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旅游 >

石台游记

时间:2016-10-21来源:原创 作者:朱银龙 点击:
深秋的皖南西部山区依然树木葱茏,花团锦簇,一派生机。 丙申年10月10日,我和凤民、庆佐在酝酿许久后于十月金秋终于动身乘车远赴安徽石台。这是早先受石台集邮好朋友李求实先生之邀,一直在寻找恰当的时节,安排好各自的家庭生活后才顺利地得以成行。 说到

深秋的皖南西部山区依然树木葱茏,花团锦簇,一派生机。

丙申年10月10日,我和凤民、庆佐在酝酿许久后于十月金秋终于动身乘车远赴安徽石台。这是早先受石台集邮好朋友李求实先生之邀,一直在寻找恰当的时节,安排好各自的家庭生活后才顺利地得以成行。
说到石台,从前并未有多大的印象,脑子里基本是一个空白。为了对其了解,赶紧查看有关石台的历史及文化、地域、社会和与之相关的内容,力求达到一些哪怕浮浅的认识也好,不至于在熟人和朋友中间因口误之嫌招人耻笑。看过介绍的石台方面的旅游资料,且让我耳目一新、刮目相看了,我这才有了急切的强烈意愿要去石台。
也许是亟待的心情驱使,从沪青平转入沪渝高速一路疾行,到池州再拐入石台县城,计程八个小时,一路走来并不轻松。出上海地界二小时,进池州到石台县城一点五小时,真正在沪渝高速行驶只有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地方的交通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对于今后石台的发展有着深层次考量是当地政府必须应对的现实,这关系到石台未来的发展前景。
当晚,主人奉上宴席,求实先生尽地主之谊给我和凤民、庆佐一一敬酒。酒过三巡,求实先
生礼让有序,为我们介绍石台的旅游文化、历史人文和当地的特色,使我们感受到地处皖南的石台有着不凡历史和文化传承。一个不足12万人口的“袖珍”小县,北邻佛教圣地九华山麓、东傍举世闻名黄山与太平湖峻岭之间,得以积地缘之灵气、聚佛道之星辰,安得民情稳固之福。正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啊。
石台县,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石台是安徽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县份和皖南山区著名的茶乡,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经济圈的组成部分。2010年曾被30国驻华使节游览后联合授予“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如一幅绚丽多姿的“山峦古村”水墨画卷
在我们前行的路上已经感觉石台的环境地貌不同寻常,漫山遍野的草木与森林交织,蜿蜒曲折的秋浦河如同灵动的彩绸忽而同行又即逝在前方,忽隐忽现像奔腾的蛟龙在我们脚下飞舞。“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莺满,涧涧白猿吟。君莫问秋浦,猿声碎客心”。有“诗之河”美誉的秋浦河,两岸风光旖旎,难怪曾吸引诗圣李白流连忘返,满怀激情地作下流传千古的《秋浦歌》呢。
何止是李白,魅力超群且独特的环境地理,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静谧神奇的山峦叠嶂,宛若神仙的鱼龙洞谷,终会云集八方游客,领略和吸引古今贤达之人。历史上不少于数十位古今历史名人在此仙居,创造了古代灿烂辉煌的石台文化。他们当中当属杜荀鹤,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绿商琐碎》、《唐风集》、《全唐诗》,被后人称之为“杜荀鹤体”,在石台家喻户晓。还有如远古时代的名家:杜仲武、毕铿、吴应箕;近古及民国时代的名家:杨文念、陈一甫、陈范有、李诚、苏阿芒等,都为石台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追思先人的遗迹,感受文人骚客的情怀
读书亭下忆先辈,秋浦河畔写春秋
大山里的学校也是哺育乡村文化一棵优质的树种
贫困的山区学校也已捉襟见肘,人才流失,操场上晾晒的稻谷
杜村的庄园里,杜荀鹤的故里竟发现了“蓬莱仙洞”
作为石台人的求实先生,就很有励志奋发的情怀,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文化传承中,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从小刻苦学习,砥砺奋进中不断前行成为了石台的佼佼学子,为石台一方奉献着青春年华令我们感慨。他可以成为新一代石台人的骄傲和励志的楷模。在石台的四天里,为我们热情款待,一路陪同游览石台美景操尽了心。在参观领略具有石台特色的国家级晚唐文化徽商开辟的“徽饶通衢”的古徽道遗址,让我们重温了2000年前的徽商历经的辛酸历程和艰难生活如同在大山里的蜿蜒曲折的“茶马古道”的苦难岁月,在今天看来,15华里的盘山古道并不张扬神奇,但在那时刀耕火种、人背肩扛的年代,徽商具有开拓“徽饶通衢”的果敢精神难道不让人肃然起敬吗?它其实就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和不畏艰难的励志精神风貌。
具有2000年历史的“徽饶通衢”古官道口遗址
古徽道上风景怡人
过客厅里相视而笑
飞流直下三千尺
盘山古道上,仿佛闻听历史的足迹
求实先生自小生在皖南长在石台,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情深意切;对石台的一砖一石深深眷恋;对故乡的人文轶事如数家珍,把我们带到了山峦苍郁峻拔,溪流清澈萦回,空气清纯新鲜,气候舒适宜人的美好山村——仙寓镇大山村古村落风景区,在具有全国富硒第一村真正享受了一次超级村民的待遇。吃在村中、住在民间、玩在山中,闻着清香、吸着温润、透着明净、和着宁静,真是鸟语花香、鸾凤和鸣之境界让我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别石台山村。
村前的小溪
金色的稻田
宁静而清澈的山泉
盘山道上崎岖蜿蜒
古老的树根向人们叙述往事
感叹着这乡村的美景
大山里的村舍相距甚远,依然保持着原始风情风貌,陡峭的山坡,崎岖的沟梁,弯曲的山道,构成了一幅幅壮美的“山峦群峰村舍图”,堪称永不褪色的“泼墨水墨山野画卷”,实在是美不胜收。朴素中见风情,清新至极。
在大山深处的农家乐园里,我意外地碰见了在原地下过乡的上海老知青,甚至带着全家老小专程来石台度假,有的一住数月,特别留恋这里的山山水水。因为这里的生态保持的很好,没有遭到环境的破坏和开发,基本还是静态性的地区,交通并不发达地石台,却意外地抵挡了碳排放的侵袭,成了天然氧吧的免费供应商了。当然老知青们也是眷恋自己的第二故乡,携儿带女前来重温故地,难忘蹉跎岁月情在其中。
大山的宁静夜晚和大山静谧的神情使我安然入眠,好似催眠的魔法让人们格外心如止水一般。清晨醒来顿觉全身舒畅,精神昂扬。喝着香糯的米粥,尝一口清香的腌菜,咬上一口爽口的土鸡蛋,格外地亲切。过惯了城里生活的人们,并不留恋于鸡鸭鱼肉,能吃到新鲜可口的农家菜实属万幸,何况这里的含硒成分的土壤,氯离子养分极高,生长在这里的各类蔬菜能让我们这些外乡人一饱口福也是尽力天地之力,可得不可求呀。
凡来过石台这地方的朋友都异口同声的评价道:天然氧吧不分白昼,云雾缭绕不是雾霾,山清水秀不是花屏,饮料食物均含富硒。我在想,先哲杜荀鹤老先生若活在当下的话,也一定会“满酌劝君酒,劝君君莫辞。能禁几度别,即到白头时。”留下《送人游江南》的千古佳话的。
汨汨淙淙的山谷溪流,古老的树种唯皖南特有——甜槠。有着680年树龄的甜槠广泽人间,其果实可制作凉粉。
临别之时,主人提议何不乘醉兴之意再浏览皖南一景“蓬莱仙洞”。此洞民间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蓬莱归来不看洞”之说,“蓬莱仙洞”景区位于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故乡杜村境内,仅距县城12华里。主人之邀哪有不应之嫌。果然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景物秀丽、洞道崎岖。洞中洁白无瑕的“罗纱帐”、晶莹剔透的“天丝”、巨幅立体的“山水壁画”、精美雄伟的“千佛山”构成的蓬莱四绝被誉为石台溶洞群之首,可称之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石台的天然景色绝不亚于这些,来的这几天也不过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的做了回看客,尚有诸多的景点等待下一次的登临。早就知道“牯牛降”、“怪潭”、“鱼龙洞”、“百丈崖”等著名景区,看似遗憾,其实不然,好客的石台人还要盼望久别的亲人再度归来。因为杜老先生的寄语纵然常萦绕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心头,总想再次体会一回:“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的那美好境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