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已成为中国政府无法回避的障碍。相较于东南沿海省份,这些处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城市,并不具备东南沿海兄弟城市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港湾。因此,中国政府试图在西部边疆打开另一条南下通往世界之路,于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铁路网建设计划早已悄悄进行。 “西出”战略的重要一步 修建中巴铁路的设想早在2008年4月巴前总统穆沙拉夫访问中国时就已提出,最初设想是修建一条连接喀什与瓜达尔港的铁路和一条与之并行的输油管道。后与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的中—吉—乌铁路一起,归入“十一五”计划中的“西出”战略。中巴铁路一旦落成,位于阿拉伯海沿岸的瓜达尔港最终将成为中国运输中东地区原油的中转站。 “南线战略”被北京认为是未来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破局的重中之重,其中原因不言而喻。伊拉克战争让中国领教了石油背后的国家利益多么重要。美国插手苏丹内部事务,叫嚣打击伊朗,都让中国感到自身石油利益空间的狭小。更令中国人提心吊胆的是马六甲海峡,中国进口石油的70%须经过马六甲海峡。 对中国而言,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中国的战略石油通道,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不仅美国对马六甲海峡虎视眈眈,甚至印度也蠢蠢欲动。而中巴铁路走廊计划无疑会使中国的能源供给更加安全。由中方援建的瓜达尔港2007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这个位于波斯湾边上的深水港能够将产自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通过陆路运往中国,从而避开马六甲海峡,为中国连接波斯湾产油区提供一条重要通道。 如果中巴能源通道建成,中国进口石油的70%以上都可能绕开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印度洋对接产油国。瓜达尔港与伊朗毗邻,距离伊朗边境72公里,距霍尔木兹海峡大约400公里。 一带一路之链接南亚 事实上,中国从没停止过建设连接中亚、中东地区国际铁路的战略计划。早在1990年,一条铁路把乌鲁木齐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小镇Aqtoghay连接起来,由此拉开中国与中亚诸国建立铁路联系的序幕。几年之后,这条铁路开始沿着塔里木盆地西线支脉向南、向西延伸,1999年该铁路正式抵达喀什。2000年,沿着该铁路修建的两条高等级公路破土动工。 2001年8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批准对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一期工程高达1.98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根据规划,建设完工后瓜达尔港将拥有与巴最大港口卡拉奇港一样的吞吐能力,意味着巴海洋运输能力将增加一倍。 同时,中国政府承诺向巴基斯坦提供2.5亿美元资金用于帮助该国升级改造铁路系统。一条连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和处于巴边境的札黑丹铁路悄然动工。这是伊巴之间修建的第一条跨境铁路。完工后,巴基斯坦铁路网将第一次实现与伊朗对接,进而通过伊朗与中亚铁路网相连。2003年,中国政府再度向巴基斯坦铁路系统改造提供5亿美元。 能源合作进一步密切中巴关系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后美国南亚政策转变,为拉拢当时投抱在前苏联的印度,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上遭到抛弃。在印巴谈判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毫无进展时,美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使印军力急剧提升,严重威胁巴的国家利益。这令巴国内对一直以来的亲美路线进行了否定,由于在地缘范围内的孤立,巴开始寻求中国的支持。 巴的“求援”得到中国政府的回应。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开始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责印度的扩张主义,支持巴基斯坦的抵抗战争,在外交上给巴以支持。当时中国政府为保住与印度之间的缓冲带对巴给予大量武器和物资支持,其后两国渐行渐密。近几年,巴基斯坦的对华外交始终围绕着能源合作展开。 项目情况 2002年8月13日上午10时,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拉瓦尔品第火车站,一列由14辆崭新的铁路客车编组而成的特快列车正静静地停靠在站台上,接受着众多目光新奇而兴奋的检阅。这是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机公司”)出口巴基斯坦175辆新型铁路客车项目(简称巴铁客车项目)交付巴方的首批客车,由这些客车组成特快列车被穆沙拉夫总统亲自命名为“喀拉昆仑”号,隆重的通车庆典正在举行。应巴方请求,中机公司克服了多重困难,确保首批14辆铁路客车于2002年7月27日巴独立日前交付巴方,比合同规定提前了整整6个月。在巴基斯坦交通部部长主持下,巴方各界知名人士数百人为这一巴基斯坦铁路史上的重要事件作出了见证。庆典次日,“喀拉昆仑”号特快列车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并在巴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以“安全、准点、舒适、快捷、经济”的特点,一改过去巴铁客车“破、旧、脏、慢”的老形象,从而赢得了巴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巴铁客车项目是巴基斯坦政府铁路“全面修复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机公司自1996年起开始对该项目的跟踪,为争取项目中标做了艰苦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终于在2001年5月4日取得了巴方出具的《中标意向书》。2001年5月11日,中机公司与巴基斯坦铁道部(简称“巴铁”)正式签署《授予合同协议》,时任中国政府总理的朱镕基和巴基斯坦政府首席执行官的穆沙拉夫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出席了签字仪式。11月8日,巴铁客车项目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总金额近一亿美元。根据合同规定,除40辆客车在中国生产并以整车形式出口外,其余135辆车均以散件形式出口,并在巴铁伊斯兰堡客车厂进行生产组装。中方提供客车在当地生产和组装所需的全部新型技术装备,对巴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生产培训和技术指导,并对巴方生产和组装散件客车的全过程实行技术监造。 在执行该项目的五年多时间里,中机公司以认真、高效和负责任的工作作风,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手段,圆满完成了全部175辆铁路客车的出运工作,在巴铁伊斯兰堡客车厂建立了现代化的中国客车生产线和完善合理的工艺布局,大大提高了巴铁自身的现代铁路客车制造水平和生产能力。 中机公司交付的铁路客车保持了较高的整体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在巴方的实际线路运行试验中创造了140km/h的最高时速记录。中国铁路客车快速、安全、舒适,深受巴基斯坦人民的喜爱,经常出现车票供不应求的情况。在南至第一大城市卡拉奇、北至首都伊斯兰堡、西至西北边境重镇奎达、东至第二大城市拉合尔之间,巴铁专门为已正式投入运营的161辆中国客车,开通了8条客运特快运营专线,基本连接了巴基斯坦国内各主要大中城市。为表达对中国客车发自内心的喜爱,继“喀拉昆仑”号之后,中国客车各运营专列均冠以巴基斯坦人民所喜爱且有纪念意义的名称,生动体现了中巴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2006年7月29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特地前往巴铁伊斯兰堡客车厂,专门视察并参观了中国客车生产车间和现代化的中国客车生产线。在接见中机公司现场工作人员时,穆沙拉夫总统愉快地回顾了2001年与当时到访的朱镕基总理共同签署该项目授予合同协议时的场景,对于中机公司近几年来在执行该项目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真诚的谢意,同时高度赞扬了中机公司在帮助巴铁进行铁路客车现代化和国产化建设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2013年6月7日,《环球网》综合报道: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领袖谢里夫第三次当选巴总理。谢里夫在议会表示,巴基斯坦已同意修建瓜达尔至中国新疆喀什的公路和铁路,这将给巴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6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表示,中方愿与巴方携手努力,共同做好中巴经济走廊这篇大文章,抓紧相关规划和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2015年4月20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国家铁路局局长陆东福与巴基斯坦铁道部国务秘书、铁路委员会主席帕尔文˙阿格哈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铁路局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铁道部关于开展1号铁路干线(ML1)升级和哈维连陆港建设联合可行性研究的框架协议》。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从卡拉奇向北经拉合尔、伊斯兰堡至白沙瓦,全长1726公里,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南北铁路干线。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