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傍晚我们到达了海南海口机场。组委会派车把我们接到了海南省澄迈县富力红树湾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网海南老年大学城。 9月8日上午我们参加了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网海南老年大学城落成典礼暨学习中国•知青书院揭牌仪式。 这次活动邀请了一些曾经有知青经历的人。在我们上海来的人中间,有曾经被周恩来总理接见过的新疆老知青杨永青大姐。杨大姐七十多岁了,但依旧是思路清晰。我还相遇了四十三年踏遍天山大地为百姓送医送药的姜万富。我还意外地遇见了朱响应大姐。她 曾经是原南汇区宣传部长,浦东和南汇合并后,她被调到上海是文明委担任副主任。当年在开发建设临港新城的时候,工作上她是我的上级,私下里我们聊得更多的是曾经的上山下乡。参会几天与原江西知青王杰律师交流不断,受益匪浅。尤其是江西峡江知青们在返城以后的许多感人故事令我敬佩。相处三天,王律师一个个精彩的讲述给了我许多启示。在与原黑龙江知青李春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考的力量。春生在上海的知青活动中不“显山露水”,但是他对于知青上山下乡问题以及许多问题的思考给我很多的启发。与这些踏踏实实的朋友们相处,是一种快乐! 如今我们都退休了,抱着学习和了解的目的,都接受了邀请来参加这样一次活动。 二、为何邀请知青?因为这次在海南落成的老年大学城里,由中国领导网倡议,在“海南老年大学城”内筹建中国知青书院。 为什么要组建中国知青书院? 我特意抄录筹备者所讲的目的—— 全国知青2600万之众。(注:按照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 1年7月——2011年6月》(人民出版社·107页)上所说:应该为1600万)他们之中不乏因上山下乡错过了大学深造的机会,留下遗憾。重返大学课堂,不仅是个人圆梦,更令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与“终身学习”的核心价值观和优良风尚。特别是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激励广大老知青焕发活力,继续与国家同命运,与民族共呼吸,当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大好事。 如何学习? 寓教于网:借鉴全球领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的中国知青书院·大学,将是天天24小时不间断的教学互动大平台。 寓教于乐:乃永不懈怠的教学追求,拟在海南投放30多辆大巴,设置“移动”大课堂,融旅游、养生、学习于一体,并择机拓展“一带一路”游学安排。 寓教于赛:与国家文、体、医、教部门联手,举办适宜老知青以及其他退休者参与的赛事,推广“健身、修心、合群”的科学养老新时尚。 寓教于创:结合老知青(长者)的特长,引领他们力所能及地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发挥潜能和余热,培养“老树”新技、新果。 寓教于传。为老知青(长者)一代,传承优秀德行才艺提供广阔时空,组织在“口述历史”与《老人是宝》网络日播剧等多元文明践行中。 三、能够有这样一所面向老知青的学校比没有好。 问题之一:我们还要学吗? 曾经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人才能够被称之为知青!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的上山下乡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的时候,达到了高潮。一直延续到了八十年代初期,上山下乡被中止。如今,这些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们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他们基本都已经退休了,还有一些人不在人世了。安度晚年是他们的梦寐以求。 组织这些老年人学习,提供一个互联网+的全天候学习平台,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诚如组织者指出的,这代人“因上山下乡错过了大学深造的机会,留下遗憾。” 现在这些老知青人老了,眼花了,学习的身体条件已经大不如以前了;退休了,各有所爱,各有所需,学习的积极性减退了;有的忙碌着抚养第三代,有的结伴外出旅游,有的卧病在床奄奄一息,有的为每月微薄的退休金烦恼等等。真正有继续学习愿望的老人不多! 我曾经做过一个随意的小调查。在我一些熟悉的知青朋友中间有意识地问了20位朋友:现在每天在干吗?闲余的时间在学点什么呢?结果令人很失望。只有2位朋友对我说,空闲的时候学点书法,读点文学书刊。 在上海,能够上老年大学的人占整个城市老年人的比例终究是少数。据说,这些上老年大学的人中间不乏是为了能够有一个打发时间的需求。而且有一些老人上了老年大学以后就一直不肯“毕业”,长期“占据”着学位。这说明面对老年人的大学还是有需求的。所以在“海南老年大学城”内建“学习中国·知青书院”,有比没有好。 问题之二:我们学点什么? 据知青书院创办者的介绍,这所特殊的大学是通过寓教于乐(就是旅游)、寓教于赛(就是组织各种赛事)、寓教于创(较难做到)、寓教于传(口述历史)。 旅游和赛事,能不能吸引老知青(长者),需要组织者动作脑筋。以上海为例,各种打着“知青”旗号的活动(包括旅游)很多。这些没有官方认可的组织,都想在“知青”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上海在“文革”期间上山下乡有一百万人之多。如今真正在“热心”于此类活动的只是极少数人。甚至有利用这类活动敛财的。 至于寓教于传(口述历史),前些年已经做了不少。特别是崔永元团队早就请了许多在上山下乡过程中的亲历者留下了真实的口述史。录了像,作为历史资料保存起来。我曾经被邀请讲了四个小时,主要是当年云南农场知青大返城的历史。据我了解,一些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大事中的亲历者都做了口述记录。一直到今天,我还记得这个团队在制作口述历史的时候的严谨。 所以,在知青书院的寓教于乐、寓教于赛、寓教于创、寓教于传,需要新的创意。怎么做?相信“知青书院”的教授们会有新的举措吧。 四、开幕、揭牌——开张了。 讨论、交流了两天,听到了各地知青朋友的精彩发言。“正能量”满满的。 退休前来过一次海南,走马观花的。四年以后有这样一个机会再来看看,天天在会场了,感受到了海南的“空气”。 结束了,赶紧回家。来海南前接到了新的工作任务,脑子里都是怎样做好工作的事情。既然来了,留下这些只字片语,对得起组织者就行! 回家干活去! 附录—— 海南老年大学城落成 2016-09-08 18:59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海南澄迈9月8日电(记者 梁捷)由中国领导网海南老年大学城和中国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老龄事业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领导网海南老年大学城落成典礼暨学习中国路书院揭牌仪,8日在海南澄迈富力红树湾举行。这是一座以服务老干部、老知青为主要对象的新型老年大学城。全国各地的老干部和老知青代表200多人出席了活动。老知青侯隽发来了贺信。 中国领导网是中央党校主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主办的融媒体,是以关注中国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向的一家网络平台。海南老年大学城是中国领导网旗下的实体机构。 海南老年大学第一任校长人民日报原老干部局局长刘宝元报告说,老干部是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力量,他们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立下汗马功劳。老知青当年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与历练,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共和国的栋梁。海南老年大学将通过不懈努力,为这两部分老人创造更好地生活、学习条件。 据悉,海南老年大学城,是一座与以往各类老年大学具有明显区别,别具特色、服务一流的社会学校。她是一座面向全社会,重点服务老干部、老知青的定点学校。她是一座全方位、立体化;多功能、多元化;超时空、网络化;讲实效、规范化;重服务、科学化的新型现代化老年大学。这个新型现代化老年大学,将对师资、教材、教学方式等进行全方位改革,找出一条适合当代社会需求、满足老干部、老知青需要,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老年大学办学理念和思路来。 刘宝元透露,海南老年大学城共设置8大中心,为老干部、老知青的再学习创造条件。包括老年教育培训中心、老年融媒体创作中心、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健康服务中心、老年旅游服务中心、老年用品电子商务中心、老年创业帮助中心和老年金融服务中心。 刘宝元说,海南大学城是一座虚拟与现实并存的大学,将采取6种特殊的教学方式。第一、寓教于网。借鉴全球领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的中国路知青书院,将是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教学互动大平台。第二、寓教于游。拟在海南投放30多辆大巴,设置“移动”大课堂,融旅游、养生、学习于一体;并择机拓展“一带一路”游学安排;围绕活动设计,我们将努力与有关部门联系,让知青专列开进海南,在重走知青路的进程中,创造一个全新的知青驿站——海南老年大学城。第三、寓教于赛。与国家文、体、医、教部门联手,举办适宜老干部、老知青以及其他老年人参与的各种讲座,推广“健身、修心、合群”的科学养老新时尚;我们还将通过海南老年大学城不断组织各种老年文化体育大赛,为老干部、老知青和全国老年群众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为各地的老年大学提供示范、引导各地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展示老年人的风采。第四、寓教于创。结合老干部、老知青的特长、引领大家力所能及地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发挥潜能和余热,培育“老树”发新枝、开新花、结新果,开展新一轮创业活动。第五、寓教于传。为老干部、老知青传承优秀德行才艺提供广阔空间,组织“口述历史”、《老人是宝》网络日播剧等融媒体传播样式,口述个人历史、总结精彩人生、传承家风家训、实现文化养老。第六、寓教于展。把海南大学城打造成全新的展览展示基地,展出老干部、老知青的回忆录,知青日记、歌曲、书画、照片等。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