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淮北生活杂忆 (38---47)

时间:2016-10-31来源:原创 作者:高小峻 点击:
三十八.走访知青 然而知青中的矛盾依然存在,不安定与冲突的隐患依然存在。这一方面与当時尚处于文革的大环境有关,也与知青当時生存的小环境有关,我与庭富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既然把我们选入了五七小组,总要给大家干点什么,解决不了大问题,解决一点小问题


三十八.走访知青
然而知青中的矛盾依然存在,不安定与冲突的隐患依然存在。这一方面与当時尚处于文革的大环境有关,也与知青当時生存的小环境有关,我与庭富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既然把我们选入了五七小组,总要给大家干点什么,解决不了大问题,解决一点小问题也好嘛! 庭富是一个热心的人,也是一个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的人,並善长交际,人缘好,我们互相配合得很好,並成为一辈子的朋友。
 
于是我们就开始走访知青:在安徽,我们有空就下队走访知青集体户,回上海,我们就穿街走巷,进行家访,我们认准了一个理,要为知青办事,就要与知青交朋友,就要上百家门,听百家话,才能办百家事。用大半年的时间,我们走了全公社数拾个集体户,分布在上海静安与普陀二个区,近百位上海知识青年的家。通过走访知青,了解了实情,听取了真话,广交了朋友。
 
我们及时把知青反映的情况与问题,与陈风兰主任进行沟通,由她出面做相关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成效。知识青年的一些具体困难得到解决,部分知青集体户进行了调整,潜伏在前后二批上海知青的矛盾得到调解,整个湖沟公社,上海与蚌埠知青之间,上海知青之间,基本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没再发生什么大的冲突 。
 
三十九.协助办班
过了不久,公社五七小组陈凤兰主任通知我和庭富到县文攻武卫指挥部,协助参与办一个学习班。当時公检法巳靠边,文攻武卫指挥部就是县革委会下,维持社会秩序的专政工具。当我和庭富走进指挥部大门,只见一排排平房,在大树的遮映下,显得很干净,也很宁静。庭富在前我在后,边说边笑,向最后一排小平房走去,丝毫也没觉察到危险正在向我们逼近。
 
当我们一拐弯,走近最后一排小平房时,突然窜出来一个人,手上拿着一块红砖,凶神恶煞地叮着庭富,我赶紧上前一步,双手紧紧抓住他的右手,虽然他比我们矮半个头,但虎腰熊背,手上很有劲,一搭脉就知是个练过武功的货。在闻讯赶来管理人员的帮助下,才夺下他手里的红砖,才化险为夷。
 
却不料更惊悚的一幕,随后发生了:只见他在返回小平房时,突然狠命向墙上撞去,随之应声倒地,水泥墙上还留下几根短发与血迹。过了一会他就苏醒过来了,他用自残的方式,来宣泄他的不满吧?他就是这次学习班的主角,上海第二批下放的知青,当時是作为流氓团伙,好象涉及打群架、敲诈、偷听敌台、乱搞男女关系等。后来可能考虑到我们俩的人身安全,没有几天,我们就结束了协助办班的任务,草草收兵了,也不知这个学习班的最终结果如何。
 
 
四十.终于入团
我是出生于1948年1月,是典型的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从小接受的是比较传统的教育,思想比较单纯、简单,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认为世上一切非红即黑,认为人的政治生命就是加入少先队,共青团与共产党,要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就行了。
 
无忧无虑的童年,1955年我进了私立美华小学,顺利地加入了少先队,三、四年级还当了小队長。1961年,我第一志愿考入了京西中学,没报考育才中学,似乎巳逐渐感受到极左思潮的压力,虽然初中三年一直担任班级中队委员,当时老师与同学选班干部,似乎更注重学习成绩,工作热情与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友好关系。然而我争取入团的意愿,却屡屡受挫。
 
直到1971年5月4日,我才实现我的愿望,整整经历了9年的漫長考验,而这时离我可以入团的年龄,仅还有8个月的時限。2014年,我们又一次重回淮北大地时,我握住当時大队团支部书记单超的手说:我是在你当书记时入的团呀!我和他的手握得很紧、很久,历史又走过了43个年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呀!
 
四十一.上中农单玖
陶庄没有地主与富农,成份最高的就是上中农,单玖就是全庄唯一的上中农 。单玖,个子较高,不胖,很精悍,留着一簇小胡子,手中经常握着一杆老烟袋,总是笑嘻嘻的,一双有神的小眼睛,总是瞅着你,唯恐有所得罪与闪失。单玖家住在庄的尽西头,我们的知青安置房造在他家的西面,隔了一条小水沟,我们与单玖家就成了邻居。
 
单玖家拉了一个院子,虽然是土墙,虽然没有门,但在全庄也是数得上的。单玖是一位种田的好手,自留地打点得不错,是全庄最勤劳,最殷实的人家。他家虽然也没什么东西,但收拾得很有条理,农具摆放得整整齐齐,粮垛堆得满满的。他和他儿子也经常到我们集体户串门、拉呱,告诉我们一些持家过日子的经验。
 
在我们最困难的時候,单玖会叫他的儿子或媳妇,给我们送上一碗酱豆子或咸菜,在全庄老乡中,单玖家是雪中送炭最多的一家,正印证了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单玖家的大黑狗也经常来串门,我们也是以礼相待,狗是很通人性的,它经常晚上睡在我们的大门口,为我们站岗放哨,冬天我们回上海过年,它会送我们好几里地呢!
 
四十二.第一位民办教师
陶庄的上海下放知青孝定被选中,当上了我大队第一位上海知青民办教师,享受每月10元的补贴,並基本上不需下大田劳动了,与赤脚医生一样,是农村的脑力劳动者,是靠知识获得工分与补贴的,在当时这二项工作是仅次于招工的美差,是知青在无奈之中的优选,不少知青在插队生涯中多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
 
当然当民办教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上海下放知青,还有本地回乡青年中的高初中毕业生,都瞄着这个位子。还好,在选拔民办教师的过程中,更注重学历与能力因素上,这可能是教育部门的硬杠杠吧,也可能是当地干群的朴素感情与智慧吧!难道让庸医与蠢师,来祸害自已和自已的子女后代吗?
 
十里小学是十里与单圩二个大队共建的乡村小学,並设址在十里大队地界,却在七、八年的時间内,从孝定始,到振华止,连续有单圩大队三位上海下放知青,先后担任民办教师,确实是不容易的。我想,这也与第一位上海知青民办教师孝定的学识、待人接物、努力钻研、诲人不倦分不开的吧!
 
四十三.九一三事件
九一三事件,无疑是1971年最震憾人心的大事件。在淮北农村,真是天高皇帝远,国庆节、劳动节、休息日皆与我们无关,与我们有关的是赶集日,更与我们直接相关的是老队長每天的哨声,它左右並决定了我们一天的作息时间与生活内容,还有就是挂在门口的小喇叭,它告诉我们发生的新闻与大事小事,当然我们还有一些书信往来,可以获知一些信息。另外,比较灵敏的收音机,也可获得信息,但这是要冒着偷听敌台的政治风险。
 
各种有关九一三的大道与小道消息不断传来,我们简直不敢相信,写入党章的接班人,先是南窜想另立中央,继而北逃要叛国投敌,而结果永远非但没有健康,竟是机毁人亡,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倒是林家公子的狂妄,他的小舰队,他的武装起义纲领,他的暗杀领袖的企图,他选妃的故事,却引起人们的热议,声讨与愤怒。
 
再后来,传来天马行空曾说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变相劳改等等。我们当时幼稚地认为,如果在副统帅在位的时候,能够传达贯彻他的精神,对上山下乡运动能够纠偏该有多好啊!只可惜,现在这成了批判材料中的一句话,而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做好扎根一辈子的思想准备吧!
 
四十四.马驴配种
陶庄除了有几条皮包骨的黄牛与灰驴外,还有一头骡子 。骡子是由马与驴交配而生,如果是公马母驴所生,则称驴骡,否则称为马骡。骡一般体形比驴大,比马强壮,一般不具备生殖能力,马骡力大无比,驴骡善于奔跑,骡生命力和抗病力强,饲料利用率高,易驾驭,体质结实,富持久力,役用价值比马驴多高。
 
到了秋季,驴子进入了发情期,队里对母驴采取了特别护理:推磨等重活不让她干了,每天精饲料款待。临上轿那天,还精心为她梳洗打扮了一番,以便讨得马郎的欢心,获得一举成功呀! 那天,老会计叫上我,牵着母驴,直奔西北方向,是与固镇县比邻的宿县永镇集,走了也有好几里路,在宿怀公路旁。
 
洞房设在一片空旷的场上,老会计把驴拴在一颗小树旁,一会儿一匹小白马 被牵来,绕着小树转了一圈,母驴羞涩地低下了头,小白马似乎不怎么感兴趣,昂着头东張西望。又过了一会儿,小白马又被引到驴的尾部,它嗅着,闻着,逐渐起性,並一跃跨上了母驴的身子,在人们的帮助下,完成了马驴的交配。后来这次配种没有成功,直到75年我离开陶庄,庄里还是仅有一头孤独的骡子,也不知到驴年马月,陶庄才会有第二头骡子呢?
 
 
四十五.骑骡子
队里的牛驴多很瘦弱,工作很繁忙,牛要犁地拉车,驴要推磨,由于地广活多,经常还需我们用人力来替代畜力,所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放牧,或骑着 驴去赶集,或骑驴看唱本等等,这种意境与享受,我们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倒是队里那头骡子,体壮腿健,由于既倔又爆,一般人惹不起,蛮逍遥自在的。
 
一天,我们工余在场上休息,王道帮突然窜上骡背,驾驾地呼唤着,骑着骡子在场上跑了一圈,煞是威风,跑到我们面前翻身下骡,带着几分得意的神情对我们说:上海蛮子,可敢试试?我们互相对视了一下,心中打鼓,谁也没骑过骡,但咀上绝对不服输,我应声站起来说:我来试试,便向骡子走去。
 
我抚摸了一下骡头颈上的毛,二手一撑跨上了骡背,骡就一溜小跑起来,我怕被它甩下来,就用双腿紧紧夹住它的肚子,全身伏在它的背上,双手扶抱住骡的头颈,人很紧张,样子一定很难看,骡见奈何我不得,便转身朝仓库跑去,並擦着墙根跑,想使阴招,我使劲把它的头颈向右扳,才逃过一劫。这時乡亲们怕出事,上前喝住了悍骡,我也顺势下坡,结束了这场骑骡子的冒险之旅。
 
四十六.伤兵满营...续一
刚到农村,国家对知青的粮油,还有半年左右的补充供应,再加上一切尚在学习之中,当地老乡对我们的期望与要求不是很高。第二年我们忙于宣传队与批判队,东跑西颠的,虽然也累,但伙食是不用操心的,是管饱的,而农活干得也不是最多,所以人虽显得黑瘦老,也有知青开始患病了,但没有引起群体性疾病。
 
到了农村二三年后,各种疾病就开始缠上了知青群体。一般诸如红眼睛、菌痢等,都先后在各个知青点传染,而水土不服引起心脏不适或皮肤炎症则发生在部分知青身上。而特别历害的是疟疾与肝炎,一传一大片,尤其是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虽然我们知青每人多有蚊帳,但可狠的是这里每只蚊子似乎多带有疟原虫,稍一疏忽就中枪了。
 
当时患疟疾有二种,一天隔一天发或天天发。现在查度娘,才知竟有四种之多,即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与卵形疟,当地俗称打摆子或寒热病。由于疟原虫在人体血液中的定期大量繁殖,引起患者周期性的发冷、高热、多汗,可延续一周至拾多天。发冷,四肢冰冷,人抖心凉,盖数床被也无济于事;高热,面红耳赤,寒热可达40度以上,严重的呕吐抽筋昏迷;多汗,浑身大汗淋漓,咀干味苦,全身泛力。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再强的汉子,也终被击倒,发一场疟疾,就是患一场重病呀!
 
四十七.伤兵满营...续二
大队知青绝大多数患过疟疾,且年年复发,有的一年要发数次,导致脾肿贫血。疟疾,虽然也有预防药与治疗药,如乙胺嘧啶、氯喹、伯氨喹、奎宁等,也有效果,但处于疟疾高发流行区,置身于携带多种疟原虫的蚊海之中,这些药物只能暂时歼灭或减少部分疟原虫,减轻或延缓病症,潜伏一段时间,新老疟原虫共同发力,疟疾又复发了。
 
71年还是72年,我到上海二军大長征医院验血,想根治疟疾,不料引起症疗室的轰动:拾余位军医,轮流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涂片上的疟原虫,他们神情很专注,也很兴奋,可能他们以前仅从教科书的图片上,看到过疟原虫,而今天他们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生龙活虎的疟原虫,並近距离的观察患者,询问疫区情况与发病的状况。
 
当然这是一次失败的根治,随着我又一次踏上淮北大地,随着疟蚊的狂叮热吻,疟原虫又卷土重来,兴风作浪了。直到75年,我病退回沪后,才彻底根治疟疾。那是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以骨科与烧伤科闻名的医院,小小的疟原虫又一次引起医生的轰动,但这一次疟原虫没有那么幸运了,它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我从此也远离了令人胆战心惊的疟疾。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