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有一种情结叫怀旧

时间:2016-11-01来源:转自峡江日报 作者:李坪华 点击:
9月12日,上海流源知青爱心助学基金会的郑伟民、龙锦华、王联军三位成员来到桐林乡流源村,在当地小学开展爱心助学捐赠活动,此次捐赠的物品包括两台彩色打印机、一台电脑、一套音乐舞蹈教室所用的音响设备以及颁发学生奖学金和奖教金,共计五万余元。自2013

(流源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
 

        9月12日,上海流源知青爱心助学基金会的郑伟民、龙锦华、王联军三位成员来到桐林乡流源村,在当地小学开展爱心助学捐赠活动,此次捐赠的物品包括两台彩色打印机、一台电脑、一套音乐舞蹈教室所用的音响设备以及颁发学生奖学金和奖教金,共计五万余元。自2013年以来,该基金会为流源小学捐助的物资和资金共计十余万元,还安排了教师免费去上海培训,这次也是来与流源小学再次签订三年爱心助学协议。同时,对她们曾经插队的洲上、孔元等地进行走访,我跟随一路,感慨于她们的怀旧情结以及与流源村民的深厚情谊。   
       知青,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八零后,我们对知青并没有多少概念,多数是从长辈口中听说或者从书籍和影剧中看到。对我们而言,从那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只知道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是初高中毕业生,15岁-18岁的年纪,只凭一腔热血,从城市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锣鼓喧天,口号不断,慷慨激昂、气势如海如潮,大家都卯足了劲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曾经有这么一种场景,如此狂热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当这六十多岁年纪的知青代表说她们三位当时还不到十六岁的年纪,于六十年代就从上海来到流源村插队,我们有人问起:“父母舍得吗,才那么小的如花年纪,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她们说:“当时从上到下,都是抱持着扎根农村的想法,自己也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包括来时就有气喘病以及中途患有肾炎和心脏早搏等病症的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想过“病退” 回去,做现在所谓的“啃老”。
      从她们的口中,可以听出这是一段苦难的岁月,从完全不懂农活到麻利无比,挑着上百斤的粮食往返六十余里,下田被蚂蟥叮咬出血化脓,翻山越岭去砍竹子,过年回家都是肩挑扁担走上二十余里然后搭车转车。可是我看着她们与当地村民笑着交谈,神态中满满都是深深的情谊,回忆四十余年前的故事,念叨着过去被村民叫什么外号、谁谁谁是自己的师傅、被调皮的学生气哭,记得曾抓野味改善粮食、翻越山岭去交界的永丰县赶集、有人怕猪仔跑了用绳挂在胸前一路回来,等等。另外,还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寻过去记忆中的足迹,小溪、小路、仓库、娘娘庙等等,哪怕有些已经消失得完全不见痕迹。
      有一种情结叫怀旧。“哪怕家人刚说的话我记不清了,但是关于这里的记忆很深刻,当时村民只有十几个,我们一起来的知青就有十几个,一直感谢那些村民从自己的口粮中拿出一些给我们”,当往事已成回忆,那些曾经说过的话语、走过的足迹都深刻烙印在脑海,酸甜苦辣都尝遍,可是留下的只有温馨的回忆。
       有一种岁月叫坚韧。“经过插队干农活的岁月,那种磨练的坚韧就体现出来了,在返城恢复高考的时候,虽然年纪已近而立之年,有的已经有了小孩,但还是抽空汲取知识,陆续到流源的一百多号知青中,出了好几个大学的校长……”,岁月见证着知青的奉献,也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尽管有很多人对那时的上山下乡持批判态度,但是她们却如是看待自己经历的岁月。
        怀旧也许是最好的精神享受和寄托,她们经历过雪雨风霜的侵袭却没有沧桑的面容,对过去只有回忆、感恩和怀念,回忆充满理想主义的青春年华,感恩带着坚韧和执着走过的岁月,怀念一草一木、轶人轶事。
        我想,她们在那个时代对苦难、奉献作了诠释和注脚,我们不曾也不会经历这样的苦难岁月,但希望当我们老了,我们也能像她们那样,从容淡定地回忆曾经的岁月,撒过的汗水和泪水,却依旧感谢时光赋予的所有馈赠。

 

(三位老师在进行教学指导)

(龙老师在发放奖学金的大会上)

(作者为江西峡江县桐林乡乡长)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