水平,目前看二次感染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不过,距离上次感染已超半年时间左右的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仍会增加,因为这部分人群抵抗力下降得会更快,尤其是面对XBB.1.16这种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据了解,虽然人员流动增加了病毒的传播风险,但更多是针对“未阳”人群,这类人群尤其要注意防护。 03 “二阳”症状会轻一些吗? 不少人在网上晒出显示阳性的抗原,称“二阳”后仍出现鼻塞、咳嗽、味觉消失等情况,但比第一次症状要轻。李侗曾表示: 对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即使‘二次感染’,症状也会轻一些,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人群感染。并且之后的疫情高峰也不会像此前那么明显,可能会呈现一个较缓的波峰。 他提醒,此前从未感染过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人群,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04 如何预防“二阳”? 1.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关注自身健康,尤其要关注家中老人、孩子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2. 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3. 尽早接种新冠疫苗:建议尚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尽早完成疫苗接种;脆弱人群在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疫苗,全面筑牢免疫屏障。4.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根据自身状况适度运动,将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机体免疫力。怎样应对“二阳”?一图读懂↓↓↓ 05 咽喉痛就是感染新冠了吗? 最近,有不少网友发帖称自己出现喉咙肿痛,担心是不是“二阳”了。那么,咽喉痛是否与新冠有关?如何区分呢?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潘红英表示:临床发现,二次感染新冠的患者,普遍症状较轻,出现明显咽喉痛的情况较少。若患者没有出现发烧,说明是无症状或轻症,那么也就同样不可能出现咽喉痛。咽炎又分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咽干、咽痛、咽痒、说话声音嘶哑;慢性咽炎则表现为咽喉异物感、吞咽困难。新冠病毒主要侵犯下呼吸道,同时也可能出现上呼吸道症状。除了咽喉疼痛以外,还会出现发烧、干咳、流鼻涕等症状。所以,出现咽喉痛,不用过于焦虑,擅自套症状。若同时出现发烧、咳嗽,怀疑是新冠感染,可以自己进行新冠抗原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应注意自我隔离,前往发热门诊就诊。若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咽痛明显、无法自行缓解,也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排除其他病菌感染等问题。 06 如何缓解咽部不适? 出现急性咽炎导致的咽喉疼痛,可口服解热、镇痛的药物,注意日常护嗓。抵抗力较强的患者2~4天能自行缓解。若炎症较严重,可能要1周或更长时间恢复,需及时就医检查。急性咽喉炎如果没有及时保养嗓子,会转成慢性咽喉炎。 饮食方面忌油炸、油煎、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少食燥热之物;少吃或不吃酸、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及薯类、糯米类等难消化食物;三餐不要过饱,餐后不要立即躺下,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同时,要注重加强营养,适量进食奶类制品、精肉、鸡蛋等;多食水果;多喝水,让喉咙保持湿润。也可以尝试煲一些养咽粥汤缓解咽部不适,如银耳百合莲子粥、无花果瘦肉汤、石斛麦冬橄榄瘦肉汤、川贝冰糖炖雪梨等。 07 近期还有哪些传染病需要注意? 近期成年人除新冠外,仍需注意流感和腺病毒感染的可能。儿童除流感外,更需注意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可能。肠道病毒感染常导致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性脑炎等,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和肺炎。气候多变,我们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场所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勤洗手、保持手卫生。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二阳”我们不必过于恐慌,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希望大家都能坦然面对“二阳”,有备无患,科学治疗,保持理智。点个“在看”,转发给有需要的人,愿我们都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来源:广州新闻发布(ID:gzxwfbwx),内容综合自新华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生命时报、潮新闻、健康江苏。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