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上网 > 上网 >

花信风丨水仙

时间:2021-02-01来源:国学文化圈 作者:平川 点击:
我的家乡平潭盛产水仙。 水仙是小寒三候候花,因为地处南方,又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家乡的水仙花未等到小寒到来,在冬至节气里,就已经次第开放了。 小寒节气的三个候花,只有水仙的原产地不在中国,而在遥远的欧陆。 中国水仙的原种,是唐代从意大利引进的

我的家乡平潭盛产水仙。
水仙是小寒三候候花,因为地处南方,又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家乡的水仙花未等到小寒到来,在冬至节气里,就已经次第开放了。
小寒节气的三个候花,只有水仙的原产地不在中国,而在遥远的欧陆。
中国水仙的原种,是唐代从意大利引进的、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最早记载水仙传入中国的可靠文献,是段公路《北户录》里的一段文字:“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
孙光宪是晚唐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后唐时(约926年左右),避难到江陵(荆州),在南平国武信王(即高季兴,五代时荆南国的建立者)处任书记。
水仙传入中国,时间大致也就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
(按照段公路之父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说法,中国人引进水仙,主要是因为它的药用功能,“取花压油,涂身去风”)。
水仙传入荆州后,就首先在这一地区种植,并传播开来。此后的北宋时期,歌咏水仙的文学作品,也高度集中在以湖北荆州、襄阳为中心的鄂北和豫西地区。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结束六年贬谪生活,奉召出川入鄂,在荆州待命。
他的朋友王充道当时在荆州做官,送了50支水仙给他。黄庭坚很是喜欢,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诗。诗中,他将水仙比作《洛神赋》里的洛神宓妃:“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黄庭坚写水仙写得最早,也咏得最多,由于他的影响,后人也将水仙叫做凌波仙子。
明末清初,水仙培植中心移至嘉定、苏州一带。康熙中后期,漳州水仙名声鹊起。南宋时,闽地的建阳一线,曾出产水仙,明代《八闽通志》福宁府、福州府、泉州府物产志中,也有水仙的著录。但偏偏漳州府(及所辖县)没有。
漳州的水仙从哪来的呢?
漳州水仙最早出现在漳州龙溪蔡坂村。
据当地张姓的《张氏族谱》记载,明景泰年间,祖上有个名张光惠的,在河南做官,告老还乡时途经太湖流域,捡到两颗水仙花头,带回漳州,之后日渐繁衍。
乾隆年间《龙溪县志》:“闽中水仙以龙溪为第一,载其根至吴越,冬发花时人争购之”。说明至少在乾隆年间,漳州水仙开始返销江南。
大致也在这段时期,漳州水仙的贸易船只在平潭外海触礁,水仙花球漂流到我的家乡。经过两三百年野化,平潭水仙花球饱满,植株矮壮,具有叶色浓绿、花箭繁多、花期长、花味香、抗倒伏等优点,成为中国水仙的新贵。
水仙是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花卉。
其花球似蒜头而无瓣,叶亦相类。六朝人呼为雅蒜,宋人称为天葱。
水仙属的植物很多,已知的就有800余种。宋人周师厚在《洛阳花木记》中说:水仙花六裂而紧合似酒杯,冠金黄如盏,花轻巧玲珑,单瓣者名为“金盏银台”,复瓣者名为“玉玲珑”。
中国水仙的品系主要就是这两种,单瓣,或者复瓣。平潭水仙、漳州水仙都是单瓣的金盏银台,王世懋《学圃杂疏》说,水仙以单瓣者为贵。单瓣水仙香气最为浓郁、优雅。
重瓣水仙花瓣重叠繁复,没有明显的副冠,而是卷成一簇。花形不如单瓣的美,香气亦差。
还有一种洋水仙。又叫黄水仙。
名曰黄水仙,但颜色不止黄色一种。它的花冠华丽硕大,在西欧的花园里,黄水仙是足以跟郁金香媲美的花。西方人也叫它“花园之眼”,意思是说,山水寂寥之时,她是隆冬里第一批睁开眼开花的植物。


 
 
当年,王充道送黄庭坚的50枝水仙,是单瓣水仙,也就是所谓的金盏银台。
中国人最爱的,也就是这个金盏银台。
金盏银台骨如沉香,肌如白玉。翡翠般的叶,白玉盏的花,金黄色的蕊,丛丛簇簇,高洁美好。不施粉黛,也藏不住那一身清气、仙气。
程棨在《三柳轩杂识》中,称水仙为花中“雅客”。古人将水仙与兰花、菊花和菖蒲,一起并入花中“四雅”,或将梅花、山茶花、迎春花与水仙,一起并入雪中“四友”。
水仙是前接腊梅,后接江梅的“殿岁花”,花开三季,12月(小寒前后)为初花,1月为当季,2月为余韵,花期与传统春节同步。它只需一碟清水,几块鹅卵石,整个春节,便弥漫着它高雅的香气。
范成大有一首《瓶花》,专写水仙的香气:“水仙携腊梅,来作散花雨。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
水仙的花香,像梅花一样,是冷香。梅尧臣说,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它是一股一股的,飘忽不定,虽说不辨香来处,却香气远播,散发着恬静安祥文雅的气息。
写《闲情偶寄》的李渔,非常喜爱水仙。
他说花里头有他的四条命,水仙居其一。“宁减一年之寿,不减一年之花”。甚至把老婆的簪环当了,也要买几盆水仙来看看。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中,将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腊梅、杜鹃、玉兰称为十二师。“当其开时,虽亦玩赏,然对此态浓意远,骨重香严,每觉肃然起敬,不啻事之如师。”
对一朵花肃然起敬到尊之为师的地步,也可算至虔至诚了。
南宋杨万里立朝刚正,遇事敢言,他也极爱金盏银台。
杨万里妻子罗式,年过七十,冬日天刚亮,便起床为仆人婢女煮粥,吃上热粥后,才让大家干活。她的儿子说:天这么冷,您这是何苦呢?罗氏回答:仆人婢女也是别人的孩子啊。也许只有这样的家庭,才配得上这水仙吧。
在传统国画中,水仙与梅花合称“双清”。只因二者皆是傲寒的花草,梅花傲霜斗雪,水仙清雅出尘,被文人画家视为绘画题材中的清物。
汪曾祺在《岁朝清供》里说:“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即使一时买不到,画一盆水仙做清供,过过眼瘾也好。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