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旅游 >

如在水墨画中行

时间:2017-05-18来源:原创 作者:林嗣丰 点击:
我承认,去锦溪有很大的原因是被那桥勾引的;所以,听寿松老弟说此次他们下乡48周年纪念聚会活动安排到锦溪一游,我是由衷地欢迎的。 到锦溪时已是中午,吃完午饭,大家就坐在下榻的水乡四合院度假村农家乐院内的晒台上休息、聊天,我便迫不及待地往古镇里边

      我承认,去锦溪有很大的原因是被那桥勾引的;所以,听寿松老弟说此次他们下乡48周年纪念聚会活动安排到锦溪一游,我是由衷地欢迎的。


 
      到锦溪时已是中午,吃完午饭,大家就坐在下榻的“水乡四合院度假村”农家乐院内的晒台上休息、聊天,我便迫不及待地往古镇里边赶了。相传,古镇原有一溪,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烂若锦带,所以得名锦溪。

      下榻的农家乐正位于古镇的湖边上。此湖名为陈墓荡,南宋皇妃陈氏为保护南宋第二代皇帝赵昚而中箭病殁、葬于荡北五保湖中,赵昚为爱妃在五保湖畔钦旨建庙为其诵经护坟,此湖即名为“陈墓荡”,连带锦溪镇也有800多年被御旨改称“陈墓”。

      从度假村的晒台上就可望见五保湖边上当年为陈墓诵经的莲池禅院。我们到锦溪的这天,老天似乎有意要让我们领略水乡特有的景致,故意隐去了阳光,把一切化为了水墨抹成的图画,木桥、禅院、亭台、楼阁,以及粉墙黛瓦的民舍,都如梦似诗一般,显现出另一番的风致。



      出农家乐院门左行数十步,便得一桥,九墩十孔,靠此侧岸边的一孔隆起,为船只通行提供了方便,也让桥有了美学上的变化,确是实用与美学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原来这就是锦溪著名的一景:“十眼桥”。


      于十眼桥上可以望见湖中的陈妃墓。陈妃墓是水墓,陈妃病殁后,因其喜生前爱锦溪的景色,就在五保湖中修筑水冢,将她埋藏其间,水冢就成为锦溪历史的标志。陈妃水冢四周长满芦草,不管水位多高,水冢总是露在湖面之上。这也是一奇迹。现在,我们就与陈妃墓隔水相望,墓冢掩隐于苍松中,四周长满芦草,只可看得到高耸的石柱牌坊和两个亭子。因无船摆渡,故无法近距离的登临一观,倒也增添了许多的神秘之感。是时,有船摇过,水面荡起了水波,似乎水冢也摇动了起来。


      锦溪多的是桥,古镇内尚存的古桥有26座,大多为明清时建造的。其中有名的为8座,除十眼桥外还有天水桥、太平桥、锦溪中和双桥、众安桥、溥济桥、普庆桥、里和桥。近些年来,古镇人又他处迁来了一些的石桥,使锦溪简直成了桥的博物馆,比如这座通往莲池禅院的盘亭桥。




      过了盘亭桥就是莲池禅院的所在了,可惜禅院正在修葺中,无法进去一观。正对盘亭桥的有一条有曲形的石埂,将水面划成两片:北侧的为菱塘湾,南侧的为古莲池。菱塘湾边有游船码头,并有数幢临湖的高楼,其一称“碧波楼”,倒也名副其实。此时,天色尚阴,楼宇与倒映于水面,另有一种风情。

 

      古莲池边即是勾引我来的那座标志性的桥了,许是因池而得桥名吧,桥名为“古莲桥”,很有诗意的。古莲桥是座景观廊桥,有着独特的造型。桥处锦溪古镇入口,独立于五保湖中央,中间与两端各建有一亭子,亭子四角有飞檐,远远望去如燕子飞掠于湖面。桥之两端各有长廊,左侧正对陈妃水墓,右侧则连着莲池禅院。桥十分的轻灵,无论从哪个角度望之,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实在让我难以离开。也许是一边的禅院正在修葺的原因吧,廊桥封闭着,无法上去一走,否则的话,站在桥中央无望湖荡,一定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的吧。但这已足够,在这桥边行走,已经身溶于水墨一般的图画之中了。



      这样的廊桥在锦溪还不止一座,古镇小广场边上还有一座规模不小的,不知是何时建造的。桥头有亭,四角同样有翘起的飞檐。桥之中央道路略低,可供自行车骑行;两边较高,供人行走。人行走道两边有粗大的圆木擎起,支撑着廊桥的顶篷;人行道与车行道间有木制的花格栏杆,古色古香的。用“长虹卧波”来形容它,是十分的相称的。


 
      两桥间的小广场上,有几幢古建筑,其中一间挂有“丝弦台”的牌匾。查资料得知,“丝弦”的全称是“丝弦宣卷”,是锦溪当地的一种戏曲样式,演奏用的器具主要有二胡、笛子、琵琶、扬琴、古筝、笙等丝弦乐器,故有此称。丝弦宣卷类似于戏曲和评弹,所唱曲目,大多移植于传统戏曲,民间轶事,表演者一般为本地农民。演出时可以上戏台,也可只并排摆开两张八仙桌,正中位置坐一位宣卷艺人,手执醒木或木鱼,右侧坐位伴唱帮腔艺人,左侧坐伴奏艺人。这种戏曲样式很受当地人的喜爱。


      锦溪近年来在强调保护生态的同时,大力提倡文化兴镇,古镇的文化气息很浓,建有很多的博物馆,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之称号。可惜我们来此时间太紧,无法去一一领略。

      离开小广场我往回走,竟在古莲池边见到了一艘载有鱼鹰的小船,船老大斜坐在船舱里,悠闲地望着四周;鱼鹰则闲立于支在小船边的竹竿上,或理着羽毛或伸着长脖好奇地看着来往的游客。看来他和它们都已经吃饱,没有一丝下湖捉鱼的打算,否则我又能一观鱼鹰捕鱼的情景了。


      古镇的夜晚又是如何呢?晚饭后,我又去了古镇。好些农家乐已经亮起了灯,但古镇里却灯火不明,没有其他水乡那般入夜时的喧嚣。沿河也只有一些餐饮小店尚有灯光亮着,招揽着生意。老街里有零星的一些铺子还开着,灯光也不亮,远比不止周庄之类的江南水乡。第二天我又来这里,同样是不能用“热闹”来形容,这倒让我觉得它更能符合“水乡古镇”的称号:河道弯曲,穿镇而过;橹桨欸乃,船歌婉转。游客临河而坐,沽酒品茗,怡然自得,是何等的快意!







      遗憾的是第二早晨居然下起雨来,原本欲早起观湖上日出的计划被打破,否则定然是另有一番画意的。当然,此时湖景依旧有其魅力,有人已撑出船来,是清理湖面的船工吧。小船划破了水面,也唤醒了湖荡,雨中湖水格外的清明。


      时近中午,天突然渐渐清亮了起来,我急忙又往古镇里赶,来到禅院的石埂上。文昌阁前比昨天热闹了许多,古连池里的睡莲也开放了,白色的莲花让一池碧波充满了生机。纤细的古莲桥更加妩媚了,湖面上也有了层次。北面的天空已经露出了蓝天,乌云退去,飘起了朵朵的白云,白鹭也来凑趣。菱塘湾的水也明亮了起来,映得碧波楼格外的俊郎。





      晴明的天光还照亮了湖边的民居,正是五月榴花开放的季节,红红花朵闪在绿叶丛中,灼灼地开着,把个粉墙黛瓦的民居映得更加有风韵了。




      半天的时光,从雨到晴,湖光水色,风光不同,却都如在水墨画中行走,尽享水乡的的风情。正应了东坡翁之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此地虽无山,但湖色不也如此美妙吗?

(本文摘自林嗣丰公众号)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