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国家领导人集体题词号召学雷锋,全国人民掀起了学雷锋的高潮,至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 那个时代的孩子,是听着雷锋的故事、唱着雷锋的歌曲、学着雷锋的事迹、在雷锋精神鼓舞下长大的。 我们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灵魂中融入了雷锋;雷锋直接影响、决定了知青这一代人的人生之路。记得中考的作文题就是学雷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因为我们那时候每天都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学雷锋做好事,连寒假暑假都没有停止,所以写来全不费功夫,我也因此篇作文获得高分而考取了市重点中学。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有人认为雷锋太傻,有人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有人认为过去宣传的雷锋太假,像神一样完美,学不了,有人认为雷锋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若要求当代的人学,要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肯定做不到。有的认为雷锋时期的讲道德与如今的讲法律有冲突,眼下好心学雷锋会被讹诈、求索赔;还有网友说,“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指出了当下学雷锋在很多地方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没有学到精神实质,没有掌握雷锋精神的真谛,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价值观念多元化背景下,是否应该坚持学雷锋,如何全面正确评价和理解雷锋,如何重新界定雷锋精神,如何认识和引导群众性的学雷锋活动,如何与时俱进,把学雷锋引向深入,形成常态化机制,把学雷锋与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固然是党和政府,各宣传媒体,以及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但是我感到,也是我们退休党员、普通的群众包括每一个知青需要思考,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每当3月5日到来,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学雷锋活动会在大街小巷铺开摊子,那些为民服务场面堪称热闹,虽有理发修车量血压,却也还有卖廉价日用品的,做商品广告的;这其中有多少具有真正的学雷锋的内涵呢?电视里报道说有的养老院在那一天甚至会接待十几批给老人病人理发、擦窗的人员,吵得老人无法午睡,而平时的养老院却冷冷清清。 我觉得,雷锋思想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助人为乐,是舍己为人,是爱党爱人民爱国家,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这些是在学雷锋活动中应该强调、应该坚持的东西,我认为从来没有过时,是绝不应该忽视的。学雷锋,不应该停留在要求基层老百姓学,更应该强调的、更应该要求的是从上到下,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高层领导、政府官员必须学雷锋,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讲究奉献精神,助人为乐,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这样才会减少贪腐,才能让百姓信服,才能使社会风气得到根本的好转,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雷锋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品德,先人后己、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的品德、勤俭节约品德,敬业奉献的品德,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传统美德的集中表现,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高尚品德,是文明进步的社会共同需要的优秀品德,在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更应该大力加强,大大弘扬,又怎么会过时呢?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从贫困中解放劳动生产力,通过勤劳致富,通过科技创新,从而富裕起来,进入小康社会。所以雷锋精神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它是中国走向幸福光明道路中的精神力量,我觉得应该化更大的力气加强宣传和坚持。试想,如果社会的物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不愁吃喝,住房豪华,一掷千金,但是到处充满唯利是图、利欲熏心、贪得无厌、贪污腐败、尔虞我诈、坑蒙拐骗、损人利己、极端自私,这样的社会难道不是人类的末日吗? 雷锋的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向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曾经影响了一代人,所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除了在阶级斗争非常极端化的文革时期)相对和睦,社会风气相对和谐,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拾金不昧到处涌现,师生关系、医患关系良好,上下级关系、买卖关系相对平等、互相尊重,似乎没有紧张到助人为乐者要担心怕讹诈索赔天价、买卖关系之间欺诈期骗、医患之间敌对动刀杀人。 当下人与人的关系虽然进入了法律关系的时代,但是同时也出现了竞争时代“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冷漠,没有信任感、情与理淡漠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等,许多优良传统被丢弃的恶化现象。 当然,新一代的志愿者、理想主义者、年轻人也有许多好的方面,他们中有人正在接过雷锋的旗帜。 他们会在网上为素昧平生的弱势群体呼吁捐款、献血,会到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会为寻找被拐卖的孩童而结成爱心之链,会为揭发贪官“表叔”“房姐”而义愤填膺,这些都是让人欣慰的。 期待雷锋精神得到新的时代、改革开放中出生的下一代的认可和传承。期待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和谐。 在许多知青活动和演出中,我欣喜第看到,知青精神中有雷锋精神的内涵,知青爱唱学雷锋的歌曲,知青愿意像雷锋那样做志愿者,无私奉献。 非常期待雷锋这位曾经激励我们鼓舞我们伴随我们成长的善良好人,文明先锋,深入走进当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内心世界。 (原文2013年3月登在晓歌新浪博客) |
(责任编辑: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