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6年6月22日,美国华盛顿,关于美国货币政策的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耶伦发言。 东方IC 图
这一周,美国又要公布最新的非农数据了,还有6月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不过,因为英国脱欧这档子事,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就在一个多月前,大家还乐此不彼地讨论着美联储今年加息的时间究竟是在6月、7月,还是在年底。当5月的非农数据公布之后,虽然6月加息无望,但是绝大多数分析机构都不怀疑:至少在年底之前,美联储会有一次加息。 可是,当英国公投决定脱欧之后,这一切都成了扯淡! 分析机构们又见风使舵地调整了预测。他们认为英国脱欧之后,本来就低迷不振的世界经济都会变得更糟糕,美联储今年加息整个儿都没希望了。 所以,本周要公布的美国重要经济数据——非农数据显得有点尴尬,还有6月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明明很重要,但此时此刻却有了一种“然而并没有什么作用”的意味。 不过,很难说美联储的态度会不会一百八十度翻转。从过去几个月美联储的表态来看,它总是在与市场的预测唱反调:每当市场预期低迷,美联储就偏向“鹰派”,一副加息箭在弦上的样子;但一旦市场对于加息预期高涨,美联储便又转向“鸽派”,开始对加息扭扭捏捏。 这一次,美联储官员们会是什么态度呢?显然,现在市场已经对于美联储年内加息不抱什么希望了。 英国算得上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不仅害惨了欧洲,搅黄了美联储的加息大计,还让“安倍经济学”一夜崩塌。日元一路飞涨,日本央行此前实行的负利率居然变成了一个笑话。 可以肯定的是,日本这次已经“躺枪”了。 当然,我们更加关心的是中国会不会也因为英国退欧的蝴蝶效应而“躺枪”。 虽然,普遍的观点是中国并不会受到什么直接的影响,但英国的脱欧却被认为是打开了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水龙头”。 于是,市场对于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呼声又再度响起了。但须知就在不久之前,分析机构还普遍认为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工作重心将放到调结构上,货币政策则将回归稳健。 可见,破坏了一个又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计划,英国脱欧也给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困扰。 由此,在本周末公布的CPI、PPI等经济数据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反映通货膨胀的数据会告诉我们,接下来中国央行的“水龙头”究竟会不会松一些。 一周内值得关注的事件和经济数据还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