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家父录存沈钧儒先生十首佚诗的来龙去脉

时间:2017-06-01来源: 洗桐馆 作者:果南 点击:
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祖籍浙江嘉兴, 1875 年 1 月 2 日生于苏州。 15 岁中秀才, 18 岁乡试中举人。次年殿试得 赐进士出身 。 1905 年秋以新科进士派赴日本。 1908 年回国后任浙江咨议局筹办处总参议,省咨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后当选为浙江省临时议会


 

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祖籍浙江嘉兴,187512日生于苏州。15岁中秀才,18岁乡试中举人。次年殿试得赐进士出身1905年秋以新科进士派赴日本。1908年回国后任浙江咨议局筹办处总参议,省咨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后当选为浙江省临时议会议员,任省教育司司长。1912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北上,任国会参议院秘书长。1936年末与章乃器、李公朴、邹韬奋等六人同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史称七君子之狱1939年在重庆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1942年率救国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8年代表民盟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代主席、主席。1963611日在北京逝世。

对这样一位伟人,1987年家父在某报刊上发表了“沈钧儒的十首佚诗”一文(见下图)。

该文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循着家父文章的思路作了一些考证和研究,现整理如下:

一、关于家父录存衡老十首佚诗的笔记本

经过仔细查找,没有找到家父所说的录存“沈衡老早年的十首旧体诗”的“三十多年前的旧笔记本”,却找到了家父另一册笔记本,其中有戊午年(1978年)家父抄录的衡老十首佚诗如下:

据家父回忆:“这10首诗,是衡老写在泥金聚头扇(即涂饰金粉的折扇)上送给我祖姑丈查际(聚)午先生的,署款是“己亥秋”。己亥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当时衡老才24岁,是他早年的精心得意之作。蝇头小楷,写得妩媚动人。际午先生此扇留存我家,一直由我收藏着,不料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同罹浩劫,数十年珍藏之功,竟丧于一旦,伤感内疚,交集我衷。所幸当年我把这10首诗抄存在旧笔记本上,如今真迹虽亡,而原诗尚存,实为不幸中的大幸了。”

二、关于衡老与海宁蒋家的亲戚关系

家父回忆:“衡老与我祖父辈为中表兄弟。我童年时,衡老常来我家借阅古籍和金石碑帖。那时,他已蓄垂胸长须,衣衫上常佩一把牛角小梳子,用于梳理他的美髯。其音容笑貌,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垂老难忘。”

查《海宁硖石蒋氏支谱》(2008年重修本)并对照《师桥沈氏嘉兴分支世系表》可知:

1、  海宁著名藏书楼衍芬草堂主人蒋光焴次子振墀(拜彤)娶秀水沈玮宝(衡老的祖父)之女肇春(即衡老的姑妈);

2、  蒋光焴五子学培之子述彭(铿又)娶沈玮宝长子宣(次子翰是衡老父亲)之女舜华(即衡老堂妹);

3、  由于蒋光焴四子佐尧(宾日)之子鉴周(藻新)是家父的祖父、即我的曾祖父,故“与衡老为中表兄弟。”衡老曾赠我曾祖父一扇面,上书“藻新七弟”(见下图)。

三、关于《寥寥集》收录衡老十首佚诗

查阅1938年和1978年两个版本衡老的诗集《寥寥集》,确如家父所说:“这10首佚诗,1978年沈叔羊先生(衡老之子)编印《寥寥集》时,未经辑入,集外佚诗,弥足珍贵”。但在上述家父1987年文章发表后,1992年由沈谱和沈人骅编写的《沈钧儒年谱》中有以下记载:

11895年“作诗《拟少陵诸将五首》,以抒发忧国愤世的激昂之情。《拟少陵诸将五首》全文(略)另有《乱棋》、《破画》二诗,大约亦为此时所作。”

21899年“书录旧作十首于一把泥金聚头扇上,赠表亲查聚五。十首诗为《拟少陵诸将五首》、《沧浪亭怀古用欧公韵》、《侯朝宗》、《冒辟疆》、《乱棋》、《破画》。署款为‘己亥秋录近作聚五表妹丈两正’”(见下图)。内容与家父的文章完全一致,可以推测家谱中采用了家父提供的信息。

最近,查阅资料方才得知,2004嘉兴市沈钧儒纪念馆重新印出版了新版《寥寥集》,于是立即购买了一册,浏览后大喜过望,收益非浅。

1、新版中首次列入了家父提供的十首衡老佚诗(见下图该书目录37~47页)。

2、发现衡老年轻时所作的记载与海宁蒋氏交往的诗作三首。分别摘录如下:

11895年(衡老20岁)作的“大哥过硤道谨兄款留甚至”。由诗可看出衡老对蒋府的深厚感情。其中提及的“谨兄”即衍芬草堂主人蒋光焴四子谨旃(名钦顼),是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的丈人,也是我曾祖父鉴周的胞兄。诗中提及的“五砚斋”,为谨旃的书斋名,在本维信平台的“平仲园来青阁忆往”一期中已提及,现再次摘录如下:

“五砚斋”所藏五砚,据张廷济匾额题识称:“首以梵隆写经砚,殿以陈章候画梅砚”,余三砚,题识中未提及。幸绿澄泥砚的砚侧,镌有金石僧六舟(达受)八分书“宋绿澄泥砚”五的大字,并题云:“此蒋霁峰先生所藏五砚之一”。自足证信。其余二砚未详。宋绿澄泥砚,昔年为嘉兴沈钧儒(衡山)先生借去,不知现存何处。陈章候画梅砚,向藏先伯父谨旃先生处,幸“文革”前夕,陈从周教授先期自硖石携至沪上,并转赠与上海博物馆珍藏,未遭浩劫。近年来,上海博物馆曾多次将此砚运往英、美各国展出。

21910年(衡老25岁)作的“赴硖石贺岁”。从诗的题记中可知,谨旃向衡老出示“海内至宝”忠义堂帖及宋版善本、名人字画等,次日又游东西双山,令衡老尽兴而难忘。其中提及的“忠义堂帖”,家父是这样描述的:

宋拓《忠义堂颜帖》八卷,为南宋嘉定丁丑(1217)东平巩嵘所刻。卷首具有清初孙退谷(承泽)印记。其第二册《送刘太冲序》,第七册《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有孙氏朱笔校补给题跋真迹。此帖为嘉兴钱氏旧藏,钱新梧(仪吉)先生《衎石斋记事稿》卷五,有《跋忠义堂颜帖》云:“余家藏此四世,近百年矣。”后归余家珍藏。五十年前,杭州邵裴子先生来余家观所藏碑帖,见此帖连呼“至宝至宝!”。邵先生云:“宋拓《忠义堂帖》海内仅存一部半,此为完整之一部,洵属稀世之孤本。此帖现藏浙江博物馆,一九七九年开始,西泠印社拟将全帖八册,陆续影印行世。繇此可见,我衍芬草堂旧藏图书碑帖,守护于兵燹劫火之余,使古籍名帖,如化亿万千身,至今得广为影印传播,其有功于国粹,嘉惠于士林,为何如耶?

31921年(衡老36岁)作的“嘉兴”。记述了衡老从嘉兴去杭州途中经过各站所见,尤其在途径硖石站时“凝望”“双山”(按:硖石为东、西两山所峡(硤),古称双山镇)的“蒋侯第府”,流露出对蒋氏宅第衍芬草堂的怀念之情。

四、家父对衡老《拟少陵诸将五首》诗作的点评:

借杜甫的原作《诸将》为题,对距今已逾100年的甲午战争,亦诗亦史地抒发他忧国愤世的激昂之情。《马关条约》签订的那年,衡老才20岁,他对清皇朝的朝廷命官,贪生怕死,兵败鸭绿江畔,惧敌和戎,辱割澎湖、台湾的昏愦行径,鞭挞得淋漓尽致。至今读来,仍觉其满腔爱国热忱,跃然于字里行间,足见衡老在青年时期已是一位政治上较成熟的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自然而然更令人联想到衡老在三十年代的“七君子事件”中,身在狱中,依然坚贞不渝,威武不屈,赋诗明志,奋斗不懈的情景;以及他毕生为民主主义、为社会主义奋斗到老的革命历程,真不愧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诗如其人”,读其诗可想见其为人,使我们对其高风亮节,倍增钦慕之忱。特把衡老《拟少陵诸将五首》附录于后,俾衡老佚诗得以永传于世,不致湮灭,多少也可弥补我对衡老的手书诗笺保藏不力之咎于万一。
 


 

拟少陵诸将五首

一从鼙鼓撼边疆,火急军书日夜忙。见说先机蒙政府,见闲裹革誓沙场。

无功半属辽东豕,饱食空腾塞北骧。岂是匈奴真善战?于思讴起太仓皇。

 

中兴威望重云台,坐视鲸狂海宇摧。未老马援偏惧敌,和戎魏绛本无才。

关前羽檄闻三至,海上旄头望几回。竟使圣明惜民力,诸君何以答涓埃!

 

胡尘隔断凤凰城,鸭绿江头墨气横。颇愿雄军移塞外,竟将大事属书生!

蔡公勇癖今为尉,赵括空言岂解兵?不道归来愁弃甲,当时犹说亚夫营。

 

阳樊犹戴古时天,肯筑降城万里边。几日假王嗟汉吏,百年中土辱朝鲜。

但凭义气为军实,谁达忠诚到帝前?众志亦堪成久守,况闻充国早屯田。

 

拟闻除夕奏平蛮,岂料王师一霎班?翡翠几时千里贡?貔貅无恙六军闲。

挽输已痛民财竭,盟约犹看贿命颁。太息圣恩宽败律,都教生入玉门关。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